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梅里斯区街路
梅里斯区街路1985年,梅里斯区辖5条街、2条路。 爱民街 1967年形成,1978年修为油渣路,1981年命名。南起齐乌公路,北止华丰路。长227米,宽7.5米。东侧驻有检察院,区政府车库、税务分局,西侧为体育场。 耀华街 1965年形成,1980年整修,1981年命名。南起齐乌公路,...
龙沙区乡(镇)村
市区乡(镇)村龙沙区乡(镇)村 1985年,龙沙区辖龙沙、大民2个乡,7个村,12个自然屯。 龙沙乡 位于龙沙区北部。东与铁锋区铁锋乡相接,东南与昂昂溪水师营乡相连,南与大民乡接壤,西隔嫩江与梅里斯区梅里斯乡相望,北与建华区建华乡、龙沙区江岸和铁南街道办事处所辖街道相邻。面积27平...
建华区乡(镇)村
建华区乡(镇)村 1985年,建华区辖有建华乡,7个村,13个自然屯。 建华乡 位于建华区东、北、西部,是建华区唯一的乡。东与铁锋区铁锋乡相连,西、西北隔嫩江与梅里斯区梅里斯乡、雅尔塞镇相望,东北.与富裕县塔哈乡接壤,南与市区西大桥建设街道办事处所辖街道相接。面积60.7平方公里。乡人...
铁锋区乡(镇)村
铁锋区乡(镇)村 1985年,铁锋区辖铁锋、边屯、扎龙3个乡,24个村,22个自然屯。 铁锋乡 位于铁锋区西部。东与齐齐哈尔种畜场相接,西与铁锋区城区相连,南与昂昂溪区水师营乡、铁锋区边屯乡接壤,北与建华区建华乡和富裕县相邻。面积67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铁锋区红旗路南侧。1958年设...
富拉尔基区辖乡(镇)村
富拉尔基区辖乡(镇)村 1985年,富拉尔基区辖长青、富国、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3个乡,23个村,17个自然屯。 长青乡 位于富拉尔基区中部。东与梅里斯区梅里斯乡为邻,西与龙江县接壤,南临嫩江与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相连,北与富国乡相接。库勒河在乡西部从南向北流过。面积60平方公里。乡人民政...
昂昂溪区乡(镇)村
昂昂溪区乡(镇)村 1985年,昂昂溪区辖有昂昂溪、榆树屯、水师营3个乡,29个村,28个自然屯。 昂昂溪乡 位于昂昂溪区西部,东与昂昂溪区榆树屯乡相接,南与泰来县接壤,西与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为邻,东北与龙沙区大民乡相连,北隔嫩江与梅里斯区梅里斯乡相望。面积212平方公里。乡...
碾子山区乡(镇)村
碾子山区乡(镇)村 1985年,碾子山区辖有曙光、华安2个乡,24个村,53个自然屯。 华安乡 位于碾子山区城区周围。东、南、西三面与龙江县相连,东北与甘南县接壤,西北隔金代东北路界壕边堡遗址与内蒙古自治区布特哈旗为邻。面积239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碾子山城区华兴街东侧。1961年设...
梅里斯区乡(镇)村
梅里斯区乡(镇)村 1985年,梅里斯区辖雅尔塞镇及梅里斯、哈力、共和、达呼店、瑞廷、卧牛吐、莽格吐1个镇、7个乡,89个村,10个居民委,131个自然屯。 梅里斯乡 位于梅里斯区南部。东隔嫩江与龙沙区大民、龙沙乡及铁锋区建华乡相望,西临二沟河与哈力乡毗邻,南临嫩江与昂昂溪区昂昂溪乡相...
章下序
游览地·纪念地章下序 齐齐哈尔随着古文化遗址的发掘,以及长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仅发现了一批古人类文化遗存,而且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北方风情和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如清代的清真寺、龙沙公园,民国时期的万善寺、寿公祠、大乘寺,解放后兴建的红岸公园、明月岛等。这些景观既是齐齐哈尔沧桑巨变的历史...
游览地
游览地 昂昂溪遗址 在昂昂溪区,滨洲铁路五福站南2公里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1930年,中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首次发掘,从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小型压琢石器、陶器、骨器等。石器有石镞、石刀、石箭头、石斧、石铲、环状器等。陶器纹饰有凸弦纹、指甲纹、强纹、网纹、刻划纹等。骨制品有骨匕、骨锥、骨...
纪念地
纪念地 齐齐哈尔革命烈士陵园 在铁锋区境内,大乘路西端北侧。1947年建,称西满革命烈士陵园,1965年改今名。占地面积2 4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陵园门额上刻有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城题“西满革命烈士陵园”8个大字。纪念堂还陈列着陵园落成典礼时毛泽东主席题词:“共产主义是不可抗御的...
概述
人口概述 清初,齐齐哈尔人口并不多,《龙沙纪略》称:康熙五十六年(1717)后,“卜奎户口二万有二十七。” 《黑龙江外纪》称:“嘉庆十三年编审户口。齐齐哈尔旗、营、站、屯九千七百二户、四万八千三百一十一名口。”这是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境内的人口,纯齐齐哈尔城区人口当比此为少,,至咸丰十一年(18...
章下序
人口规模章下序 1912年,齐齐哈尔人口为28 661人。到1931年,增至62042人。19年间,人口增长1.16倍。东北沦陷时期,从1932年到1944年,齐齐哈尔市区人口增长1.32倍,年均递增7.3%。其中日侨增到22 406人,比1931年的123人,增长181倍。1949年,市区人...
人口总量
人口总量 清末宣统三年(1911),齐齐哈尔有6 034户、31 195人(户均5.17人),其中男19 387人,女11 808人,各占人口总数的62.1%和37.9%,性比例(以女性为100)为164.2。 1912年,省城警务公所开始人口统计工作。同年,齐齐哈尔人口28 661人。到...
自然变动
自然变动 新中国成立后,市区人口自然变动(出生、死亡),曾出现三次生育高峰和二个低谷时期。 第一次生育高峰(1954—1959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有了保障和提高。客观上为“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提供了条件,再加“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从1...
«
1
2
...
11968
11969
11970
11971
11972
11973
1197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