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机械变动
机械变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齐齐哈尔市区人口机械变动(迁入、迁出)总的特点是,50年代迁移规模大,迁入人口多;60年代迁入人数下降,迁出人数大增,出入相抵后,出大于入;70年代末和80年代前期迁移人口数最又呈现增多趋势,迁入多于迁出。 1949—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机械变动增长速...
章下序
人口分布章下序 自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黑龙江将军衙门迁入到1954年, 齐齐哈尔是省会所在地和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渐趋密集。区划分布中,建华区是市区人口密度最高地区,1985年为2 219人/平方公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三项重点工程在富拉尔基区兴建,使原来仅有数千人的...
区划分布
区划分布 齐齐哈尔市区以龙沙、建华、铁锋3个区为中心城区,周围环绕有富拉尔基、昂昂溪、梅里斯3个区,以及中间隔着龙江县的碾子山区。通常将处于中心城区的3个区称为北市区,其它4个区称为南市区。 新中国成立后,市区行政区划几经变动,因而影响各区人口数量变动。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市区人口...
城乡分布
城乡分布 1949~1953年,齐齐哈尔市所竹辖的农村区划很小,在当时户口统计中,尚无城乡之分。1954年龙江县所辖的部分街、区、村、屯划入齐齐哈尔市行政区划后,始有城乡划分和城乡人口统计。1954年末,市区人口518 622人,其中城镇人口427 184人,占82.4%,乡村人口91 438...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 1985年,市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9人,全市7个区而积大小不—,人口分布不等,人口密度有较明显差异。总的特点是,越是靠近中心市区的城镇,因生产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度也较高;远离中心市区的边远城区,人口密度较低。中心市区的建华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 219人,龙沙区为...
章下序
人口构成章下序 解放后,市区人口构成发生较大变化。50年代初,辽宁省几家大型工业企业迁入,经济建设发展较快,职工人数迅速增加。1954年起,3项国家重点工程又在齐齐哈尔市兴建,职工人数进一步增加。人口性别比例中男性人口偏高。1961年起,大批职工家属迁入,人口性别比例逐步趋于平衡。 市区人...
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 民国初年,关内军阀之间战争不断,大量农民到东北地区谋生,大多为男性劳动力。其中,一部分定居在齐齐哈尔。1912~1930年,齐齐哈尔人口性别比例在182.5 ~175.9之间。1933~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搞所谓“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向齐齐哈尔大量移民。移民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
年龄构成
年龄构成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1962年和1982年,先后进行三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取得比较完整系统的人口年龄构成资料。 1953年,按国际通用标准划分人口年龄结构,市区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占市区人口的33.9%;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2.1%;年龄中位数为2l岁,属于趋向年轻型人口...
民族构成
民族构成 齐齐哈尔自清初,就有满族、达斡尔族、蒙占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咸丰十—年 (1861年),清政府解除封禁,招垦开荒,齐齐哈尔的汉族随之逐渐增多。但清代至 1931年前,各民族人口构成及分布情况不见史载,东北沦陷时期的敌伪资料对民族划分亦含混不清。 1953年,市区有汉、满、回、蒙古...
外侨人口
外侨人口 1931年,齐齐哈尔共有外国侨民182户、600人。其中门侨39户、123人,苏侨33户、125人,朝鲜侨民110户、352人。 “九—八”事变后,1933年,日本在齐齐哈尔侨民猛增到1 372人,比两年前)1长10.2倍。到1942年,日本侨民增加到22406人,比1933年增...
章下序
人口素质章下序 齐齐哈尔人民,在解放前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榨,疾病流行,人口身体素质极差。儿童入学率低,受教育人口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盲半文盲人口众多。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人口素质也相应提高。1982年,每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 婴儿出生与成活 1916年, 齐齐哈尔人口11 38 480人,有招贴(即官方许可)医生9人,无招贴医生55人.两项合计,占全城人口的1.7%,,无招贴稳婆(即产婆) 14人,与育龄妇女之比为1:500,不仅数量少,而绝大部分没有经过培训,技术水平很低。同年,出生婴儿394人,死亡...
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 解放前,齐齐哈尔市儿童入学率低,受教育人口少,文盲、半文盲人口众多。科学技术人员更少。解放后,儿童入学率明显上升,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民文化程度、科学技术人员比重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文盲、半文盲人口大幅度下降,但人口文化素质仍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文化构成 196...
章下序
劳动年龄人口章下序 齐齐哈尔市区16~59岁男性和16~54岁女性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年龄构成轻。这主要是在50、60年代两次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劳动年龄所致。 1982年,市区人口在业率比重的位次是,工业、农林牧渔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仓储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
总量和负担系数
总量和负担系数 1964年,市区劳动年龄人口11 417 030人,占市区人口的45.7%。其中,男性221 330人,占劳动年龄人口l 53.1%;女性195 700人,占46.9%。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龄32岁,其中25~29岁人口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各年龄组第一位,所占比重为20.7;其次是...
«
1
2
...
11969
11970
11971
11972
11973
11974
1197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