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生产队简介
第四节 生产队简介 生产队是国营农场经营农业生产的基本核算单位,是农场的基础。本场现有农业生产队16个。本节是根据1983年的统计数字,对各农业生产队进行简介,其它队级单位情况见有关章节。 第一生产队: 位于场部西南三公里处。地跨东经124度57分9秒,北纬48度56分25秒。北靠场部,东接...
-
第三章 人口、民族
第三章 人口、民族 本章以场公安分局资料为主要依据,劳动工资科、计划财务科。资料作为参考。
-
第一节 概况
第一节 概况 1950年本场开荒建点时,仅有人口141人,无家属户。建场初期的l957年,总计302户,1,033人。五十年代的人口最高年为1959年,总人口4,018人。六十年代人口最高年为l969年,总人口12,317人。七十年代人口最高年为l976年,总人口l3,650人,也是建场迄今为止...
-
第二节 人口增加
第二节 人口增加 本场l985年的人口数比l950年开荒建点时增加了86.9倍。人口增加,主要由如下十五个方面的因素促成: 一、场区内自然村屯的并入。主要有春发屯、前升发、后升发和刘二犁屯等。 二、农场招收的职工及其家属。包括自1950年到l963年,从辽宁省锦州地区、沈阳市、哈尔滨市、北京...
-
第三节 人口减少
第三节 人口减少 本场人口减少的主要因素有:工作调转;场社分家;随迁;升学;参军;投亲;返回原籍;注销户口;死亡。 一、工作调转:因工作调转而离场的人数,在本场人口减少中占的比重最大。仅l970至1985年,十六年中就有2,482人。 二、场社分家:1959年场社合一时并入本场的农业社人口,...
-
第四节 人口普查
第四节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取得人口资料最可靠、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l982年,共进行了三次人口普查。1969年,兵团内部也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 一、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本场人口状况: 1953年4月3日,政务院发出了为准备普选而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开始了第...
-
第五节 城市知识青年
第五节 城市知识青年 一、接收: 1955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全国开始了青年学生上山下乡运动。本场从1964至1967年接收齐齐哈尔市青年学生85人。 1968年底,毛主席又提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之在...
-
第四章 场部
第四章 场部 场部为全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党政机关、公安政法、文教卫生、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等机构均设在这里。 1956年建场前,曾为垦荒队、中队、作业区管理机构所在地。建场后为农场场部,兵团时期称团部。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第一节 位置、面积 本场场部居场境中心稍偏南部位。地处东经124度57分14秒,北纬48度58分12秒。正北与第六生产队相连;东临第九生产队;南面是制砖厂和第一生产队;西、西北临第五生产队;东南面是第十二生产队。 南北横距最宽处约l.2公里,东西纵距最长处约1.25公里。占地总面积9,244亩...
-
第二节 人口
第二节 人口 1950年开荒建点时,场部所在地为自然村屯,仅有十几户人家40多口人。 1956年建场时的场部人口情况因没有资料,无法考证。 1969年,生产建设兵团四十七团组建,团部有464户,人口l,885人。 1977年,恢复农场建制后,场部有626户,人口3,260人。 至1985...
-
第三节 场部建设
第三节 场部建设 1950年6月,垦荒队开始在春发屯西(现场部西水井附近)建点,当年建房两栋,分别为办公室带宿舍、种子库和修理所,均为拉哈辫结构的草房。几年后就倒塌两问,只有小修理所维持到1959年倒塌。 第一批砖瓦结构的房屋建于l953年,共建8栋,位置在现场部至四队公路北侧,现有7栋。l9...
-
第一节 国营农场的性质
第五章 国营农场的性质、任务、方针第一节 国营农场的性质 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对办场经验的不断总结,农场的性质逐步明确。 1949年3月,东北机械农场场长会议《关于拖拉机农场工作的总结与意见》中提出:“我们所经营的农场,就经济性质讲,是属于国营经济,是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的农业企...
-
第二节 国营农场的任务
第二节 国营农场的任务 1949年,鹤山机械农场是在“发展农业生产、安置荣复军人,减轻人民负担,支援解放战争”和“培养干部、积累经验”的号召下创建的。当时既不明确农场的性质,也不清楚积累什么经验。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对农场性质的不断明确,到1968年组建兵团前,农场的任务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
-
第三节 各时期的方针
第三节 各时期的方针 农场的办场方针和经营方针,是党和国家及有关部门在实践的摸索中不断明确和丰富起来的。 1949年7月提出:目前发展机械农场的总方针,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件地在巩固的基础上稳步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在经营管理方针上应逐步达到企业化、民主化。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办农场的企业...
-
第一节 农林牧副渔规模
第六章 经营规模第一节 农林牧副渔规模 一、农业: 1983年,全场农业生产队16个,农业人口11,224人,职工3,O60人,其中生产人员2,356人。拥有耕地面积236,145亩,播种面积230,625亩,粮豆面积230,625亩。粮豆亩产平均277.8斤,总产5,628万斤,上缴粮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