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病虫防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种子消毒来完成的,7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消毒药剂是赛力散、西力生,以后主要是多菌灵、克菌丹。建场初期,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是锈病、散黑穗病,根腐病。70年代后期主要病害是赤霉病,建场史上麦田曾有两个年度病害大发生:一是1972年,锈病大发生,为害面积达100%;...
第六节 农业气象
第六节 农业气象本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所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雨水充沛,为半山区冷凉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零下0.5—1.5℃之间,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1月间,最低值可达零下40一44℃;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份,最高可达零上33—38℃。夏季奇短而冬季漫长。 年≥10℃活动积...
第七节 农田水利
第七节 农田水利场内溪、河、沟纵横,山间谷地多池沼,水资源较丰富,场区内有七条主要河流,引龙河东西走向流经场区南部注入讷莫尔河、大固东河南北走向流经场区东部边境,为本场东部界河;大固西河南北走向流经场区西部边境,为本场西部界河;场区内还有小固东河、小固西河及两条东西走向的小边河和小卧牛河。 全年...
第八节 管理体制
第八节 管理体制农场组织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管理的职能主要是生产科。建场初期到70年代中期(劳改、地方国营)生产科是农场多职能机构,含农业、林业、牧业、付业、工业一体,除科长主持全面工作外,其它各业分设一名技术人员专管。 1975年生产科改称生产办,职能范围没有任何变更。1979年恢复生产科,林、...
第一节 装备
第二章 农机第一节 装备建场初期农业生产主要靠人、畜力为主,一把镰刀,一把锄头,一根扁担,一张筛子;四匹马,一台车,一张犁。人拉犁开荒,人拉播种机;马犁中耕,马拉滚子打场。到 1956年由北安机务开荒大队调入6台斯大林80链轨拖拉机,10台三铧犁.17台耙,28台马拉播种机,后调入4台DT一41...
第二节 机务队伍
第二节 机务队伍机务队伍来源于农场选送代帮替、自培短期训练班,外地招收调入和学校分配构成,主要依靠农场短期培训和边干边学代培为主,到60年代末,已有上百人的机务队伍。 一、外地招收(调入) 建场初期,机务队伍薄弱,国家分配机务人员有限,自培满足不了急需,就从外地调入一些机务骨干和干部,虽然数量...
第三节 维修
第三节 维修一、保养 建场初期,机械少,马力大,缺乏经验,管理欠佳,造成大马拉小车、如斯大林80#牵引一台五铧犁或一台耙或是一台播种机作业,保养仍按工作小时保养,浪费很大。 1965年以后,农场在机务管理上初步的向正轨方向发展,在农业动力机械使用上,提出了加足油,加足水;油,水、机器要净;油要...
第四节 作业
第四节 作业一、田间作业 建场初期,以大批犯人为主要劳力对象,马仍为生产工具。田间作业部分是人拉犁开荒。人拉播种机、马拉犁起垄、马匹拉中耕、收割机。拖拉机主要用开荒翻地、耙地及少量的播种,冬季脱谷。到60年代中期,机车的增加担负起全部翻地、整地中耕(少数)、收割脱谷作业,到末期和70年代后,田间...
第五节 革新
第五节 革新由于自然条件、地理条件的因素,又因机械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弊病,某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为更适用于本地区生产要求而进行了改进。 70年代初后,由于农场岗地上洼地居多,为防止机车打误而将链轨加长以防陷,牵引康拜因前大轮加宽并包上铁皮防打误,同时将割晒机支架部份由无过桥改为有过桥,将康拜囡的清...
第六节 管理
第六节 管理初期在生产科设机务技术员1人,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74年,场成立了机电科,设科长1人,技术员1人。1979年后人员增到4人。 各分场(生产队)成立拖拉机队(又称机耕队),设有队长、机务统计、油料保管员各1人。机车的拥有量,依各分场(生产队)的耕地面积装备机车、农具,初期阶段的2—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三章 畜牧第一节 机构沿革引龙河农场于1955年建场,畜牧业也随之开始,农、机、畜都统一归生产科管理。当时兽医院只有一位老中医邢世达和二个学员。1956年由齐市农校分配到场一名兽医张俊山和一名畜牧技术员王连栋。张俊山在兽医院任助理兽医,王连栋在生产科任助理畜牧技术员。1959年王连栋调到龙镇农...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农场组建时,畜牧的种类较少,主要以养马、养牛并以使役为主,当时从内蒙等地购入481匹马,役牛167头、奶牛15头,其中繁殖奶牛8头,猪79头,其中繁殖母猪70头。 畜牧业因受自然灾害、传染病和政策不稳的影响,从建场到1984年,几起几落。在畜牧业兴旺时马发展到644匹,牛发展到1...
第三节 繁殖饲养
第三节 繁殖饲养马以使用为主,主要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和职工生活。建场初期,只有2台旧汽车,因此,马车是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总场有20多台大车,经常往返于北安一引龙河之间,运输物资,冬季上山拉套子。主要品种有蒙古马和黑龙江靰马。由于农场的发展,马车逐渐变成场内交通工具和零散菜地耕作。1956年农场从内...
第四节 饲料生产
第四节 饲料生产建场以来,由于草原面积较大,载畜量远远超过本场家畜的数字。70年代以前,对草原的管理没拿到议事日程上来,没被充分重视,大片草原被开荒耕种,但由于被开荒的草原地势低洼不平,多地处北部,致使被开垦的草原,经济效益甚微。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对农场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于...
第五节 疫病防治
第五节 疫病防治兽医工作始终贯彻“予防为主,防重于治,养防结合”方针,对于能用疫苗免疫的畜禽的各种疫病,则以予防为主,保持畜禽的常年免疫。建场初,家畜较少,疫病的发生率较低。随着农场的发展,各种畜禽增加、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如马鼻疽、传贫、牛羊布病、口蹄疫、羊瘟、结核、破伤风、猪瘟、肺疫、丹毒,仔...
«
1
2
...
7980
7981
7982
7983
7984
7985
798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