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地形地貌、山脉水系
第二章 自然概貌第一节 地形地貌、山脉水系 本场区东西长71公里,南北宽38公里,西宽东窄略呈长方形状,总面积1129.5平方公里。 场内山地、丘陵、平原兼有,地貌多样。西北部是完达山脉,山峰耸立秀丽多姿,成为本场天然屏障。有团山、皖峰、小马鞍山等七座高峰,海拔207米到300米之间,其中最...
第二节 气候
第二节 气候 本场属东亚大陆性气候,冬长夏短。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强劲的西北风经常吹袭,严寒少雨干燥。夏季受到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气温湿润.春秋季短促,气候多变。 年均温度为2.1℃,年内温差为—40.1℃~35℃,年积温(≥10℃)幅度为1952.9~2543.3度,平均2406...
第三节 土地面积和土壤
第三节 土地面积和土壤 全场现有耕地60万亩,荒地62.3万亩,牧地15.5万亩,林地15.2万亩,水面1.5万亩,村庄、道路等占地4.6万亩。 本场主要土类为白浆土,约占可耕地的88.7%,草甸土,棕壤土仅占百分之十几。土壤质地以粘土为主,黑土层较簿,土壤结构不良,理化性状差,抗涝抗旱能力弱...
第四节 天然资源及物产
第四节 天然资源及物产 本场幅员辽阔,地势较平坦,兼有山林、漫岗和平原,气候适宜,雨水充沛,水源充足,具备大型机械化农场发展的综合自然条件,兼有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优厚自然资源。 农业生产小麦、大豆、玉米,以及水稻、谷子,高梁、甜菜等。 森林分布集中于西北部,而广大平原地区树木很少。...
第一节 人口
第三章 人口、民族第一节 人口 1956年建场初,本场计有人口350户,2000人。其中铁道兵复转官兵1700人。在党的号召下,1958年大批转业官兵转战农场,1959年又有山东支边青年来场参加开发建设,随迁家属也陆续在本场安了家。根据上级指示,又为一批投亲串友人员落户安置了工作。到1960年...
第二节 民族
第二节 民族 1982年本场人口中共有十三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19375人,占总人口的98.4%;满族101人,回族36人,蒙古族16人,朝鲜族17人、水族21人、苗族73人,布依族34人,侗族4人、彝族8人、白族5人、土家族1人、壮族25人。少数兄弟民族占总人口数的1.6%。各民族之间,互相...
第一节 交通
第四章 交通、通讯电力第一节 交通 本场内外交通便利畅通。 三课树—东方红线铁路经过本场境内里程30公里,设有红岗、富荣、迎春、迎北等火车站;客货运输方便。 虎林一迎春一大和镇国防公路经过本场境内线长29公里。南北畅通虎林、宝清和饶河等县。 场内支干公路240公里(含国防公路、迎春林业局...
第二节 通讯电力
第二节 通讯电力 已建成高压配电线路208公里,低压线路134公里,与国家电力联网,变电设备77台,5520千伏安。本场还设有柴油发电机组24台,容量1115千瓦。全场95%以上的基层单位与国家电力网相通。 建成电话线路206杆公里,场内电话畅通各基层单位。本场设有通讯、电力管理站,担负着通讯...
第一节 现行体制
第五章 农场体制和经营规模第一节 现行体制 本场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农场、分场、生产队三级制。六、七分场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一、二、三、五分场暂行三级管理、两级(农场、生产队)核算。分场是一级管理机构,与所属生产队是辖属关系,担负着对所属生产队的生产建设任务,政治工作、经营管理等组织领导检查...
第二节 本场建制
第二节 本场建制 本场是一个以农为主,农,林,牧,副、渔业多种经营的大型机械化的国营农业企业。同时,由于场内尚有可垦荒地604120亩(其中:予耕地39.6万亩);且六、七分场和三分场部份生产队是1977午后陆续开发新建的单位,耕地规模尚未定型;随着七虎林河根治工程的进行,地处迎东片的第四分场也...
第三节 农场机关和分场机关
第三节 农场机关和分场机关 农场和分场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场长分工负责制。农场,分场两级业务管理机构已臻完备。农场机关设有各项生产,工交基建。经营管理,物资粮食等科室14个,党群部委6个。由于农场地处边陲,创建初期荒无人烟,时至今日政权组织和社会组织仍不完备。农场必须办教育、办卫生、办社会福利事...
第四节 经营规模
第四节 经营规模 农业:本场现有农牧生产队41个,一个科研站。农业工人6149人。有履带式拖拉机204台。轮式拉拖机157台、联合收割机203台(其中自走式113台),各种农具3224台(件)。农业机械基本配套,田间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非田间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全场人均耕地30亩,每...
一九五五年
第二编 大事记大事记(1955—1982)一九五五年 6月:铁道兵八五O部农场余友清场长率十二人踏荒队至七虎林河沿岸、迎门顶子(迎春)、交通部(皖峰),团山等地区踏查荒原。 7月:铁道兵八五O部农场场长余友清、付场长李瑶含陪同四名苏联专家徒步跋涉进入迎门顶子地区勘察荒原。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六年 2月:八五○部农场组建60人机耕队,以任伍泽为队长,配备斯大林—80型拖拉机8台,农具37台,突击半个月将油料和农具运进了作业区。 3月:机耕队分成两个小分队,在付场长李瑶含的指挥下分别进驻交通部和团山作业区准备开荒。 5月: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建立八五○四农场,同时责成八五○部农场付...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七年 1月:二分场由富荣迁至团山地区。 2月:铁道兵八五○一部队复转官兵一个中队三百余人,由局调入本场,组建成基建队。 3月:调入大批农具。 4月:本场组织了50人的烧荒队,开始大面积烧荒。 5月:本场召开中共八五四农场第二届代表大会。 5月13日:本场成立了以谭芳、裴进芝为首的肃...
«
1
2
...
7643
7644
7645
7646
7647
7648
764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