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科学普及
第四节 科学普及从60年代起,农场电影放映队把普及科学知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放映故事片前都要放映科教片。1968年后,电影管理站还购置机务管理、增产措施、计划生育等科教片拷贝,供农场放映队长期放映宣传。农场还通过电视、广播、图片和实物展览等形式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1978年,管理局科技...
第一节 文化设施
第三章 文艺第一节 文化设施一、电影 1952年,通北农场建立电影放映队,使用的是法国产16毫米移动式放映机。二龙山农场也于1952年开始放映电影,使用的是苏联产200型16毫米放映机。建场初期没有俱乐部,晴露天放映电影,雨天临时找场地,不收费。1956年后开始收费。1958年后,各场陆续购进...
第二节 群众文艺
第二节 群众文艺1948年,通北农场成立了职工业余文工队,在年末庆祝第一个大丰收的联欢会上,演出了《兄妹开荒》、《杨勇立功》、《放下你的鞭子》及自编的文艺节目。1952年,这个文工队由十几人发展到40多人。红星农场于1952年成立业余文工团。二龙山、红色边疆等场在50年代也都曾组织过业余文工队。农...
第三节 文艺创作
第三节 文艺创作从建场初期,农场就有文学爱好者搞业余创作,有的小说、诗歌等作品发表在农场的油印小报上或省市的报刊上,有的作品,如曲艺、歌舞等供农场文艺宣传队演出,有的还自编大型话剧、歌剧等。如红色边疆农场业余文艺宣传队1967年自编了反映转业官兵建设边疆农场的五幕歌剧《年三十》。 1963年后,...
第一节 报刊
第四章 新闻第一节 报刊50年代初期,国营农场刚刚建立时,做宣传鼓动工作的条件很差。转复军人想起了战争时期的油印小报,于是在农场办起了油印小报。1950年,东北军区政治部青年干部教导第一团在二龙山创办了油印《生产小报》。建立二龙山农场后改为《二龙山通讯》。通北农场于1952年创办《机农》报,红星...
第二节 广播
第二节 广播建立较早的农场,1951年前后就自办广播。当时设备比较简单,如二龙山农场1952年只有一台50瓦扩大机,每天广播3次,转播中央和省台的节目。场部每户公费安一个小喇叭。1955年后,随着电话线路的延伸,二龙山、赵光等场利用电话线将广播送到分场、生产队。广播站换上300瓦以上的扩大机。农场...
第三节 电视
第三节 电视二龙山农场于1979年购置电视差转机,在文化宫楼上架设简易发射天线,差转北安电视台转播的节目,效果不佳。1980年请省电视台外线队帮助建立72米高的发射铁塔。正式建立农扬电视差转台。经管局广播电视科与各场统一规划频道、综合设计建台方案,到1983年,全局已有二龙山、赵光、长水河、红星、...
第四节 报道
第四节 报道1950年秋,《人民日报》特派记者田流,采写了介绍通北机械农场的通讯《草原上的拖拉机》,发表在1950年8月11日《人民日报》上。同年《东北日报》记者顾雷到萌芽农场(萌芽学校)采写了长篇通讯《萌芽》,在1950年10月16日至11月3日《东北日报》上连载。这两篇通讯的发表,不仅全面介绍...
第—节 管理
第五章 档案第—节 管理建场初期,农场没有专人管理档案,由办公室秘书或文书兼管档案。1960年后,二龙山农场设专职档案员。其它农场仍是文秘、档案工作在一起管理。存放档案、文书办公的地方,被称为档案室或保密室。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档案被烧毁和散失。五大连池、锦河等农场1968年以前的文书档...
第二节 利用
第二节 利用1980年管理局召开文秘档案工作会议之后,各农场在搞好文书档案的收集、鉴定、整理、保管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编研和利用工作。管理局机关和各农场都编制了全引目录、案卷目录,文件号索引、专题案卷目录等检索工具。1982年后,结合编史修志,编写了“大事记”及“组织沿革”,“重要会议简介...
第—节 群众体育
第六章 体育第—节 群众体育农场建场初期的体育活动主要是篮球、乒乓球等活动。当时的职工和场领导都很年轻,业余时间经常在一起打球。随着农场的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越来越活跃。生产队、机关、学校的体育设施逐渐增加,体育活动项目越来越多,除篮球、乒乓球外,还有排球、羽毛球、射击、武术及田径等。“文化大革...
第二节 体育竞赛
第二节 体育竞赛每逢农垦系统或农场所在市县举办运动会或单项比赛,农场都组织体育代表队参加。1956年,二龙山农场篮球队参加全省农林水利系统篮球赛,获得冠军,并代表黑龙江省农林水利系统赴京参加全国农林水利系统篮球赛。农垦体育队有时还到城市进行友谊比赛。1973年,省农场局黑河分局乒乓球队到北京、哈尔...
第一节 卫生行政
第七章 卫生第一节 卫生行政建场初期,农场没有专职卫生行政机构。场部卫生所隶属于场长办公室或经理科。1958年,赵光地区办事处设立文卫科。生产建设兵团时期,师部设卫生科,团设卫生队。省农场管理局黑河分局及所属农场设文教卫生科。组建北安农管局后,管理局设文教卫生处。1978年末,单设卫生处。管局卫...
第二节 医疗医药
第二节 医疗医药建场初期,农场建有简易卫生所或卫生队,医务人员多为部队转业的卫生人员。当时的卫生所,人员少,药品少,设备简陋。如1950年的二龙山农场卫生队,只有4个药箱子,装有战地用的敷料、夹扳、止血钳子等简单器具和十滴水、止咳片、阿斯匹林等药品,被职工称为一担挑的医院、一个包的大夫。卫生队的房...
第三节 防疫保健
第三节 防疫保健一、防病灭病 1976年以前,农场没有专职防疫机构,农场卫生所兼管卫生防疫工作。 1959年冬至1960年春,德都县讷谟尔公社并入二龙山农场的村屯暴发克山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有的户全家死绝。农场卫生所医务人员深入村屯昼夜抢救,控制了克山病的蔓延。医务人员在实践中发现,脏户、寒...
«
1
2
...
7837
7838
7839
7840
7841
7842
784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