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贯彻“八字方针”农场经济迅速恢复
第五节 贯彻“八字方针”农场经济迅速恢复 60年冬,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制定了“十二条”、“六十条”等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贯彻中央方针政策,中共中央东北局和省委分别召开了东北地区和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工作会议。会议以邓子恢副总理...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初期 1966年春全国批判“三家村”,朝阳中学师生开展声讨活动。 6月学校停课“闹革命”。8月场部出现“红卫兵”,召开千人大会,高喊“打倒走资派”、“造反有理”等口号,揪斗中学教导主任等4名教师。场党委书记孙光俭以“红卫兵”大队名誉政委名义发表了坚决支持“红卫兵”小将革命行...
第七节 经营成果
第七节 经营成果 在这个时期的12年里,耕地面积从16.8万亩扩大到65万亩,后又收缩到29.5万亩,累计生产粮豆59.124万斤。1962—1968年共上交商品粮8909万斤;亩产水平从200斤降到几十斤,经过调整迅速提高到239斤,粮豆总产量增加了2.75倍。畜牧业生产经过挫折,生产总值从1...
第一节 组建兵团四师四十二团
第三章 曲折前进时期(1969—1976)第一节 组建兵团四师四十二团 1968年6月18日中央发出《关于建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7月1日东北农垦总局撤销,改编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八五七农场改编为第四师四十二团,于1969年2月1日正式组建。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
第二节 曲折的八年
第二节 曲折的八年 生产建设兵团组织形式与组成人员的社会性及生产经营的企业性不相适应的缺陷加上“左”的错误的干扰,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现役军人以农场的“解放者”自居,抓“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纲”,开展“反右倾”、“反复旧”运动,对“旧农场执行的一整套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进行全面批判”,对“经营管理...
第三节 城市知识青年建设边疆
第三节 城市知识青年建设边疆 在全国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中,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以及本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鸡西等城市的知识青年共七批7,064名来到四十二团,从而改变了职工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结构,给全团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他们经受了生活环境突变和艰苦劳动的考验。广大老职...
第四节 经营成果
第四节 经营成果 兵团时期,耕地面积扩大了12.9%,达到332,994亩,水田扩大到42,500亩。为改变生产条件,增强抗洪排涝能力,开挖了43公里大西地河排水主干及配套工程,修扬水站和蓄水池12座,加长穆兴堤防堤工程32公里,新建桥涵闸坝120座,累计完成土石方工程 693.8万立方米。打破...
第一节 恢复农场体制
第四章 改革发展时期(1977—1984)第一节 恢复农场体制 1976年2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成立省农场总局。1977年3月,四十二团改称“朝阳农场”,隶属于牡丹江农场管理局。改组中撤销原团部机关,恢复农场场部科室编制,保留政治处及团委、女工组织。原四营改为分场。连队(厂、矿)取消排一...
第二节 全面落实政策
第二节 全面落实政策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全场开展揭、批林彪、“四人帮”活动,在揭、批、查的基础上清理“打、砸、抢”。全场有一百五十多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打、砸、抢”错误,在“说清楚”并取得群众谅解的情况下,根据情节分别作了组织处理,对错误严重的3名干部给...
第三节 进行调整改革
第三节 进行调整改革 1977年底,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针对“四人帮”在农场建设上的流毒和农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农场领导体制、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经济责任制、试行财务包干、反对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解决了调动农场各方面积极因素的一系列政策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
第四节 种植业的巨大变化
第四节 种植业的巨大变化 在粉碎“四人帮”,全面拨乱反正、恢复农场体制,贯彻落实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精神、调动了农场各方面积极因素的新形势推动下,1978年农业生产取得超历史的好成绩,迈出了新时期可喜的第一步。当年粮豆总产9,448.6万斤,平均亩产289.1斤,上交商品粮5,050万斤。三项指...
第五节 多种经营稳步发展
第五节 多种经营稳步发展 林业 加强了对林业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林业科,充实了专业人员。本着以农防林为主、积极扩大用材林,适当发展经济林,搞好绿化林的原则,实行田、渠、林、路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造林质量验收,定额投资,扶育管理责任制,推动了林业生产的发展。到1980年全场实现一人一亩林、1982...
第六节 “两个文明建设”的可喜成果
第六节 “两个文明建设”的可喜成果 荣获文明单位称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场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种植业成绩突出,8年期间,单产总产三次创历史最高水平,迈出了三大步,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实行“以场为单位的盈亏财务包干”办法后,农场开始有了自己的积累,出现...
第七节 经营成果
第七节 经营成果 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7年恢复了农场体制,农场经济进入了改革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场党委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特别是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章下序
第三编 经济第一章 种植业章下序 场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东部是濒临穆棱河和新开河的冲积平原,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和发展自流灌溉的优异条件。1952年后修建了凌云、朝阳两个灌、排渠系,发展水田生产。到1954年,水稻播种面积达27,435亩,占粮豆播种面积的50.3%,成为全省农场系统种植水...
«
1
2
...
7695
7696
7697
7698
7699
7700
770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