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体育
体育 回族民间传统的体育运动主要有武术、木球、巴尔石、响鞭等。 武术 民间武术是回族擅长的体育项目。主要传统武术有刚劲的“五虎群羊棍”,由回族牧羊演化而来;有洒脱凶猛的“龙爪钩”,由回族屠户翻挂牛羊肉的铁钩演化而成;有舒展潇洒的“杆子鞭”,由回族赶车鞭演化而来;有刚劲、刁钻、快速有力的“...
习俗
习俗 回族的风俗习惯多源于伊斯兰教,时至今日已演变为回族群众的生活习俗。 居 住 回族的聚居地多自成一条街或村落,与其他民族杂居的村屯,回族也是聚居在一起。市区回族基本上围清真寺而居,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民国时期,清真寺周围多为回族住户,所居住的胡同名称多以所居回族人的姓和与回族...
宗教生活
宗教生活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清康熙十五年(1676),信仰“格底木”教派的回族穆斯林迁入齐齐哈尔。乾隆五十四年(1789),信仰“哲合林耶”派的回族穆斯林迁入齐齐哈尔。从此,齐齐哈尔回族人或信仰“格底木”教派,或信仰“哲合林耶”教派。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真东寺建成。咸丰二年(1852)清...
章下序
蒙古族章下序 齐齐哈尔蒙古族先民系巴尔虎蒙古族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由尼布楚附近迁入齐齐哈尔,编入八旗。清代,蒙古族人披甲吃皇粮,并兼营畜牧业和农业,主要居于齐齐哈尔城东郊。民国时期,蒙古族人以牧业和农业为主,但农业耕作技术落后。 解放后,蒙古族人口逐年增加,牧业和农业生产得到...
源流
源流 齐齐哈尔蒙古族人是清康熙年间迁入齐齐哈尔的巴尔虎蒙古人的后裔(“巴尔虎”,系元代构成蒙古族共同体的古老部落之一)。康熙年间,部分巴尔虎人先后分批从外蒙古南迁,归附清朝,被编入八旗,分驻黑龙江、吉林、盛京(今沈阳)等地。康熙二十八年(1689),居住在尼布楚附近的巴尔虎等部蒙古民众举行反沙...
姓氏
姓氏 齐齐哈尔市区蒙古族人姓氏有:胡尔拉特、祁布钦、乌里亚特、鄂里大苏、李佳、胡佳、富察等,所取的汉姓为:祁、秦、胡、扈、霍、戴、吴、鄂、计、张。除巴尔虎蒙古人外,还有来自杜尔伯特、扎赉特、郭尔罗斯、依克明安以及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的蒙古人。其中以蒙古名的第一个音节为姓氏的有:阿、额、乌、那...
经济
经济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迁入齐齐哈尔的蒙古人编入八旗,吃皇粮兼营牧业、猎业和农业。至清末,主要以牧业和猎业为主。民国时期,牧业遭到破坏,农业耕作技术落后。解放后,蒙古族牧业和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蒙古族人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牧 业 畜牧业是蒙古人的主要产业。清代,朝廷为满足巡防...
文化
文化 蒙古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其民间文学、民间歌舞、民族乐器及民间工艺极具特色。 语言文字 齐齐哈尔蒙古人的语言属巴尔虎——布利亚特方言,通用的文字是一种拼音文字。现今,齐齐哈尔市蒙古族人,除蒙语文工作者外,50岁以上的会讲蒙语,40岁左右的能听懂一些蒙语,但不会说,30岁左右的人只...
体育
体育 蒙古族崇尚骑马、射箭、摔跤等体育竞技项目,骑、射、摔是蒙古民族勇敢、傈悍、豪放气质的它要标志。 摔 跤 蒙古式摔跤,其服饰、比赛程序、规则与场地要求独特。摔跤服,用鹿皮、牛皮或多层帆布制成坎肩,其上钉满银钉铜钵,后背中间有圆形银镜或吉祥之类字,腰系红、蓝、黄三色绸缎围裙,下穿肥大...
习俗
习俗 住 宅 齐齐哈尔蒙古族人多有固定住所。房屋多为草苫平房。东西两间正房,西为里屋,东为外屋。设有南、西窗,窗外糊高丽纸。上喷麻籽油,既明亮又防雨。有的北墙开小窗,春夏季开,秋冬季堵。里屋火炕南西北相连,称卍字炕。一般全家人同住一室。外屋为厨房,烟筒设在距西墙3尺处。民国期间,齐齐哈尔蒙...
宗教生活
宗教生活 齐齐哈尔蒙古族信奉喇嘛教。信奉喇嘛教的人家,除在家敬佛、祭佛外,还在每年夏历六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到喇嘛寺院敬佛赶庙会。每当庙会时,众喇嘛身穿各式鲜艳的奇异服装,手拿各种法器,在宗教乐曲伴奏下,跳“捉妖驱鬼”的宗教舞蹈。倌教者倾己所有给寺院布施供晶,磕长头,点酥油灯,祈望佛爷的“保佑”,...
章下序
朝鲜族章下序 清末,朝鲜族人始由朝鲜半岛及东北其他地区陆续迁入齐齐哈尔。民国时期,迁入的朝鲜族人多在市郊农村开荒种水稻,并形成朝鲜族聚集村屯。朝鲜族人是齐齐哈尔水稻种植的开拓者,他们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生产的大米质量优良,享誉省内外。解放后,朝鲜族村每年向国家上缴百万公斤稻谷,为齐齐...
源流
源流 清末,朝鲜族人开始陆续迁入嫩江流域齐齐哈尔一带,其中少数人由朝鲜半岛直接迁入,大部分从辽宁、吉林省及黑龙江省东北部、北部迁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朝鲜人金永焕由朝鲜半岛携家眷迁至富尔拉基谋生定居。1915年,爱国志士、医学博士金弼淳及17户朝鲜人,从吉林迁居齐齐哈尔,定居在梅里斯...
姓氏
姓氏 自朝鲜族人迁入齐齐哈尔,先后有过250多个姓氏。至1985年,齐齐哈尔市区朝鲜族有如下姓氏:金、李、朴、崔、郑、韩、玄、尹、潘、林、柳、宋、刘、孙、千、洪、张、姜、俞、安、赵、南、蒋、廉、权、金、罗、许、秋、表、梁、卞、车、吴、白、申、成、严、都、黄、延、辛、文、杨、徐、方、沈、曹、田、...
经济
经济 齐齐哈尔市朝鲜族人口60%左右聚居在市郊农村,以水稻生产为主,兼营林、牧、渔等副业。80年代起,村办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居住于市区的朝鲜族人,从事工商、饮食、服务等行业。 农 业 朝鲜族的农业经济主要是水稻生产。民国初年,从朝鲜半岛迁居到今齐齐哈尔市郊梅里斯扎布哈屯的朝鲜族农民是齐...
«
1
2
...
11973
11974
11975
11976
11977
11978
1197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