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概述
第一篇 经济管理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概述 乾隆四十七年(1782),黑龙江将军衙门设管理商民处管理商贩、铺户。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东铁路通车后,齐齐哈尔逐步形成物资集散地。光绪三十三年(1907),黑龙江省设劝业司,主管农、工、商业事宜。宣统二年(1910),省公署设农工商科。1914年...
章下序
第二章 计划管理章下序 1949~1985年,齐齐哈尔市计划工作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确定的经济工作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行编制的。计划的范围和内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管理体制的变革而调整,逐步形成完整的计划管理体系。各历史时期制定的计划,基本符合经济发展的客...
第一节 管理体制
第一节 管理体制 1950年8月,齐齐哈尔市计划局成立后,地方计划管理体系随着国家和省在各个时期制定的经济政策,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管理权限 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纳入计划的生产指标和批准的建设项目,由市经济计划委员会统一管理,各部门各基层单位组织实施。 “一五”计划时期,全市实行国民经济计...
第二节 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第二节 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齐齐哈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至1985年共编制“一五”、“二五”、“三五”、“四五”和“六五”5个五年计划。三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3~1965),分别编制年度计划,“五五”时期的计划只编制了1978~1980年三年发展规划纲要。 各历史时期综合国民经济和社会...
章下序
第三章 统计管理章下序 光绪三十四年(1909),清政府为吏治管理和征赋,开始对人口田亩数量进行造册登记。 齐齐哈尔沦陷后,伪满齐齐哈尔市政局推行“日满经济一体”政策,强化对户籍、人口、田亩和国势调查。沦陷时期,伪满齐齐哈尔市公署虽未专设统计机构,但有关部门对土地、人口、工商、税赋、金融、社会...
第一节 统计报表
第一节 统计报表 1948年10月,东北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统计处制订一套工业、基本建设。商品流通统计报表(共7个表种、32个指标)制度。当时,由市政府研究室进行调查和统计填报。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民经济恢复和迅速发展生产的需要,编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以及为加强经济管理提供依据,逐步建立定...
第二节 统计调查
第二节 统计调查 普查 第一次工业普查 1950年,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全国各公营、公私合营及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工矿企业进行统一的全国普查的训令》,进行第一次工业普查。成立临时普查办事机构,各有关部门共抽调203人参加所有工矿企业的普查工作。因新中国成立不久,...
章下序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章下序 工商行政管理 乾隆三十六年(1771),齐齐哈尔铺户由番子章京管理。乾隆四十七年(1782)八月,黑龙江将军恒秀设管理商民处。道光元年(1821),由将军衙门官员自山西招来商户24家登记营业,称为24排。此后,新开业者归牌长保证安置,准予登记开业。光绪三十一年(190...
第一节 企业登记
第一节 企业登记 乾隆四十七年(1782),黑龙江将军衙门将城内铺户编为十二排。道光元年(1821),从山西招来商户24家,由将军衙门登记后开业。光绪三十一年(1905)起,开放商埠,大批外商涌入,由黑龙江行省公署劝业司负责登记核准。日商义泰洋行、兄弟公司、东亚药房、富山堂药店、济生堂药店,俄商安...
第二节 市场管理
第二节 市场管理 康熙三十八年(1699)始,每年五月在音沁屯(音钦屯)举行“楚勒罕”(意为盟会,即互市),由黑龙江将军、副都统、协领和布特哈总管负责。 光绪年间,城西观音庵(娘娘庙)每年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举办庙会,各类商贩云集于此。后逐渐形成三日一小集、五日一大集。当时城东有柴草市、城西有...
第三节 私营经济管理
第三节 私营经济管理 1949~1953年,地方经济处于恢复发展时期。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比重较大,凡是坐商不分规模大小,都按私营工商企业进行管理。在市场和摊点经营的摊贩和行商经过整顿发照后,按摊贩管理。1956年,私营工商业户全部走上合作化道路。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个体经济作为“资本主义尾巴”...
第四节 商标管理
第四节 商标管理 商标注册 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市人民政府工商管理科,向各公营企业发出通知,要求从速办理商标注册。1951年,注册的第一个商标是齐齐哈尔制粉厂生产的“黑龙”牌面粉商标。1953年,执行统购统销政策,多数商品不使用商标。1953~1954年,仅办理注...
第五节 广告管理
第五节 广告管理 1929年,省城商埠市政局在火车站和龙沙公园设立旅行储蓄牌,这是齐齐哈尔最早的广告形式。由省会警察厅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因工农业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和计划供应,消费者无需广告信息。同时,企业也很少做商品广告。“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告被视为资本主义产物而停止制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 1950年1月,市人民政府根据东北人民政府颁布的《东北区公私加工订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凡是公、私企业间加工、订货必须签订合同。成立加工订货管理委员会,对商业部门与工业生产部门实行工商产销合同管理。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合同制度被废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合同制度...
章下序
第五章 物价管理章下序 清代,齐齐哈尔按农业生产丰欠情况申报粮价数目,每遇水、旱、霜等自然灾害,即减、免或缓征灾民粮谷,遇特大灾害还开仓赈济。欠年粮价暴涨,丰年粮价平稳。 中华民国时期,俄、日等国利用在中国的特权,进行经济渗透和掠夺,齐齐哈尔货币迅速贬值,各种商品价格一涨再涨。至1933年,伪满...
«
1
2
...
8864
8865
8866
8867
8868
8869
887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