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畜牧防检疫及兽医工作
第三节 畜牧防检疫及兽医工作 1952年发现鼻疽马和炭疽马,各有两匹死亡。以后采取定期 (春秋)用炭疽芽胞苗注射和鼻疽菌素点眼或注射进行检疫。对检出的开放性鼻疽马采取枪杀深埋办法,隐性鼻疽马实行集中隔离。1956年隐性鼻疽马检出率高达8%,二大队疫点集中病马多达73匹。但由于实行隔离饲养,封锁疫...
第四节 技术干部队伍和技术培训
第四节 技术干部队伍和技术培训 建场初期,全场只有郎乐山、杨芳田两名兽医师。为了适应生产需要,以“带徒弟”的形式培养5名犯人学兽医。到1955年各大队建兽医室时,这5名犯人达到能独立担当日常兽医工作的技术水平。 1954年—1957年期间,国家统一分配大、中专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8人,1958年...
附录
附录 三十烷醇促猪增重试验成功 牡管局科委技术鉴定书摘录 (1984年11月1日) 一、技术规格和简要说明: 三十烷醇又名蜂花醇,是一种含有三十个碳原子的直链和伯醇,分子式,纯品为白色鳞片结晶,溶点86.5℃,几乎不溶于水。对光、热、空气、碱很稳定...
章下序
第五章 工业章下序 农场创建时期,受农业单一经营思想的束缚以及劳改生产特点的限制,虽然为了适应生产建设和职工生活的需要组织了砖瓦、石灰,被服加工等自给性的工业生产,但规模小,又多采用手工作业方式,所以发展缓慢。至1957年工业产值仅214.4万元。1958年“大跃进”,出现工业盲目大发展,不顾主...
第一节 概况
第一节 概况 1951年在东林子建临时性土窑烧砖,解决当年建老场部办公室的用砖,是建场当年仅有的工业生产项目。1952年组成被服组,建了酱菜房。1953年在朝阳、密山和白石山建15门串窑、白灰窑和制材车间。截止1956年底,工业总产值达44.3万元。 1958年“大跃进”,5月成立工业筹建委员...
第二节 主要厂矿简介
第二节 主要厂矿简介 一、木材加工厂 (一)密山木材加工厂 建于1953年,厂址在密山铁路货物处路南。由朱成富、张紫涵带三十多人(大部分是就业工人)创建的。当年安装了一台75毫米的圆盘锯,进行锯材生产,主要加工场内用料,年产量为二千多立方米。1954年增设一台不带跑车的42叶带锯,年产达一万...
章下序
第六章 交通章下序 农场远离铁路线,距密山县城百余里,三面闭塞。建场前,这里人迹罕至,异常荒僻。 1951年建场以后场内修起了土面公路,但路况恶劣,冬季雪阻,雨天泥泞。每逢连雨季节,边远生产队往往因道路不通而缺粮断炊。随着生产的发展,加强了场区公路建设,交通面貌大大改观。到1984年末全场共建...
第一节 公路建设和管理
第一节 公路建设和管理 一、场内公路建设始于1953年。雇用当地老乡畜力车备料,修筑朝阳至杨木三岔路口两公里半砂石公路。连接西起密山县城,东至东林子的公路。1955年五大队划出成立青山农场后,马架子至东林子一段很少通车,所建木桥也被拆除,公路荒芜而废弃。 1954年至1963年,各农牧生产队自...
第二节 运输
第二节 运输 一、运输工具 畜力车:包括马车和牛车,冬季还有少量马爬犁。大车有胶轮和铁轮;四轮和花轮之分。1956年全场有胶轮车90辆,四轮车166辆,花轮车23辆。是全场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汽车和轮式拖拉机的增多,大车转向场内、队内和田间运输。大车用于短途零星运输,较汽车和轮...
第三节 驾驶队伍
第三节 驾驶队伍 1952年因汽车驾驶员不足,暂用6名有驾驶技术的在押犯人,在管教人员监督下执行运输任务。1953年以后陆续从密山、宝清、香兰农场、省建设工程局等单位共调入汽车驾驶员18名,修理工一名,组成汽车队、归机耕队领导。1957年汽车队从机耕队划出,单独成立核算单位,配备会计、调度。19...
第四节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
第四节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 1952年开始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到1957年汽车队安全行驶250万公里。1962年具体制订了单车核算、安全竞赛、油料节约、修理、防火等制度。 “文化大革命”时期,安全生产制度受到破坏,出现了人身伤亡重大事故。1966年5月驾驶员魏海安压死一名七岁男孩。1967年5月驾...
第一节 电力
第七章 电力通讯第一节 电力 一、动力发电: 1952年在老场部,曾用畜力拉磨的方式使齿轮传动,带动发电机,以传动方式发过电。但发出的电只能点亮几只灯泡,使用不久便被淘汰了。后来安装了一台60马力柴油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供加工粮食,烘炉和修理农具用电。1953改用“嘎斯”汽车发动机作动力发电...
第二节 通讯
第二节 通讯 一、概况 1951年,场部与各分站之间靠通信员骑马传递信件,互通情况。同年7月,于杨木设一台10门电话总机,沟通了场部、密山、办事处、二、三分站之间电话联系,并担负有线明码的收发报工作(1958年后,移交地方邮局)。场内线路为32.7公里,均为杂木线杆挂单线。 1953年,组成...
第一节 概况
第八章 农田水利第一节 概况 1951年建场初期,在一面背山三面临水的5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有耕地五万八千亩,余下50万余亩的荒原是难以开垦的、低洼的草地和沼泽。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治理,投资近1,199万元,完成土石方达1,600万立方米,建成各种渠道270条,长达480公里。筑堤67.5...
第二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第二节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一、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 大气降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自1956年有记载以来,年平均降水量为585.9毫米,最大达819.8毫米(1960年),最小为390.7毫米(1979年)。每年四季分布差异很大,五、六月份大部分年份为旱季,七、八月份降雨较集中,约占全年...
«
1
2
...
7698
7699
7700
7701
7702
7703
770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