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作物栽培
第四节 作物栽培 随着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科技人员不断增加,农场农作物栽培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 一、三大作物 (一)小麦: 1 、品种结构:随着时代的步伐,农场对小麦品种的选用逐步从低产品种结构向高产品种结构迈进。根据机械作业对植株高度和秸秆强度的适应,气象条件对熟期和落粒情...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建场40多年来,作物病、虫,草害种类不少,七十年代,植保工作全面展开,专职技术员的配备和各种农药也很齐全,上下都很重视,大大的减少了农作物的损失。 一、病、虫害及防治 1 、病、虫害种类: 虫害:有菜粉蝶、菜蛾、甘兰夜蛾、菜叶蜂、根蛆、地老虎、红蜘蛛、粘虫...
第六节 良种繁育与推广
第六节 良种繁育与推广 建场初期,农场采用的农家品种。玉米有白头霜、黄金塔等。大豆有满仓金、荆山璞等品种。随着农垦科学事业的发展,逐步开展了系统的良种繁育和管理,在增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又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彻底扭转种子工作上的差距,特别是消除三大作物品种多、乱、...
第七节 培肥地力与改良土壤
第七节 培肥地力与改良土壤 双鸭山农场有“两山夹一沟,土地黑油油,旱涝都保收”的优势。全场耕地近20万亩,70%的地号分布在漫岗、丘陵地上,土壤普查结果,岗地白浆土占20%左右,其余为岗地薄层黑和草甸土,土壤pH为6.5 左右。 随着土地垦殖年限的延长,用养结合不好,土壤自然肥力逐年下...
第八节 农业气象
第八节 农业气象 农场气象站,是1959年4 月成立的,1955年开始建立系统资料,已积累30多年的历史资料。农场年平均气温2.6 ℃,积温2 ,411.2 ℃稳定10℃,日数133 天。年平均风速 3.8米/秒,78米/秒的日数是105 天。年平均降雨量526.4 毫米,特大降雨量是196...
第九节 生产成果
第九节 生产成果 一、历年作物单产情况: 农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措施也断更新,单产也逐年提高。但由于自然灾害的威胁,仍然存在着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情况,所以还待进一步努力,设立稳产高产农田,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 附:历年三大作物产量情况表...
第十节 经营效益
第十节 经营效益 一、亩成本、斤成本、亩盈利: 全民各植业的单位成本核算。农场曾以亩成本、斤成本,后来财务决算中加计亩盈利。 由于推广合理密植,增施化肥,种子和油料加价,人工费用上升,粮豆亩产逐年捍高;遇到灾年,增加生产措施,还逐年突升,斤成本更大。由于受产量制约,对亩盈利有决定...
第一节 农机管理机构沿革
第二章 农机第一节 农机管理机构沿革 概述农场建场初,沿袭着传统的手工劳动方式耕作,到1948年后才有了一批机车和农具,开始使用机械耕作。发展到八十年代,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达到80%以上的程度。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不配套到基本配套、从不懂技术到逐步掌握技术的发展过程,是由笨重手工劳动逐步向...
第二节 农机具装备
第二节 农机具装备 1948年至1951年农场主要用牛、马拉农机具进行生产,计有双轮双铧犁、小型轻耙,十行播种机,摇臂马拉收割机、切草机,搂草机等50台左右。 1948年国家拨给两台“万国”拖拉机(从美国进口),1951年又先后调入“纳奇—54”3 台,“万能”一台,1952年调入大型...
第三节 农机队伍
第三节 农机队伍 一、机务队伍发展情况; 1951年前,全场机务人员只有13人,技术水平也不高,是处在“摸索干、干中学”阶段。 第一批进场的两台“万国”拖拉机的驾驶员是郭庆珍、卢国志,随后进场的“万能”拖拉机驾驶员是刘文澜,“法耳毛”拖拉机驾驶员是王友广。 为了增加技术力量...
第四节 技术革新
第四节 技术革新 农场广大机务干部和工人,为适应农业生产技术的需要和减轻劳动强度,延长机具寿命,开展了“双革”运动,不断的对现有机具进行了改装革新。40年来效果较大的技术革新项目共有88项(其中不包括暂时性的改装,如1960年缺油情况下进行的喷水节油改装等)。 这些改装效果较好,有些项...
第五节 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
第五节 规章制度的制订与执行 建场初期,机务管理水平较低,随着机械增多,管理水平也逐步得到了提高,规章制度也逐渐完善。1952年,东北局国营农场管理局颁发了《农业机务手册》,手册详细提供机务工作规章、技术保养要求、农机具检修检查,农业机务定额,以及有关农、机常识、一般性能等资料。随后又颁发了...
第六节 农机修造
第六节 农机修造 一、农机维修与制造 农场的农机维修与制造工作是随着农机设备的不断增加而逐步得到改进和发展。 1950年开始建立修理所,只是两间茅草屋,工作以烘炉挂马掌为主,以及检修座机等。工作人员只有6 人(李长和、杨殿发、李义、鲁国志、陈国兴),1953年拖拉机冬季检修要送往300...
第一节 有关水利建设的自然概况
第三章 水利第一节 有关水利建设的自然概况 概述 兴修水利是农田建设的主要项目之一,搞好水利建设工作有利于农业生产排涝、灌溉、丰产丰收。农场建设初期,因人力、物力条件之影响,虽对此项工作有所认识,但不能对此作出规划,...
第二节 水利建设管理机构沿革
第二节 水利建设管理机构沿革 农场水利建设工作从1957年开始由农业部门兼管,当时农业科设一水利技术员负责水利建设工作。1962年此项工作又划归基建部门兼管,在基建科内设水利技术员。1969年兵团成立后,农场改为二十九团,水利建设工作由团计划股领导,并建立了专业队伍一一水利队。1976年兵团...
«
1
2
...
14200
14201
14202
14203
14204
14205
1420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