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医药
第二节 医药一、药物来源 基本上是从医药批发站进货。有时也从富锦县和佳木斯进点中草药。1975年以来,药品已经系统化。西药片剂达七百余种,酊水剂六百种,中草药二百五十余种,中成药一百九十种。 二、制剂 自制剂从1970年始,制剂种类有大输液、高渗、等渗、低渗溶液、蒸馏水、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第三节 医务人员培训
第三节 医务人员培训1969年开始,陆续选送5人外出学习。 1978年末至1979年初,知识青年大批返城,业务技术力量严重削弱。医院49名医务人员中主治医师仅1人,医师3人。中级卫生员25人,初级20人。生产队卫生员32人。为此,加强了在职和离职培训。 历年培训卫生技...
第四节 常见病
第四节 常见病根据临床实践积累的病例,农场常见病大致分为: 一、季节性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肺心病、风湿性关节炎和小儿肺炎,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夏秋季节,蚊虫繁殖较快,卫生防护条件差,急性肠炎、菌痢的发病率较高。 二、机械创伤与交通事故创伤 由于农场机械化作业程度高,因而机械性创伤...
第五节 特殊病与疑难病的医疗
第五节 特殊病与疑难病的医疗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逐渐丰富,对一些特殊病与疑难病的诊断治疗也有较大的突破。 内科 十多年来,抢救了几百例危重患者,有急慢性心、肺、肾功能衰竭,有感染性休克、急性有机磷中毒和流行性出血热等。抢救成功率在97%以上。1971年,赵福臣诊断了一例麻风病人。 ...
第六节 卫生防疫
第六节 卫生防疫建场初,无防疫机构,传染病发病率很高。1973年麻疹发病率20%,痢疾发病率21%。1974年1月,专人做防疫工作,当时分工不明确,防疫工作停滞不前。1976年防疫组增加1人,对传染病采取了一些措施。 1977年,流感发病815人,发病率9.3%,儿童患病率10%。当时采取的措施...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1977年建立了爱卫会组织。并开始宣传教育,抓落实。利用广播、板报和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基本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逐步形成了风气。 1984年3月,整顿了各级爱卫会组织,建立健全了卫生责任制。各单位配备一名专职卫生清洁员,每年对环境卫生进行2至3次检查,做到有奖有罚。 ...
第八节 妇幼保健
第八节 妇幼保健妇幼保健工作历年均由防疫组兼管。 一、妇女病普查 1974年,对全场950名育龄妇女进行普查。检查出三度子宫脱垂1人,二度子宫脱垂5人,一度子宫脱垂3人。普查率为85.37%,患病率为0.84%。通过治疗已痊愈。 1978年对全场1,100名育龄妇女进行第二次普查。查出一度子...
章下序
第七编 社会第三十一章 人民物资生活章下序创业农场群众生活水平随着农场的发展和交通事业的发达,逐年提高。 农场是国营企业,在有些农村人的眼里,把农场视为宝地,艳羡不已,致使外地农村人口蜂拥而至,仅1979年就安排外来落户人口800多人。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长。从1974年至19...
第一节 工资
第一节 工资1677年前,农场工资制是兵团供给制,基本工资为24、28、32元。由于“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成为阻碍农场建设的不利因素。当时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老三十二,少三十二,遛遛达达三十二,满头大汗还是三十二。”充分反映了当时工资制度极不合理。 自1...
第二节 居住
第二节 居住创业农场因地处平原,建材需向外地购买,成本高,给农场基本建设带来很多困难。建场初急需解决住房问题,采取因陋就简快速突击的办法,大量建筑土木结构房屋。建房速度快,盖一栋房只需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1969年至1970年,建房17.316平方米。兵团时期建房共3万平方米,还适当地建了一些砖瓦...
第三节 福利
第三节 福利创业农场每年都要拿出几十万元资金发展福利事业。农场除享受国家福利待遇外,本身还设有集体福利设施、卫生基金、职工困难补助、安置费、职工保险等福利项目。 福利设施有锅炉、机井、民用土暖气、砖菜窖、仓房等。职工医疗全部免费,家属、学生半费,独生子女免费。每年还要救济生活困难的职工。 职工...
第四节 粮油及副食供应
第四节 粮油及副食供应创业农场群众的口粮只有面粉,极为单调。食油是豆油。口粮指标按国家规定分配,食油供应每人每月一斤。 为改变主食单调,农场经常组织外出兑换或调进粗粮。兑换和调进的粮食有玉米楂子、玉米面、小米、高粱米、大米等。农忙季节额外多供应食油作为补贴,允许群众自换,自买。 自1980年以...
第一节 方言、谚语、歇后语
第三十二章 风俗习惯第一节 方言、谚语、歇后语一、方言土语 创业农场群众语言不一,众调纷纭。农场组建,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有建场老职工、转业官兵和下乡青年。 上海话属吴语,语言特点是有清浊音字母的分别,如“冻”和“洞”读音不同;北方话的语言特点是古全浊声母读清音,如“洞”和“冻”读音相同。北方...
第二节 家庭生活
第二节 家庭生活一、饮食 创业农场家庭饭食主要有面粉、米、豆制品、肉类和各种蔬菜。在主食方面,一直比较单一,始终以面粉为主。为了改变单一的现象,兵团时期主要由个人或集体外出换取少量粗粮。1978年以后,农场多次组织换取大量大米来调剂人们的生活。兵团时期,蔬菜较为紧张。农场时期,蔬菜自给有余。农场...
第三节 礼节节日与庆祝
第三节 礼节节日与庆祝一、礼节与生活习惯 创业农场群众较为注重礼节。熟人相见,互相问候。吃饭时相遇,必问:“吃饭了没有?”礼貌之词有:“谢谢”、“您好”、“再见”等等,兴握手礼,对陌生人称“同志”。成年男子相遇,互敬香烟。晚辈尊长辈。 子女不能呼父母名,而唤以“爸爸”、“妈妈”,书面语为“父亲...
«
1
2
...
7331
7332
7333
7334
7335
7336
733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