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一九七七年
一九七七年 1月8日 成立大西江农场机关党委,杨晓群任副书记。 3月25日 召开“农业学大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及各单位领导近500人。会议历时3天,党委书记任殿生致开幕词,杨全福作了工作报告。 3月 吴清任大西江农场副场长。 5月4日 共青...
一九七八年
一九七八年 4月 张振和任大西江农场副场长。 △ 本场首次使用进口化学除草剂。 5月4日 王成仁任黑龙江省畜牧兽医援藏队队长,赴西藏参加藏羊半细毛羊育种及兽医疫病普查工作。于l980年4月回场。 5月31日 颁发《大西江农场安全生产制度》(草案),本制度共分六章二十一条...
一九七九年
一九七九年 2月11日 蒋春林任大西江农场党委书记。 杨全福任大西江农场场长。 3月2日 王德胜任大西江农场党委副书记。 7月6日 本场“三案”复查、右派分子摘帽、四类分子摘帽和地富子女改变成份等落实政策工作结束。在复查的279人中,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l95人;右派改正和摘帽的l2人;...
一九八○年
一九八○年 1月25日 成立“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若干人,此组织负责审批职工休工、复工、公伤、职业病、残废等级等。 3月6日 本场被农场总局评为“一九七九年度成绩显著农场”。 5月3日 颁发《大西江农场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6月4日 成立 “科学技...
一九八一年
一九八一年 1月20日 本场被总局授予“一九八○年度林业先进场”称号。 3月 王嘉臣任大西江农场副场长。 4月 本场被总局评为“农机标准化农场”,并颁发荣誉证书,奖给沈阳产l32型汽车一台。 4月28日 黑河地区授予本场“植树造林生进单位”光荣称号。 5月4...
一九八二年
一九八二年 3月1日 共青团大西江农场第三次(总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参加会议代表l20人,选举产生了共青团大西江农场第三届委员会,宋学君任团委书记。 3月5日 场党委召开了一千余人参加的“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动员大会”。 3月27日, 召开大西江农场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一九八三年
一九八三年 1月7日 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为期9天,贯彻农场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出席会议的共计206人。 1月18日 为加强用电管理,本场制定《大西江农场电力管理办法和处罚暂行规定》。 4月18日 成立场史编审委员会,下设编写办公室。 4月26日至30日 连降暴风雪,...
一九八四年
一九八四年 2月23日 经总局党委讨论、省委同意:陈松安同志任大西江农场党委副书记;王嘉臣同志任大西江农场副场长,免去总农艺师职务;宋树会同志任大西江农场副场长;赵福成同志任大西江农场总农艺师;管佶同志任中共大西江农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张振和同志离职休养。 3月7日 吕振铭任大西江农场党...
一九八五年
一九八五年 3月9日 场批准成立刘吉锁等l,684个职工家庭农场,批准刘吉锁等l,684名同志为职工家庭农场场长。 3月19目 场党委制定并下发了《大西江农场干部工作制度》,共l0条。 5月23日 大西江农场举行第四届田径运动会,会期历时3天。 6月14日 陈松安任大西江农场党...
编下序
第一篇 概述编下序 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隶属于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领导。是以机械化为主要生产手段,以农业为主、农牧业结合,农、林、牧、副、渔、工全面发展的全民所有制农业企业。
第一节 位置、面积
第一章 地理位置第一节 位置、面积 本场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嫩江东岸,称所临嫩江为“西江”,是建场时经营规模比较大的农场,故名“大西江农场”。 场境位于黑龙江省西部边境中段,黑河地区的南部,嫩江县境内西南端。正北与中国人民解放军812—33部队农场、嫩江县临江乡接壤,东北与嫩江县前进乡毗连,正...
第二节 疆域隶属
第二节 疆域隶属 清初,本地属黑龙江将军(全称为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所辖布特哈辖境。“布特哈”,满语为“虞猎”,汉语译为“打牲处”。布特哈牲丁活动地区,包括格尔毕齐河以东、外兴安岭以南、松花江以北的全部地区。康熙二十八年(公元l689年),建立布特哈总管衙门,辖区在小兴安岭、嫩江流域一带。 清...
第一节 体制、隶属沿革
第二章 建制沿革第一节 体制、隶属沿革 大西江农场正式建称于1956年2月。 开荒建点始于l950年6月15日。称鹤山机械农场西江垦荒队(亦称韭菜沟垦荒队)。当时鹤山机械农场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公营农场管理局。 1951年正式投入生产。当年l月15日,鹤山农场同国营八一五农场合并,命名...
第二节 各时期机关编制
第二节 各时期机关编制 本场机关科室编制,随着农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体制的不断变更,由最初的几个科室、十几个人,逐步增加到二十几个科室、近120人。 1956年扩建为农场时,本场党的领导机构名称为党总支委员会,党政机关干部不足20人。 1962年6月,本场党的领导机构名称改为党的基层委员会...
第三节 各时期生产队级单位
第三节 各时期生产队级单位 本场一直实行二级制管理,即场(分场)、生产队(兵团时期称团、一连)两级管理、两级核算。 建场后,生产队级单位增减频繁,名称多变。 一、建场前生产队构成 1951年初,刚刚投入生产时,有4个生产队:西南队、西北队、春南队、春北队,其地理位置均对春发屯而言。年终,西...
«
1
2
...
15264
15265
15266
15267
15268
15269
1527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