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防疫
第三节 防疫 一、传染病防治 农场常见的传染病有菌痢、猩红热、出血热、结核病、肝炎、小儿麻痹等。经过防治,原有的一些传染病已经绝迹,如伤寒、小儿麻痹等。有些很少发生,如流脑、麻疹、破伤风等。也有个别新发病,如梅毒、淋病等。1986年万人传染病发病率是41.7,2000年降至15.4.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第四节 妇幼保健 建站之前,妇幼保健工作不普及,偏远单位有遗漏。建站后,逐渐走向正规,全面开展了妇幼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以及妇女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卫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1990年实行了妇幼保健基金制。每年坚持妇科病普查普治。如1999年全场应查妇女4191人,实查1830人,查...
第五节 计划生育
第五节 计划生育 自70年代开展计划生育以来,农场一直坚持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只生一孩者奖,超生者罚。晚婚晚育也适当奖励。生育一孩后的夫妇,要求采取结扎、上环、发放药具等绝育避孕措施。违反计划生育单位、领导、个人不能评优晋级,并给予降级、罚款等处罚。农场与各单位、各单位与育龄...
第一节 机构
第八编 社会第一章 民政第一节 机构 80年代中期以前没专设民政机构,民政业务分散在相关部门办理。1985年配专职民政助理,先属农场办公室,后归司法科。1993年末,设民政局,2人。1996年与政法委、司法科合署。1997年政法委分离。2000年与武装部、司法科合署;年末武装部分离;仍与司法科...
第二节 社会救济
第二节 社会救济 扶贫救济工作在1997年之前由工会主要负责,根据基层单位申报,确定扶贫救济对象及数额。每年户数一般在500左右,款约10万元(详细情况扶贫章有述)。从1997年开始,社会救济由民政部门负责,职工救济仍是工会。1998年,实行社会保障金制度,受保户数、人数、款数如下: 199...
第三节 拥军优抚
第三节 拥军优抚 农场与81683部队边防四连是近邻,每年建军节和春节,农场都要到连队慰问,带去慰问品,每次价值1000~2000元。1991年农场与四连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受到省委及以下各级党委表彰。“共建”事项武装志有述。军烈属、荣誉军人,每逢年节农场委托所在单位慰问,或送慰问品,或送慰...
第四节 婚姻登记
第四节 婚姻登记 面是1986~2000年有关婚姻数表。另有法院判决离婚数(见审判章)。还为丢失结婚证的补办了夫妻关系证明书共30个。 历年离婚调解统计表 (1986~2000年)表...
第五节 残联工作
第五节 残联工作 全场残疾人一直受到关爱。1993年,农场总局民政办理了第一批残疾人证,江滨农场领证者170人;到2000年末,已有191人。1997年6月7日,农场召开了首次残疾人代表大会,成立了残疾人联合会。场党委决定,给残疾人多项优待政策: (一)表现突出,优先评模,优先晋升; ...
第六节 殡葬管理
第六节 殡葬管理 重点抓了三件事。一是提倡火化,广泛宣传火化益处,启发觉悟,农场与各单位签订责任状,群众监督,火化率达到了99.5%。二是殡莽规范化,坟区划一,占地缩小,灵车专用。三是丧事从简,破除迷信,此事没前两件做得好。
第七节 街道工作
第七节 街道工作 一、机构 1987年3月,场部地区设“团结”、“振兴”两个居民委员会。1991年3月,两个居民委员会合为街道办事处,人员近30。 主要领导及任期: 王清良(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1991~2000 金淑艳(女)(主任)2000~ 苘辉军(党支部书记)2000~ ...
第一节 人口
第二章 人口民族第一节 人口 农场人口从50年代到70年代,一直是增长,从1956年的2173人,增加到1977年的22593人。这是农场人口最少和最多的两个年份。当时人口的主体是当地居民、垦荒队员及亲属、转业军人与眷属、分配到农场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下乡知青。1977年以后,因知青返城和人员外迁...
第二节 民族
第二节 民族 农场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2000年有15459人。少数民族有满族73人,蒙古族63人,回族5人,苗族2人,赫哲族5人,共148人。习俗大同小异,相处和睦融洽。
第三节 江滨人风范
第三节 江滨人风范 半个世纪的努力奋斗,农场职工群众在为国家奉献物质财富的同时,塑造了江滨人风格,创造了江滨精神。江滨人风范是三名话:相信党拥护党,理解人谅解人,能吃苦不叫苦。这是在江滨农场工作30多年的原党委书记苏宗元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来的,符合实际。江滨精神是两句话:苦干实干,克勤克...
第一节 生活情况
第三章 生活水平第一节 生活情况 农场职工群众生活达到了“准小康”水平。2000年,全场小康水平的家庭占32%,准小康或说接近小康的占60%,贫困及比较贫困的占8%。1986年的上述比例为28%,56%,16%。人均年纯收入1986年635元,2000年4414元。 职工群众生活,主要是衣食...
第二节 小康队建设
第二节 小康队建设 1994年,场党委发了[1994]5号文件,正式开展小康队建设。成立了奔小康指导小组,党委书记、场长担任组长;制定了奔小康方案,提出了小康具体标准:(一)职工群众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无违法乱纪和重大事故;(三)人年均纯收入最低2000元;(四)家产人均4000元;(...
«
1
2
...
14355
14356
14357
14358
14359
14360
1436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