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九章 恢复农场体制时期
第九章 恢复农场体制时期 1977年4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恢复农场体制。二九○农场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转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场干部、职工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农场的各项建设。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喜讯传来,群情振奋,10日22日,农场在办公楼门前召开万人大会,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广大干部和职工以极大的义愤声讨“四人帮’’的反革命罪行。会后总场地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197...
第二节 落实党的政策
第二节 落实党的政策 在揭批“四人帮”和“开展两打斗争”基础上,农场党委认真抓了党的各项政策落实工作,组成八个专案组,对“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冤假错案,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去伪存真,重新核实进行了处理。1978年9月4日农场召开《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认真搞好“三案”复查处理,抓紧落实党的干部政...
第三节 恢复农场体制
第三节 恢复农场体制 国营农场是全民所有制农业企业,是以农业劳动为主体,包括各行各业组成的“小社会”。改为兵团后,打乱了原农场的生产指挥体系,按军队建制,一切活动均带有一定程度的军事化性质。以军事化搞生产和管理企业,势必出现统一指挥和大兵团作战等军事化行动,在企业管理上出现不计成本,不讲求经...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 兵团时期八年,建了部分水利工程,排水系统不沟通。建了几处灌溉工程,建站不平整土地,工程不能受益。靠天吃饭,靠地打粮,广种薄收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恢复农场体制后,连续两年春早,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为了全面贯彻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为改变农业生产...
第五节 科研
第五节 科研 粉碎“四人帮”后,科技战线也出现了好的形势,1977年5月,农场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设科技科,中心任务是承担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科研课题,负责对农业、机务、畜牧、林业,工副业、渔业、卫生等各行各业重点课题和科研成果的审定。随后,农场相继建立科研站,农机站、种畜繁殖站,分场成立农机...
第六节 机务管理标准化
第六节 机务管理标准化 二九○农场是大型机械化农场,在农场的发展史上,机务管理水平一直较高。但是,“文化大革命”十年,规章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机务管理陷于混乱,机械维修与保养质量下降,责任事故经常出现。粉碎“四人帮”后,为了适应农场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建立机务管理的正常秩序,努力把机务工作搞上去...
第十章 调整、改革时期
第十章 调整、改革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二九○农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又获新生、再展宏图。
第一节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
第一节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 1979年3月,场党委认真组织全场干部、职工广泛深入的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二九○农场出现了政治上安定团结、思想上实事求是、经济上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大好形势,使二九○农场...
第二节 改革领导体制和农场机构设置
第二节 改革领导体制和农场机构设置 为切实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结合农场的具体情况,场党委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清理了“左”的思想影响,在领导体制、机构设置、经济结构以及生产经营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1979年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场长分工负责制,改变了党政不分...
第三节 改革企业管理,实行经济责任制
第三节 改革企业管理,实行经济责任制 1979年来,国家对农场实行企业财物包干经济责任制。农场根据宝泉岭农场管理局关于“1979年奖励制度试行方案”,制定了本场的1979年奖励制度试行办法,即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的办法。职工工资一律实行月薪日记,按月发工资。奖励办法,农业生产单位根据农业特点,...
第四节 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第四节 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1977年12月12日至1978年1月25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国营农场会议。二九○农场根据《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记要》中“国营农场要实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开始扩大多种经营项目。副业方面:如编织(酒筐、土篮)、糖果、冰棍等有所发展...
第五节 抗洪抢险
第五节 抗洪抢险 1984、1985年,二九○农场经历了两场艰苦卓绝的抗洪抢险斗争。 一、一九八四年抗洪抢险 1984年8月,黑龙江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洪水。8月13日洪水达到警戒水位。8月19日水位达到57.22米(三分场大口门水位观测站),超过警戒水位48厘米。最高时达到58.21米...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编 经济第十一章 农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5年建场时为生产股,当时十一在生产股工作的有5名农业技术人员。南京农学院毕业的董振达、潘阶升,北京郊区芦台农场调来的尹时亮、邹志垠和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梁海水。 1956年春,成立生产科,原玉璞任科长,王景林任副科长。生产科负责全场农...
第二节 粮豆与经济作物
第二节 粮豆与经济作物 1956年至1981年,二九○农场的作物结构发生过两次大变化。 第一次变化,在“以大豆为纲”的口号下大量增加大豆播种面积。 1959年大豆面积由1958年前的33%左右,上升到50—56%,小麦面积下降到29%。持续到 1962年,大豆重迎槎面积增加...
«
1
2
...
14300
14301
14302
14303
14304
14305
1430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