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婚丧喜庆
第二节 婚丧喜庆 一、婚 事 建场初期至五十年代,农场居民对婚事的操办是较简单俭朴的。馈赠礼物一般为酒,肉、糕点、衣料等物品,邀请亲友入席的酒菜也较简朴实惠。五十年代末期,转业官兵到场,他们绝大部分是未婚的青壮年,为了解决这批同志的婚姻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动员了大批山东,四川的女青年到...
第三章 社会新风
第三章 社会新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风气日益好转。尤其是1980年以后,大搞两个文明建设,并卓有成效,精神文明之花遍地开放。和全国各地一样,农场也处处呈现新的气象,新人新事层出不穷。如煤矿工人史占江奋勇斗歹徒,身负七处伤,坚持到底,终使歹徒就擒。砖厂家属韩秀兰热心照顾公婆,历尽辛苦...
第一节 方言
第四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第一节 方言 农场职工来自全国各地,方言种类繁多,在49多年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语言交流、互相学习,有些方言就成了当地通用的地方语言。它是以东北地方语言为基础,揉合进了黄河流域一些省份通用的土语而成的。现将场内常用的地方词语编集如下: 老爷子;晚辈对老年男人...
第二节 谚语
第二节 谚语 流传在农场地区的谚语很多,其中农谚(包括气象方面的谚浯)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些谚语有的是从古代就相传下来的,有的则是本场职工根据自己在劳动和生活中,所观察和体验到的事物、情况里,综合、总结出来的,如“锅盔山带帽,大雨来到”、“柳根子(鱼)浮上,马蹄河冒漾”等,都是切合当地情况的谚...
第三节 歇后语
第三节 歇后语 歇后语,东北地方叫“俏皮嗑”,是职工们喜用的一种词语。农场地区流行的歇后语很多,有的言词稍有出入,有的含意稍有差异,现将在交谈中常可听到的部分歇后浯收集整理于后。 窗户口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窗口敲大锣——里外响当当。 旗杆上敲铜锣——名(鸣)声远扬。...
第一章 传记
第六编 人物第一章 传记 农场自创建以来,各行各业涌现出很多先进人物。他们之中有的后来成为革命烈士,有的为农垦事业积劳成疾而去世,有的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卓越成绩,成为出席全国或全省的英模代表,有的搞技术新或著书立说,成为知名人士或技术骨干;还有更多的老同志他们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流过血汗...
第一节 革命烈士
第一节 革命烈士 赵 殿 海 赵殿海,1959年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新城公社爱国大队一个贫农的家庭,兄妹6 人,殿海排行第四。1969年8 月,10岁的殿海才有机会进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即在家务农,由于他思想积极要求进...
第二节 英模代表
第二节 英模代表 郭 文 祥 荣立一特功、五大功功臣、工作模范郭文祥,1920年12月生于山西省晋城县周村乡坂上村,因家庭贫穷,只上过几年小学即在本村务农。1946年7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晋冀鲁豫第十旅二十八团十...
第三节 知名人士
第三节 知名人士 苏 金 星 优秀文化战士苏金星同志,是湖南省长沙市人,1933年4 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他只念过五年小学,后来就进了孤儿院。1949年4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后,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15岁的苏...
第二章 简历
第二章 简历 在农场工作过的正场(处)级领导简历 (摘自《黑龙江农垦人名录》。第一章中有传记者未列) 王沛(1925年5 月—)河北平山人。1943年入党。1944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二区青年抗日先锋队任主任。1946年任冀晋军区独立二旅五团指导员,1947年在四纵队十二旅轮训队任...
第三章 表录
第三章 表录曾任场领导的抗日干部战争年代荣立一等功(大功)以上的功臣模范出席总局级以上先进代表会代表
第一节 离休老干部
第四章 名录第一节 离休老干部
第二节 科技人员
第二节 科技人员中级科技人员(至1987年)
第三节 先进单位
第三节 先进单位 总局以上机关批准先进单位 一、农 场 1953年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奖状) 1955年黑龙江省“畜牧生产先进单位”(奖状) 1959年黑龙江省“畜牧生产先进单位”(奖状) 1963年东北农垦总局“畜牧生...
第五章 高寿老人
第五章 高寿老人 1975年70岁以上高龄人数统计表 1983年70岁以上高龄人数统计表
«
1
2
...
14206
14207
14208
14209
14210
14211
1421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