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森林资源
第四节 森林资源场区域内属森林,草原植物区系,其特点是:森林地段与草原地段相互交错,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相互茂密丛生。自然林多数为次生休和幼次生林,大部份分布在农场东北部边缘地段;中部和东部是天然次生林。植被为现存的森林和逐年的人造林,多为阔叶和针叶幼林。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19,932亩,其中:天然...
第五节 水产资源
第五节 水产资源由七条自然河流和三座中小型水库及21处小塘坝与自然泡子构成了境内13,085亩水面,现已利用7,409亩水面。 在七条自然河沟和泡子中,出产鱼类:鲫鱼、山鲢鱼、“小柳根”、河虾、河蟹、嗄牙鱼、鲤鱼、“老头鱼” 、“川丁子”、“泥鳅鱼”、“蛤蟆”、“水耗子”、“贝壳”等十几种鱼。 ...
第六节 土特产资源
第六节 土特产资源由于低山丘陵漫岗,森林地段和草原地段相互交错,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茂密丛生,加上,夏季温和湿润,多雨,冬季干燥寒冷,给动、植物造成了有种的生长繁植条件,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漫岗坡地,沟塘,林木,草场交替更迭,腹部树木成林,边缘榛柴成片,岭上柞木生长“候头”磨耳,盛产“榛子”,...
第七节 矿产资源
第七节 矿产资源一、花岗岩石 境内中部,建有采石场一处,采石场地二处,产有天然形成的花岗岩石,及风化岩石,已开采20多年,用于房屋建筑,据测压化验,天然花岗岩石可供建四层楼房基础用石,碎石、风化石可铺路。 二、河流砂 在引龙河沿岸,随着河流弯曲处,可看到天然堆集的河流沙、河卵石。在采石场东侧...
第一节 水灾
第四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水灾水灾多发生在夏季中期进入麦收时节,由于降雨量集中,加之农田排涝能力差,个别地块(主要是洼地)渗透不良造成。6—8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就形成涝灾,其年份有1972年,1977年,1978年,1979年,1981年,1983年,1984年,其中重涝年份降雨量在450毫...
第二节 旱灾
第二节 旱灾春季干旱分析: 春季旱涝主要由于3—5月降雨量大小决定;另外与前一年秋季雨量大小,冬季降雪量有关。春季气温高低,春风大小,蒸发量多少作物耕作方法及土壤性质都有关联,单从降水量多少分析,从有记录的年份1968——1985年18年中,形成春季重旱的就有4年即 1968年,1979年,19...
第三节 风灾
第三节 风灾春季大风 大风多出现在4—5月份,称春季大风。其危害分: 1、风蚀:春季地表裸露、干燥,风蚀现象严重,4—5月份≤5级以上风力对农作物有其程度不同危害,遇到春季及前秋少雨干封地,春季大风就多,易形成风害,春季风害年份是1969年、1971年,1972年,1976年,1979年这五年...
第四节 雹灾
第四节 雹灾冰雹在一年内常有1—2次,机率很少、场内雹线呈南北方向;降雹月多在6—7月份,5月和8月份机率比较小,降雹一般在午后时间,几分钟,最长达20分钟,降雹原因是因气流强烈抬升形成,场内雹灾最严重的1980年、1985年降雹时间长,给农作物造成一定危害。如: 1986年8月1日中午11时1...
第五节 低温冷害
第五节 低温冷害低温冷害是指生长季节热量不足或温度下降低于作物当时所需、生长、发育阶段下限温度。使作物生长活动受障碍,甚至使作物组织受到损害,作物生育期延迟,到初霜时不能完全成熟,使农作物减产或绝产的一种“哑吧”自然灾害。 据材料记载:低温冷害的标准是:生产上一致认为6月和8月是作物生长的关键月...
第六节 虫灾
第六节 虫灾1982年6月10日发现大量草地螟成虫。6月15日发现草地螟卵块,这是第一批成虫及其所产卵块,6月21日前后第二次发现大量草地螟成虫,6月22日以后,场组织专人由生产科副科长王喜顺带领夏令池,沈海滨等技术人员到各生产队调查。首先于23日在第16生产队2号大豆地中发现大量螟卵块,卵块多数...
第七节 地震
第七节 地震1986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一春节)20时42分,引龙河农场及友邻单位发生有感地震。后经省地震台公布为5.0级,震中在距引龙河农场以南9公里龙镇至沾河林业局一线,据当事者说大年初一晚8点多钟,突然听到闷雷似的轰轰响声自东北传来向西南方向而去,随即感到大地在倾斜、颠动,房屋晃动,灯头左...
第一节 土地开发利用
第三篇 经济第一章 农业第一节 土地开发利用农场位于小兴岭南麓的低山丘陵地带,西面是五大连池火山群的莫拉固山、焦得布山和小兴岭余脉的齐凤山、北部和东部是天然林复盖率较高的大、小黑林子及朝阳山。大小黑林子延伸到农场中部偏北处,自东而西横贯其间,将农场的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分成两个自然区。场区南部引...
第二节 耕作制度
第二节 耕作制度以种植业为主的大型谷物农场,主要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杂粮等经济作物。小麦种植比例最大,29年(开荒当年没种小麦)累计播种面积达3,190,493亩,年平均播种面积达110.17亩,占播种面积的57%,占粮豆面积的60.7%,其中播种面积最多是的1980年,达234.094亩,占...
第三节 种子
第三节 种子建场初期种子工作没被列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日程;60年代初总结历年教训,于1962年组建良种试验站,(原二分场)负责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繁育工作。70年代初期,各生产队自发式成立良繁队(科研班),生产队建立种子田,至此全场形成了一个以良种站为中心的良种繁育体系。 多年来,通过引种、示范...
第四节 肥料
第四节 肥料初期小麦,大豆几乎不施任何肥料,60年代主要施用的肥料是大粪土与过石混合制造的粒肥,施用面积小,用量亦不大,化肥主要是硫铵、60年代未、70年代初化肥主要是硝铵、过石和磷矿粉;70年代中期首次引进南京产氮磷复合化肥及大庆产尿素氮肥,以后陆续引进国外三料,二铵,随着进口化肥数量的不断增加...
«
1
2
...
7979
7980
7981
7982
7983
7984
798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