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霜冻
第二节 霜冻 本县无霜期短,特别是东部山区和半山区,终霜日期晚,初霜日期早,霜冻给农作物突然袭击,造成农业大幅度减产。1969年5月27日,东部山区降终霜,神树镇、朗乡镇各生产队刚出土的大豆、豆角、土豆、南瓜幼苗全部冻死;1976年8月23日,全县普降初霜连续5次,刚要成熟的庄稼几乎全被冻死...
第三节 洪涝
第三节 洪涝 铁力境内降水量大,土壤内含水分多,向来有“怕涝不怕早”的说法。特别是降水又多集中在7月份,极易造成夏涝灾害。 1915年7月下旬,暴雨数日,河水出槽,呼兰河、安邦河两岸农田全被淹没。铁力县城进水,房屋冲毁数间,灾民无家可归。1932年7月阴雨连绵,8月呼兰河水出槽,洪峰流...
第四节 干旱
第四节 干旱 本县自60年代以后,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越来越失去平衡,因而旱象时有发生。干旱,主摇迹模恕姜表现为春旱,有时也有夏旱和秋旱。从1958到985年的28年中,有7个年份(1961、 1965、 1968、 1974、 1975、 1978、1979)发生春旱,有5个年份...
第五节 冰雹
第五节 冰雹 本县由于受山地、小气候的影响,每年都发生二三次冰雹现象。灾害性冰雹多发生在夏季六七月份的下午和傍晚。冰雹的发生与地形、地势有关,一般逢山加强,有“过山打”的说法。一般山前丘陵岗地多发生雹灾。另外降雹还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本县降雹有三条线:第一条,自庆安县的十四道岗,经工农乡...
第六节 大风
第六节 大风 本县春季常刮6级以上大风,有时八九月份也偶有大风、狂风。俗话说“立夏鹅毛住,石头磙子飞上树”。1915年9月,一场大风,刮毁房屋560余间。1974年4月末,西部平原刮起了六七级大风,双丰镇有1 000多亩刚播下的谷子,全被刮跑1985年8月初,七八级大风袭击双丰、卫国、王杨3...
第七节 虫灾
第七节 虫灾 本县主要农业害虫有:蚜虫、瓢虫、水稻钻心虫、蝼蛄、夜盗虫、菜青虫、地蛆等,但都未能形成大面积的自然灾害。1982年6月上旬,草地螟虫害波及全县。受害作物主要是大豆,每平方米有草地螟51只,大豆植株1片叶1个虫,刹时就光杆。县农技站用诱蛾器进行捕杀,现场测定数据是:1个诱蛾器,第...
第一节 施治以前
第二篇 建置第一章 历史沿革第一节 施治以前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从新石器时代起,随着气候的转暖,人类一批批地从华北地区和山东半岛,经过热河山地和辽东半岛,进入黑龙江地区,进入小兴安岭以南松花江以北的铁力地域。 先秦时期,有岁貊人在此从事渔猎、采集生涯,他们以枯矢石驽猎取大 麈积贡于...
第二节 施治以后
第二节 施治以后 民国4年(1915年)5月14日,奉大总统批文将余庆县安邦河以东地区划归铁山包,改名铁骊,废铁山包协领署,置铁骊设治局,隶属绥兰道。同时,黑龙江巡按使任命王树声为铁骊设治局首任没治员,辖境与治城由级兰道尹划定。民国5年(1916年),改巡按使为省长。民国18年(1929年)...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行政区划
第二章 行政区划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行政区划 一、清代末期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成立铁山包协领署。协领署虽系军事机构,但督统屯田戍边。它主管军事,也兼理民政,军务受呼兰副都统节制,民政隶属呼兰厅。协领署成立之初,辖正蓝、镶蓝两旗。1906至1911年,协领署下辖正蓝、镶蓝...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 新中国成立后到1951年8月,全县仍为3个区、17个村、4个街。1951年9月,铁骊县政府改为铁骊县人民政府,下辖4个区,区设人民政府,下辖村和街。全县个区变为4个区,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区。原铁骊区城内的4个街之外又增设了车站街,为第一区;愿铁骊区辖的...
第一节 县城
第三章 县城 乡镇第一节 县城 铁力镇是县政府所在地。位于县境西部平原区,呼兰河之右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8度,北纬47度。全镇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4公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只是北部边缘有起伏不大的丘陵,呼兰河从东南方,向西北方环城而过,全镇总面积24平方公里。沧桑变幻,百余年来它一直...
第二节 乡镇
第二节 乡镇 双丰镇位于铁力县最西端,距县城25公里。总面积为128平方公里。本镇地形呈菱形,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表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坡度缓和。呼兰河流经本镇西北部,东北西南流向,镇区流长15公里。安邦河流经本镇西南部,东南西北流向,镇区流长14公里,于朝阳村西北注入呼兰河。汉水河流经本镇...
第三节 省市直属单位
第三节 省市直属单位 在铁力县行政区域内,省市直属县团级单位有:铁力林业局、双丰林业局、桃山林业局、朗乡林业局、铁力火柴厂、铁力木材干馏厂、铁力农场、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黑龙江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七○七队。 铁力林业局(概况见本志林业篇) 双丰林业局(概况见本志林业篇)...
第四节 地名考述
第四节 地名考述 铁 骊 “铁骊”一名的由来,众说睽异,各有其理。今将众家之说,归为三种,以辨析比定。一、顾名思意说。中华民国之初,铁力地方把民放荒,有大批河北、山东移民入境从垦。由于当时垦地工具笨拙,又匮乏马匹,所以只见荒原茫茫,不见良田成片。拓荒者们渴望地感叹:“若能有骊马(黑色而强...
概述
第三篇 人口概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本县人口发展的状况是:多迁入、低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1949年,全县人口达到29 821人,且人口分布极为不均,人口多集中于平原区的集镇和村屯;山区则少有人烟。全县人口发展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4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县人口发展迅速,35...
«
1
2
...
11666
11667
11668
11669
11670
11671
1167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