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天气预报
第二节 天气预报 一、短期天气预报 (一)暴雨预报方法 暴雨预报是天气预报的重点和难点,省市气象部门一直把暴雨预报方法的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 1986~1990年,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省气象科研所)、省气象台及牡丹江、佳木斯市气象台开展了大到暴雨预报方法研究。采用诊断...
第三节 气候分析与研究
第三节 气候分析与研究 一、低温冷害预报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省气象科研所潘华盛等对三江平原低温冷害发生的规律和长期预报技术进行了研究。认为三江平原低温是大范围气候异常问题。研究发现,三江平原冷夏大多对应厄尔尼诺发生期,暖夏多数对应反厄尔尼诺盛行期。利用4、5月海温关键区与之遥相关存在的...
第四节 农林业气象研究
第四节 农林业气象研究 一、农业气象研究 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研究以省气象科研所农业气象研究室为主,部分地市气象局农业气象人员参与,重点研究黑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玉米、大豆、水稻等主栽作物生长发育的气象指标,以及农业气象情报和产量预报业务系统等。 (一)玉米农业气象研究 1986~...
第五节 人工影响天气
第五节 人工影响天气 一、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技术 1986年有57个市、县和部分农场开展高炮增雨防雹作业。人工增雨防雹高炮93门,作业影响面积约7 000平方千米左右。 1989年,为提高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水平,黑龙江省人工降雨办公室在绥化、海伦、望奎等县(市)的2.6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建...
第六节 气象技术装备
第六节 气象技术装备 一、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设备 (一)酸雨观测仪器 1991年,省气象台观测站增加酸雨计(PHS-3C)和电导率仪(DDS-11A),在全省率先开展酸雨观测。之后,另外3个酸雨观测站全部配备了此类仪器。2001年9月观测仪器全部更新为PH3B酸雨计和DDS-307型电导率...
第一节 测绘技术研究开发
第三章 测绘第一节 测绘技术研究开发 一、测绘技术 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是中国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为了不断保持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现势性和使用价值,及时更新老化的地形图,1985~1987年10月,黑龙江省测绘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省测绘研究所)完成国家测绘局下达的1∶100万比...
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
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 一、综合地理信息系统 (一)黑龙江省综合省情地理信息系统 1996年,省测绘局研制黑龙江省综合省情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面向黑龙江省领导和政府各部门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系统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电子地图为载体,多要素、多层次、多时态地综合反映黑龙江省经济、资源、社...
第三节 重大自然灾害测绘
第三节 重大自然灾害测绘 1987年6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国家林业部和黑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为详尽了解火灾范围,以便计划部署灾区的恢复工作,委托哈尔滨航空遥感公司对大兴安岭火灾区进行黑白影像航空摄影。航空摄影比例尺1∶6万,航空摄影仪焦距88毫米,像幅23×23厘米。航空摄影...
第四节 极地测绘
第四节 极地测绘 2002年11月起,省测绘局不断派出技术人员参与中国的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为了给国家极地考察决策部门和其他学科提供有关南极科学考察的管理、计划、决策以及技术支持的测绘基础应用平台,提高中国在南极测绘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和数据资料共享的地位和能力,经国家测绘局批准, 2004年1月,...
第七篇 医学
第七篇 医学 黑龙江省共有各级各类医学科研机构95个,其中独立院所17个,附设研究所28个,研究室50个。黑龙江省以哈尔滨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哈医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省医院等大学、医院和科研单位为依托,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
第一章 基础医学
第一章 基础医学 黑龙江省基础医学研究主要由哈医大基础学院承担并完成。该学院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领域开展了淋巴管、组织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恶性肿瘤相关基因克隆、肿瘤转移、肿瘤生物治疗与基因治疗、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
第一节 人体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病理生理学
第一节 人体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病理生理学 一、人体解剖学 1986~2000年,哈医大基础学院王云祥、赵玲辉等经过反复实验对人体标本成功注射,显示了淋巴管,成为国内淋巴管研究的起点,填补国内淋巴管研究的空白,使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全国淋巴研究中心,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淋巴管进修基地。王云祥在国...
第二节 生理学
第二节 生理学 1980~1989年,哈医大基础学院徐满英在中枢痛反应神经元和受体水平上探讨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与电针或吗啡镇痛和电针或吗啡镇痛耐受的关系及其作用的机理,观察了吗啡镇痛和传统的中医针刺镇痛之间的关系及内在的作用机制,198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7...
第三节 微生物学
第三节 微生物学 一、艾滋病及相关机会感染病原体致病机制及防治 I型人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感染所致的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是一种致死性疾病。控制HIV-...
第四节 免疫学
第四节 免疫学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1980~1989年,哈医大基础学院王文余、马英骥、田景先、李相忠、于丹萍等完成IgE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制中及I型变态反应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的作...
«
1
2
...
15978
15979
15980
15981
15982
15983
1598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