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繁育改良
第四节 繁育改良 1962年,全场以养羊为主时,从外地购入三江半细毛羊,以后东北改良羊和东北细毛羊及少量的澳美羊也相继购进场内。进行品种繁育工作。1964年开展了绵羊的人工授精工作,以达到绵羊的纯种化,从而使三江半细毛羊和东北细毛羊的纯种化,从而使三江半细毛羊和东北细毛羊的生产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五节 饲料生产
第五节 饲料生产 一、草原 1962年至1969年,龙门农场畜牧业以养羊为主,饲料主要来源于天然草场。当时有约20余万亩天然草场,每年需要上千吨干草,草原绰绰有余;饲料种植工作也很突出,每年都种植上百垧的稞豆,多汁饲料主要种植胡萝卜。因此,养羊业的发展迅速。到1968年底全场共养东北细毛羊78...
第六节 疫病防治
第六节 疫病防治 农场初期,由于管理水平低下,没有专门畜牧技术人员,畜禽的传染病、疫病时常发生,尤其以春季为重。当时的防治设备简陋,条件不具备,畜禽死亡的较多。随着农场的发展,科学水平的提高,贯彻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场的检疫及疫苗注射覆盖率逐年提高,对有效地消灭和控制多种传染性疾病起到了积...
第七节 专业队伍
第七节 专业队伍 1962年以前,场内没有畜牧科组织,畜牧工作由生产科负责。1966年畜牧科从生产科分出,赵明生任科长。1967年全场畜牧专业人员力量强大,有大中专毕业生23人。当时五个生产队养羊,都设有兽医所,各有一名专职从事畜牧生产的付队长和一名专职兽医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还分别配有助手。有...
第八节 生产效益
第八节 生产效益 畜牧业几上几下,兴衰起落,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和效益。 1974年鹿的繁殖成活率为90.9%。 1977年全场母猪产仔四百七十一窝,产仔三千八百七十五头,平均窝产八点三头,成活二千九百二十二头。 1968年全场绵羊七千一百只,母羊二千四百七十只,产仔二千四百五十只,成活二...
第一节 概况
第四章 林业第一节 概况 据德都县有关林业方面的记载,现龙门所在地历史上为原始天然林区。解放以前,该林区由原始针叶纯林、针叶混交林及阔叶林构成原始天然林,盛产红松等针叶名贵树种及三大硬阔(黄波萝、胡桃楸、水曲柳),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经近百年来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原有森林资源遭到严重...
第二节 苗圃建设
第二节 苗圃建设 人工育苗是从1965年开始的,当时年度育苗面积仅限于2亩左右。由于技术队伍、设备条件不足,产苗数量不多,质量也较低劣,育苗种类也比较单一。 自“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73年末,由于左的冲击,苗育没有发展、育苗面积徘徊在2—10亩之间,品种有落叶松、云杉、杨柳条等。技术员姜永方...
第三节 植树造林
第三节 植树造林 龙门农场人工林的栽植是从六十年代初开始的。1965年春,张君带领有关人员栽植了龙门农场第一代落叶松人工林,现已进入了成令林阶段,为农场营林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自此以后,人工林的营造工作逐年得以发展。当时,造林仅局限于行道树和绿化林栽植,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但是,第一代人工林的种...
第四节 造林工艺
第四节 造林工艺 1977年以前,采取人工突击性造林,技术、质量低劣。1978年始,生产流程由人工操作逐步向机械操作过渡。 1980年,试验性进行了五铧犁开沟整地造林,农田防护林大行距人造机管等新工艺。经营局造林现场会确认,这一新的造林工艺能起到加快造林速度、提高造林质量、缩短造林期、节省人力...
第五节 林政管理
第五节 林政管理 一、专业队伍 自1965年始,场林业工作,一直有专人负责并逐步得到加强。场相继成立了林业站,林业科,林业公司等职能部门,并有主管领导来抓。专业队伍建设有较大程度的发展。技术力量由1965年的技工1人到专职工55人,兼职林管人员25人。这样,专业指挥,生产机构基本达到体系化。 ...
第一节 体制沿革
第五章 粮食第一节 体制沿革 1955年建场时,劳改农场的方针是“改造第一,生产第二”。因此未设专门粮食管理机构,粮食工作由财经科,供销科负责,当年未种地、吃粮靠供应。 1956年,归财经科管理,科长田喜才。 1957年,归财经科管理,科长叶雨林。 1960年,粮食仍然归财经科,但更名为...
第二节 原粮管理
第二节 原粮管理 粮食是农场的主要产品。农场对粮食实行场、队两级管理。生产队对粮食只有生产权和保管权,没有处理权。粮食的销售、上交和调用均由场粮食部门负责。 一、保化人员。1980年以前、生产队没有专职保化员,由生产队干部或晒场主任负责。1980年后,各队陆续配齐了保化员,负责粮食化验保管工作...
第三节 上交与“三留”
第三节 上交与“三留” 1981年以前农场无征购粮任务,除留足三留粮外,其余粮豆全部上交。1981年始,实行了新征购粮任务,龙门农场征购粮基数)b1350吨,卖粮超过基数,超过的数量,小麦按每斤50%加价。1985年,实行粮食定购合同,实行倒三七比例加价政策。龙门农场上交粮的具体做法是:麦收前成...
第四节 粮食调拨
第四节 粮食调拨 一、种子调拨。各队按场规定的亩拨量,按播种面积留种。播种后按实际用量核销。 二、饲料调拨。粮食科按畜牧科提供的各单位的牲畜头数,核定饲料供应量,按照豆饼、夫子的一定比例开调拨单,由粮食加工厂付给,1985年改为由粮管所出库。 三、成品粮、油调拨。粮食科根据各单位月初人口、定...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第六章 工副业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一、建场初。农场只搞单一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无人问津,有些小手工业的存在,也只是为农业生产或职工生活服务,属于自然经济性质。 在大跃进的1958年,在工业遍地开花的形势推动下,农场派人去牙克石果酒厂学习造酒技术,利用本地丰富的柿酒厂,首先在场内进行试销,效...
«
1
2
...
7947
7948
7949
7950
7951
7952
795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