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衣食住行
第三节 衣食住行 一、服 饰 解放前人们以青、蓝色家织粗布做长袍、马褂穿用。工人、农民经常劳动,为操作方便多穿短服,大约至膝,遇婚丧喜庆和走亲访友远行者外加长服。富人服装多用绸缎缝制。官员按统一规定穿制服,冠帽分品级。百姓用便...
第六章 社会风尚
第六章 社会风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的发展,已改革了旧的风俗习惯,使全县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一节 殡葬改革
第一节 殡葬改革 六十年代末期,全国的殡葬改革工作由大中城市逐渐扩展到县城。为了推进这场移风易俗的社会革命,于1968年1 月在县城东门外,建立了殡葬管理所,负责全县的殡葬管理工作。从此,推行火葬的工作开始在县城展开。县直机关、工...
第二节 喜事新办
第二节 喜事新办 全县广大团员、青年订婚不要彩礼,结婚不大操大办,自由恋爱,从简办婚事。涌现了一些喜事新办的生动事例。永胜乡从1976年以来,每年都分期分批地为新婚青年举行新颖别致的集体婚礼。每到集体婚礼这天,全乡新婚青年成双成对来到...
第三节 尊老爱幼
第三节 尊老爱幼 全县人民素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虽然遭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传统又得以发扬。近几年来,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敬老院建设,到1982年末,全县17个乡、镇有敬老院13处, 196名孤寡...
第四节 拾金不昧
第四节 拾金不昧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万宝联合厂工人井丽侠,在1985年5月20日晚五点多钟,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拣到1个手提包。井丽侠急追上前边两个过路的人询问,都说不是他们丢的,她把手...
第一节 方言
第七章 方言谚语第一节 方言 老疙瘩:兄弟间最小的。 跑腿子:已经超过结婚年龄的男人,但又无配偶的。 日头爷(儿):指太阳 茅道子:指厕所 脖立盖:指膝盖 小 嘎:指小男孩 赶 趟:来得及 可耻:丢人陷眼 这疙瘩...
第二节 谚语
第二节 谚语 农业谚语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庄稼是枝花,全靠粪当家。 春天粪堆小,秋天粮食少。 扫帚响,粪堆长。 要想多打粮,全靠粪水强。 多养猪、多积肥、多打粮。 深耕一寸,等于上粪。 土地肥沃全靠人,土地僵板...
第八章 民间传说
第八章 民间传说 青 马 沟 在离老城基东边 4里多远的地方,有个屯子,名叫青马沟(今万宝乡肇安村),这个屯名的来历有个神奇的传说。 在民国初,开始垦荒时,此屯只有三、四户人家,屯子周围杂草丛生,足有四、五尺高,屯南的...
传记一
第二十二篇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传记一 李祝三 哈尔滨市人,于1909年生,铁路工人,抗日战争时参加八路军,在太行山地区从事抗日活动。于1945年11月调到中共哈西地委任组织部长。 1946年1月1日李祝三来肇州,召开肇州县、郭尔罗斯后旗两地工作会议。 1月4日早8时蓬世隆叛变,李祝三在...
传记二
传记二 张白氏 女,蒙古族。原住肇州县托卉乡新立村,生于1894年苦牧民家,抗日时期接受党的教育,参加抗日救国会,任肇州县抗日妇救会长。 1939年中共北满省委派徐泽民到肇州进行抗日活动时,张白氏和刘淑华、李献珍、杨金环等妇女就参加了抗日救国会。地下党组织——中共龙江工作委员会办公地址就设...
传记三
传记三 张耀舟:男,化名张守仁,吉林省扶余县人,1887年生。商人出身。在民国时期曾任巡警、巡长、巡官,商会会长。1931年以后任肇州县商会会长、曹达会社社长。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任地方维持会副委员长,兼任国民党松江省党部干事和肇州县党部委员。 他在肇州县是闻名的汉奸土豪劣绅,靠压...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 本英名录,记载了全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次战斗中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牺牲的以及外籍在县境的革命烈士470名。 乡镇别:肇州镇 ...
第三章 当代人物
第三章 当代人物 省以上机关命名的先进人物 续表
一、重要文献辑存
附录一、重要文献辑存 黑龙江将军咨已放郭尔罗斯旗荒地添设厅县钞原折(摘要) 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初九日折开回江正折奉 兹拟于郭尔罗斯后旗荒地设一厅站查该处有肇州古城即名曰肇州厅设抚民同知一员巡检兼司狱一员凡铁路交涉局所放附近铁路荒段均归该厅管辖并于该段铁路迤东设分防经历一员名为肇东经历……该两厅一...
«
1
2
...
11663
11664
11665
11666
11667
11668
1166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