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中国象棋
第五节 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也是本场较为普遍的体育运动,十有二三人会下。各基层单位文化活动室的主要活动项目则是中国象棋,不少人家也有。象棋,饭后茶余,两军对弈,布阵运兵,练脑健身。每到年节,各单位工会组织比赛,场里曾举办2次比赛,冠军分别为董树森、罗旭峰所夺。罗旭峰还曾于1985年代表宝泉岭管...
贺长春传略
第七编 人物第一章 传贺长春传略 贺长春,1923年生于山东省聊城县一个贫农家庭里。少年时帮助父亲种地,维持家人生活。刚刚进入青年时期的贺长春,亲眼看到了日军在中国的侵略罪行,决心抗日救国。1944年4月,他参加了八路军,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军队里,贺长春思想进步,作战勇敢,各项任...
张德才传略
张德才传略 张德才,男,汉族,1928年9月生于辽宁省宽甸县双山区小母猪沟屯。自幼父母双亡,靠亲邻相助度日。稍长,给地主扛活,当过苦工,饱尝旧社会苦难。1945年11月,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 张德才参军后,作战勇...
郭梦兰传略
郭梦兰传略 郭梦兰是1958年随解放军预七师转业到萝北农场十一分场的。1959年1月,他与张广德带百余人到鹤岗南大陆修铁路,任副指导员。6日夜间,工棚失火,百余人住宿的工棚只有一个小门,沉睡的人们慌慌张张,纷纷夺门抢出。郭梦兰随人群挤出工棚。当他看到小门已被挤住,尚有一大半人未能脱险,立即返身...
刘桂芝传略
刘桂芝传略 刘桂芝,女,汉族,学生出身,初中文化,1943年7月出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永兴屯一个贫农家庭。1959年到江滨农场任小学教员;同年12月加入共青团。1979年任江滨农场小学教导主任;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2月27日因胃癌去世,年仅40岁。 刘桂芝24年如一日,为教...
姜振兴的好作风
第二章 记姜振兴的好作风 1958年,姜振兴带领第一批转业官兵来到十二分场,任党委书记。在任职的5年间,他保持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给江滨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姜振兴来说,垦荒办农场是一项新事业,为摸清种地规律,他多半时间在下边调查研究。早晨许多人还没起床,他已跑过了一两个生产队,察...
王双芹当队长
王双芹当队长 王双芹1958年由部队转业到江滨的第二年就任十二分场二队队长,共16年,除1973年因水旱灾害亏损4,500元外,15年盈利160万元,是全场盈利最多的一个生产队。 二队之所以能够年年盈利,甚至在大灾之年绝大多数生产队经营亏损的情况下还能盈利上万元,正如群众所说:“关键是有...
崔瑞江积累的安全行车和节油经验
崔瑞江积累的安全行车和节油经验 汽车队司机崔瑞江从1960年至1985年安全行车100万公里;节约油料33,500公斤,盈利39万元。两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农垦系统的先进生产者,获“模范司机”称号。 崔瑞江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些安全行车和节油经验,推广证明,行之有效。崔瑞江是有名的“三...
“土工程师”董树森
“土工程师”董树森 董树森不是工程师,是基建队的一名施工员,而人们总爱称他“工程师”;有的还要在“工程师”的前面加个“土”字。 这“土工程师”有他的来历。1956年,他从原籍山东掖县来到北大荒,和垦荒队员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建起第一批房子。墙是他们自己动手拖的大坯,椽子、檩子是他们自己动手...
张心办学
张心办学 张心,是肇兴三马架人。在邻近的裕丰大队教书。1958年,当他得知垦荒新庄没有学校,垦荒队员子弟急切求学消息,便立刻写出申请,要求支援新村文化建设。他的申请得到县教育局的批准,离开了工作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和家庭,来到了新升创办学校。 创业难。那时新庄办学,困难重重。一没校舍,二...
善于革新的鲁保洲
善于革新的鲁保洲 鲁保洲生于1921年,辽宁鞍山人,1980年病故。 鲁保洲年轻学木工,曾在伊看、鹤岗、绥滨县等地做过活儿。1965年应邀调入江滨农场,先后在基建队和木材厂当木工。他以心灵手巧、善于革新而被称赞。 江滨木材厂是个新厂,设备、技术都比较差,大部分工序是老式的人力手工操...
王新坤创业
王新坤创业 有句俗话叫做“创业难”。可是,世上若大一派事业无不是人们一一创建起来的。所以又得出一句格言,道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说,只要有坚强的决心,知难而进,不仅能够创业,而且能够把事业办得兴旺发达。 王新坤就是一个知难而进、勇于创业的人。他来到北大荒,在那艰苦的条件下,...
邓振川公而忘私
邓振川公而忘私 总局优秀共产党员、修造厂修理工邓振川,被称为“闲不住的老黄牛”。他经常早上班晚下班,工作忙时,废寝忘食,工休不休息,每年多干工作40—50天。这对邓振川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1970年,邓振川32岁,爱人病逝,撇下最小4岁最大11岁一男三女,还有二老父母,年迈病重,全...
阎云龙精心养羊
阎云龙精心养羊 二十五连由内蒙进了一群绵羊。1976年连里决定让职工阎云龙担任牧羊班长。在北大荒成群喂养内蒙绵羊,对老阎来说,别看他在这里生活了四五十年,真还是一件新生事物。有的亲人说他没经验,羊又娇贵,怕养不好,不让他千。老阎是个讲实际的人,他认为只要用心,没有干不好的事情。 老阎养羊...
刘连朋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的几件事
刘连朋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的几件事 工业科副科长刘连朋小时候因家贫只读过小学。失学后在哈尔滨市“东建”一公司新八处当采暖工。公司每周一、三、五的晚间办夜校学习文化,刘连朋积极参加。每周二、四、六本来是自由活动,可他又到别的单位参加夜校学习,任何情况,从不间断。1953—1955年,他学完了中学的大...
«
1
2
...
14334
14335
14336
14337
14338
14339
1434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