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气象资源
第三节 气象资源 本场地处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地区。热能、光能、水份三大气象资源比较丰富。春季增温快,日照时间正常,特别是在作物生长季节,热量足,积温适中,降水多,能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对发展农业生产极为有利。
第四节 森林资源
第四节 森林资源 本场森林资源包括天然次生林和人工造林,共有面积113,703.5亩。 天然次生林面积41,479.5亩。主要是萌生柞树、杨树、桦树。树龄多在几年至十几年,基本尚未成材。分布在山坡、岗顶不易开垦处。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起着重大作用。柞、桦小杂木,苕条、榛柴等又是生产、生活的重要补充...
第五节 草资源
第五节 草资源 本场草资源分布于非地带性植被的山地草旬和呵漫滩草甸。草原丰富,草质好,产量高,潜力大,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地,也是其它野生动植物生存的重要场所。 全场草原总面积290,906亩,平均每人占有草场7亩。一般为季节性放牧地。每年5月中、下旬至lO月上旬,是放牧季节,6月下旬至7...
第六节 野生动物资源
第六节 野生动物资源 本场丘陵起伏,沟河纵横,泡泽棋布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天然次生林和草原植被,是野生动物生栖繁殖的良好条件。 建场初期,地处僻远,人烟稀少,耕地不多,野兽结伙出没,野禽成群飞落,素有“棒打獐狼瓢舀鱼,野鸡落到饭锅里”之说。随着农场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日渐稠密,耕地逐年增加。至...
第五章 自然灾害
第五章 自然灾害 本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风灾、涝灾、雹灾、低温灾、霜冻灾和病虫害。详细情况见经济编农业章农业灾害节。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三篇 经济第一章 农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 建场前,未设专职办事机构,由农业技术员主抓全场的农业生产技术工作。 1956年大西江农场成立,此时设生产室。农业技师张志连负责农业技术工作,直至1968年8月。 1969年,生产建设兵团四十七团成立后,团机关设生产股,负责全场的农业、农机、畜牧工...
第二节 概述
第二节 概述 本场耕地主要分布在坡度为0.5—8度的漫岗上,土质均为黑土和棕色森林土。黑土约占全场耕地面积的60%以上,其特点是肥力高、结构好、保水保肥力强,是本场的基本良田。棕色森林土约占耕地面积的30%,其特点是:土层薄、土质软、土温高、潜在肥力低、易流失,是改良和保护的对象。 1951年...
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栽培方式
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栽培方式 小麦 一、小麦生产概况: 本场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在320—350毫米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映敏感。生育期75—8.5天。灌浆期短、分蘖力和耐寒性强,前期耐早后期耐湿。本区自然气候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因素是春...
第四节 耕作制度
第四节 耕作制度 本场耕作制度的演变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951至1960午,前期以秋季深耕为主,后期以秋季深耕与黑色休闲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度,即逐年深翻。由于土壤耕作年限增长,没有建立施肥制度,使土壤肥力下降,为缓冲地力采取了黑色休闲。 轮作上采取短期过渡串茬形式,因当时麦类作物的比例较...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从建场至l985年,本场植保工作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尤以化学除草发展迅速。l964年开始,麦田大面积应用化学药剂除草,大豆于1978年开始应用化学药剂除草。l982年开始应用飞机喷洒药剂防治大豆食心虫。 一、麦类作物的植保工作: 1、小麦病害: 本场小麦主要病害有小麦...
第六节 主要作物种植比例
第六节 主要作物种植比例 本场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大豆为主,并种植少量杂谷(玉米、谷子、甜菜、饲料等),从l951至1985年,各种作物种植比例不尽一致。 1951至1960年,小麦平均种植比例占总播种面积的68.4%;而建场前的1953年小麦种植比例是78.5%;l956年是60.5%。大...
第七节 土壤
第七节 土壤 本场区属丘陵地带,平缓地较少,大部耕地分布在0.5—8度的漫坡上。岗坡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6.1%,高平地占3.9%。耕地土质多属厚层黑土和中厚层黑土,极少部分属淡棕色森林土、暗棕色森林土、薄层黑土、砂砾中厚层黑土、草甸黑土、草甸土和沼泽土。 根据黑土层厚度、颜色及构造组成分为...
第八节 肥料
第八节 肥料 本场肥料从建场到l985年,均以施用化肥为主,配合少量的有机肥料,施用方法为基肥、种肥、追肥与叶面喷洒。 一、无机肥(化肥)的施用种类: 本场农田施用化肥,按其所含的主要养分,可分为如下几类: 氮肥:所含的主要养分为氮索。其种类有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尿素。 磷肥:所含...
第九节 种子
第九节 种子 1968年以前,本场没有正规的种子繁育体系,生产上主栽作物品种靠串换或引进,引进后的种子不经正规的良种繁育程序就应用于生产。 1968年开始逐步重视种子繁育工作。在六队建立了试验班,各生产队也同时建立了科研班,从育种单位引进新品种,进行鉴定、繁殖、推广工作,初步形成了一个良种繁育...
第十节 新技术应用
第十节 新技术应用 1、1964年.应用2.4—D钠盐与2.4—D丁脂对小麦田间除草。前期用飞机喷洒,后期为降低成本改为拖拉机喷洒,其效果相同。l978年开始对豆田采用药剂灭草,以氟乐灵农药为主。 2、1978年开始应用引土施肥技术。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化验、分析测定,得出小麦、大豆需肥...
«
1
2
...
15267
15268
15269
15270
15271
15272
1527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