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植树造林与四旁绿化
第三节 植树造林与四旁绿化 一、植树造林 二九○农场地处低温平原,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内涝、干旱、风沙。林业建设的方针是:优先营造农田防护林,使耕地条田化、林网化,同时营造四旁绿化林、经济林和薪炭林。 二九○农场建场三十年,植树造林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至1964年...
第四节 苗圃及树苗的引进与调出
第四节 苗圃及树苗的引进与调出 一、苗 圃 1959年春,在总场园林队建立第一个苗圃,当年育苗105亩。其中榆树苗45亩,水曲柳苗60亩,产榆树苗240万株。1960年春,二、三、四、六分场建立小苗圃,全场育苗面积187.5亩,培育树苗有:糖槭、茶条槭、杨树、山丁子、榆树、水曲柳、浙...
第五节 果树
第五节 果树 二九○农场果树栽培开始于1958年。这一年从一面坡购回梨树110株,草梅5万株,栽培在东窑地菜园内,梨树3亩,草梅22亩。1959年春,总场园林队建小果园41亩。1960年各分场开始建小果园,二分场1:12亩,三分场97亩,四分场60亩,六分场30亩。以后各生产队也开始建果园,...
第六节 林业、果树人员的技术培训
第六节 林业、果树人员的技术培训 1959—1983年培训情况统计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十四章 畜牧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8年以前,总场没有设畜牧生产管理机构。负责畜牧工作的有一个兽医院,有2名畜牧师,1名中医,4名防疫员。 1959年,畜牧生产开始大发展,成立了畜牧科,科长郭立信、畜牧师李明善,技术员张密。 1961年杨克强任科长,畜牧技术人员增加到4名。 ...
第二节 畜牧生产的发展
第二节 畜牧生产的发展 一、养 猪 1955年建场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为了改善职工生活,1956年开始发展养猪业。当年在总场东面的东山建了100mm的猪舍。从阿城引进脂肪型种猪一哈尔滨大白猪55头,其中母猪50头,公猪5头。与此同时,场里还派出肖学信、王新令、徐纪昌等十余人到省香坊干...
第三节 育种
第三节 育种 一、猪的育种 1960年以前,养猪处在初级阶段,饲养远对科学养猪没有认识。在育种和生产上是无计划地杂交乱配,猪群混乱,没有品种系谱质量很差、生产力不高。1960年总场成立了种畜队后,开始注重种猪培育,建立品种系谱登记,尽力保持原猪种的纯度,通过生产实践,根据人们对猪肉的需要,逐...
第四节 饲养管理
第四节 饲养管理 一、改变分娩季节 1963年二分场畜牧队由春秋产仔变冬夏产仔,杜绝了仔猪的付伤寒病的发生,仔猪的成活达到90%以上。找到了一条适合高寒地带的分娩规律,使农场养猪生产前进了一步,被《合江农垦局》评为“养猪先进集体”。1979年后实行集中繁殖,走专业生产之路,提高猪的生产...
第五节 畜牧机械化的应用
第五节 畜牧机械化的应用 建场初期畜牧机械少。1959年总场畜牧队只有一台万能粉碎机。其它畜牧点全靠人工铡豆饼。破碎玉米和大豆用锅煮。 1960年以后,草食动物牛马发展很快,各分场畜牧点配了粉碎机和割草机。1962年各畜牧点配齐豆饼粉碎机。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壮大,畜牧机械也随之增...
第六节 畜舍建筑与改革
第六节 畜舍建筑与改革 1957年总场畜牧场建了一栋1,000平方米下砖上土的猪舍。舍内有单列和双列的。育肥舍更为简陋。拉一堆草扒个窝就养猪。还有马架式的猪棚等。1960年总场畜牧队在东山建了三栋砖瓦结构猪舍。1969年以后,各饲养点普遍盖起了砖瓦结构猪舍,并且配有饲料调制室。大部分畜牧点都...
第七节 常见病和传染病的予防与控制
第七节 常见病和传染病的予防与控制 建场初期,马是从部队带来的,猪是从农村购入的,因此带来一些传染病,如:贫血、流行性的淋巴管炎、鼻疽、结核等。鼻疽逐年检查,1972年前在22连设鼻疽点,以后淘汰了。传染性淋巴管炎基本控制奶牛结核逐年检疫,发病率仅达到5%,牛羊有病也年年检疫,发病率2%以下...
第八节 畜牧技术干部、工人的培训
第八节 畜牧技术干部、工人的培训 1956年场里第一次派出10人去阿城养猪学习班学习,为发展畜牧业培训骨干。以后又多次派人到佳木斯、北京等农干校学习,不断壮大畜牧队伍。随着大中院校毕业生大批分配来农场,场里每年都根据生产需要,举办各种类型学习班。如养猪学习班,养鸡学习班,孵化学习班,育种学班...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十五章 渔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7年没有渔业机构,只有一个10人的捕鱼组,组长:孙兴福。 1959年,渔业组扩大为渔业队,工人70多名,队长:郭德阴,指导员:周洪利。 1961年,农场附近11个自然村屯并入二九○农场,渔业队扩大为渔业大队,扩充村屯渔民81人。大队长:郭德...
第二节 捕鱼
第二节 捕鱼 1955年,农建二师五团1,700多名转业官兵来到这里开荒建场。当时,场里没有专业捕鱼人员,战士们在垦荒之余用钩在江岔里钓,下水泡子里去抓,或者用树条编鱼圈,“北大荒”,是富有盛名的“棒打獐子,瓢舀鱼”的地方。无论用那种方法,不多时就可捕捞到许多肥美的鲜鱼,饱餐一顿。随着时间的...
第三节 养鱼
第三节 养鱼 二九○农场五分场地处蜿蜒河下游,水源十分充足,具有优越的养鱼条件。1979年春在五分场建立养殖队,金启荃任技术员,养鱼工715名。5月养殖队派出李小燕等三人去涝洲鱼种场学习养鱼,8月回来从事养鱼工作。 养殖队的鱼池在葫芦岛圈河,水面1,383亩。当年在葫芦岛上推了四个鱼种...
«
1
2
...
14302
14303
14304
14305
14306
14307
1430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