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第二节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由于我们党长期受“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给人们的思想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加之十年文化大革命以及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在党内、党外造成了大批冤假错案,使很多干部、群众遭受迫害,长期蒙受不白之冤。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首先...
-
第三节 重视科学技术,尊重人才
第三节 重视科学技术,尊重人才 一、落实政策,调动积极性 粉碎“四人帮”后,中央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要实现“四化”,必须“一靠政策,二靠科学”。 根据上级指...
-
第四节 抗灾自救
第四节 抗灾自救 1981年,农场遭受了建场以来最大的水涝自然灾害,使农场的农业生产受到非常严重的损失。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全场干部、职工、家属不等不靠,积极进行抗灾自救。 1981年,6、7、8三个月连续降雨67天,共降雨563.4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多297.8毫米,仅8月份就降...
-
第五节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
第五节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 一、非常时期 1979年以来,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和农村,相继出现一批流氓歹徒和流氓团伙,他们肆无忌惮的进行盗窃、公开抢劫、行凶杀人、奸污妇女、拐卖妇女儿童,甚至劫持飞机的罪恶活动,严重的扰乱了社会治安和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经济建设...
-
第六节 经济体制改革
第六节 经济体制改革 一、历史背景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的是,普遍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而联产承包责任制又越来...
-
第七节 经营概况
第七节 经营概况 农场恢复后建立了各项必须的规章制度,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水平逐年提高。1977年粮豆总产4,075.3万斤;1978年粮豆总产4,949.2万斤,1979年粮豆总产5,966.5万斤;1980年粮豆总产6,813.6万斤;1981年农场遭受...
-
附记:伊彻满语的考实
附记:伊彻满语的考实附记:伊彻满语的考实附记:伊彻满语的考实 本场之域,历为满族所辖。交通不便,对外长期隔绝,在生活习性、语音及方言土语各有差异。清代以兴凯湖以北,乌苏里江流域直至东海之滨一带称伊彻满语。“伊彻”为“新”,即新满洲。1860年(清咸丰十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江东岸为沙俄侵占,其...
-
参加饶河农场专业志撰写人员名单
参加饶河农场专业志撰写人员名单参加饶河农场专业志撰写人员名单参加饶河农场专业志撰写人员名单 徐星彪 王崇志 冯身灿 乔培华 刘景臣 王克新 刘福长 岳国权 姜学明 付本德 张连成 刘立涛 张永绵 郑志开 宋 玫 魏圣才 付叶枝 龙 祥 范荣友 张跃生 王...
-
编后记
编后记编后记编后记 编修《饶河农场志》从1983年就开始准备,直到1986年才开始编纂。 参加编纂的人员在经过系统地学习和资料的准备基础上,开始起草“志稿”。经过领导多次审稿和征求群众意见后,于1987年8月由红兴隆农场管理局审定。根据管局审定意见再次进行修改,现在和读者见面了。 这个志稿之...
-
《双鸭山农场志》(1988~2000)编纂委员会
《双鸭山农场志》(1988~2000)编纂委员会《双鸭山农场志》(1988~2000)编纂委员会《双鸭山农场志》(1988~2000)编纂委员会 主 任:黄炳科 吴转丰 副 主 任:陈太平 史永生 郭志民 詹士俊 顾 问:刘云龙 武一匡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宝荣 ...
-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史志办公室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史志办公室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史志办公室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史志办公室 责任主编:齐长伐 史桂霞 副 主 编:郭思宝 红兴隆分局史志办公室 责任主编:杨培忠 万宝国 责任副主编:褚建平
-
序言
序言序言序言 双鸭山农场地处东北三江平原黑土带上美丽富饶的完达山北麓,地跨宝清县、集贤县、友谊县、双鸭山市三县一市边域,全境群山环绕,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集贤县公营农场基础上,以老垦荒人,复转官兵及他们的后代为主体的几代农场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
凡例
凡例凡例凡例 一、《双鸭山农场志》(1988~2000)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真实、全面、系统地记载双鸭山农场断限内自然和社会诸方面的发展面貌,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上限起于1988年,下限为2...
-
概述
概述概述概述 双鸭山农场始建于1947年,是黑龙江省垦区最早建立的农场之一。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同时行使部分政府职能,实行两级制管理的国有农垦企业,隶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场区位于双鸭山市境内。地理坐标在东经130°15′~131°42′,北纬46°21′~46°36′...
-
1988年
大事记1988年1988年 1月22日 总局党委书记刘成果来农场检查工作。 1月25日 红兴隆管局实施场长负责制试点工作组进驻农场。 农场党委召开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出台了《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及农林牧工商具体改革办法。 1月30日 农场根据国发 [1984]35号,57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