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节 七年简结
第十节 七年简结 饶河农场前身(八五九农场畜牧场和二分场),畜牧场从1957年组织开荒生产,二分场从1959年组织开荒生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曲折发展历程,使耕地面积达到了55561亩。但由于这一时期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生产建设上以“大跃进”的瞎指挥和浮夸盛行为特点,加之自然灾害...
-
第一节 饶河农场成立
第二章 饶河农场时期(1964~1968)第一节 饶河农场成立 一、饶河农场的诞生 1961年12月,东北地区国营农场工作会议提出:要办好国营农场,必须合理调整生产关系。同时要解决体制问题。1962年八五九总场召开四级干部会议,牡丹江农垦局局长王景坤到会做了关于调整企业内部关系问题的讲话...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3年5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主席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后全国开始掀起了大规模的“社教”运动。 饶河农场“社教”运动是在中央工作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谢忠堂为组长)解决原八五九农场遗留问题的...
-
第三节 四十军部分官兵加入农垦队伍
第三节 四十军部分官兵加入农垦队伍 1966年3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第四十军,由各部队抽调部分官兵,成立8个团奔赴黑龙江垦区,以加强边境地区农场屯垦戍边力量。由团政委朱玉池、副团长袁武烈、团政治处主任王方培率领一个团来饶河地区,团部设饶河分局,由教导员张德学,一营副营长篮云先(1...
-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 1966年,正当农场建设顺利发展的时候,一场全国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波及农场。这场运动延续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农场建设也受到严重破坏。 饶河农场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大体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造反夺权开始到革命委员...
-
第五节 边境上的反干涉斗争
第五节 边境上的反干涉斗争 农场与苏联仅一江相隔,根据国家临时议定,以江面主航道为界。 1963年以后,苏联边防军不断无理阻挠我边境居民江上生产,经常用舰艇袭击我方渔船,割掉边境渔民的渔网,并干涉我方在江上通行。从此,边境上干涉与反干涉斗争时有发生。 根据国家的“不打不骂、不主动惹事的...
-
第六节 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来场
第六节 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来场 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和“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指示发表之后,全国一些城市的大批知识青年来农场插队落户。1968年至1970年间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佳木斯等城市先后十一批“知青”来到廿二团...
-
第七节 经营概况
第七节 经营概况 农场创建时期(1956~1963)七年连年亏损。饶河农场成立后,自1964年中央对国营农场经营管理工作的指示(简称《五条批示》)以及1965年农垦部党组为了贯彻“五条批示”制定《关于改革国营农场管理制度的规定(草案)》(简称“十六条”)之后,由于政策上的改变,较好地调动了...
-
第一节 二十二团成立
第三章 兵团时期(1969~1976)第一节 二十二团成立 1968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当时的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共同发出《关于建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简称六?一八批示)7月1日兵团正式宣布成立之后,饶河农场编入第三师,序号廿二团。(代号为黑龙江生产...
-
第二节 改造“旧农场”
第二节 改造“旧农场” 兵团成立后,在统一布署下对原农场进行“改造”。《兵团战士报》出现“旧农场”字样。对原农场称之为“旧农场”,对原党委称之为“旧党委”。认为原农场长期以来执行和推行了一条。 “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农场各级领导权掌握在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手中, “干着反党反社...
-
第三节 团部搬迁
第三节 团部搬迁 1969年3月2日,珍宝岛自卫还击战发生后,饶河县动员老、弱、病、残和儿童疏散。饶河县革命委员会决定饶河县政府迁至石厂。廿二团经兵团和三师批准,1969年月搬出饶河镇,在三人班和蛤蟆河之间、楛矢山脚下建设新团部,在密林中伐树建房,平地起家。司、政、后机关住帐蓬,赶建战备房,...
-
第四节 开荒建点
第四节 开荒建点 廿二团组建后,在“以开荒为主,积极扩大耕地面积”的思想指导下,迅速建立新点,扩大耕地面积。1969~1973年五年间共建立新点15个(其中:1969年建立了五个生产连队;1970年建立了三个生产连队;1971年建立了1个生产连队;1972年建立了三个生产连队;1973年建...
-
第五节 批林批孔运动
第五节 批林批孔运动 1971年9月,廿二团接三师命令,全团兵团战土一级战备。团部紧急通知各连队政治指导员以上干部和现役军人全部参加紧急会议,在团部机关战备小车库内,由团长原德全传达中共中央文件,关于林彪反革命阴谋败露,叛逃途中死于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尔后中央文件逐步到达,进行多次...
-
第六节 经营概况
第六节 经营概况 廿二团时期,在经营上仍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副、渔,另有部分为生产和职工生活服务的工业,商业和饮食业等。 由于此期正处“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突出政治代替生产建设,在批判“唯生产力论”中,下放了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各级干部和科技人员。加之,用军事命令指挥生产...
-
第一节 万山红农场阶段
第四章 恢复饶河农场时期第一节 万山红农场阶段 一、万山红农场 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1976)2号文件精神,撤销兵团体制,恢复农场。1977年5月1日,撤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廿二团体制,成立万山红农场。隶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管理局领导。由刘长胜(现役军人)任农场党委书记;谷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