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集体洞房
集体洞房 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草房里,前后两铺炕,当年,曾同时住过4对新婚夫妇,因此称为“集体洞房”。 垦荒的第二个春天,二十四庄的张书庆等4对情人欲成“秦晋之好”。结婚是喜事,住处犯了难。全庄只盖起了有限的几间小草房,都住得满满登登,没一处闲着的。领导左思右想不好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
老马和他的坐骑
老马和他的坐骑 人们通常把牛马当坐骑,把驴骡当坐骑,还有的把大象当坐骑,可从没听说把猪当坐骑的,垦荒队员马武德的坐骑正是一头大公猪。 二十五庄初建时,从外地买来几头受孕的母猪。领导想到马武德在旧社会曾是地主家的猪倌,喂猪有经验,就把养猪的活儿交给了他。老马养猪特别尽心,夏天怕猪热着,就用...
误入“旗”(岐)途
误入“旗”(岐)途 开荒头两年,一个新庄只有一块小闹钟,几乎没人带手表。垦荒队员们起床、开饭、上工、开会,全靠敲一块吊起来的犁片子,再不就吹哨子。这样做,近了倒还可以,远了就不中用了。荒草野甸人们都下地了,东一帮,西一伙,出去三五里地,敲铁吹哨不容易听到。有人想了个办法,立一高杆,做面红旗,到...
八毛钱剧团
八毛钱剧团 1956年冬,新建二十五庄一些年青人活跃起来,为了让来北大荒的第一个元旦春节过得热闹些,他们想要排几场京戏演一演,跟领导一打招呼,领导很支持。就这样,垦荒队自己的“剧团”就在小马架子里诞生了。 这帮年青人非常热心,一有时间就跑到一起排练,拉胡琴的拉胡琴;打鼓板的打鼓板;吊嗓子...
半月工资一顿馒头
半月工资一顿馒头 现在,人们天天吃白面,不以为然,有的吃腻了,还想吃点儿粗粮,调剂调剂。刚来垦荒的时候,可见不着半点面星星。吃的全是高梁米。这对于地处胶东的垦荒队员来说,很不习惯。他们不愿吃囫囵粮食,很想吃玉米面大饼子、高梁面粥,如果是白面馒头,那就更合胃口了。有时便议论起来了,越说越馋,越馋...
拣鸟蛋
拣鸟蛋 江滨南边5里地之外,原来本是一片柞树、桦树、杨树混杂的林子、连绵50里,一直延伸到松花江畔。 树林里是鸟的王国。初春,草木抽芽放叶,阵阵清香沁人肺腑。这期间,鸟儿最欢乐,各种各样的鸟成双匹对,此唱彼和,千呼万唤。人们在林子里随便转转,漫不经心地便可以拣到鸟蛋。林中鸟蛋有几十种,有...
防蚊种种
防蚊种种 北大荒的寒冷给人以畏惧,而垦荒队员倒不怎么在乎。他们最怕的是夏天的蚊虫。都道北大荒蚊子小咬多,究竟多到什么程度,垦荒队员们最有体会。小咬、牛虻、蚊子分三班“作业”。早晨小咬出动,多得碰脸;不仅叮咬露在外面的皮肉,还往头发、衣服里钻,咬一口几天不消,总是刺痒。中午牛虻上来了,大个儿的象...
三间房
第四章 地名小考三间房 在场部东北10多公里的黑龙江畔,有一个小小的村落,两幢黄色的小楼伫立在绿树丛中,几排红色的砖房,整齐地排列在柞树林前。村后的黑龙江水,日夜不息地滚滚东流。这个地方,是农场的副业队,主要是打鱼,也叫打鱼队。不过,人们对这两个称呼好象有点陌生,一提到“副业队”或“打鱼队”...
太平屯
太平屯 太平屯,从前叫徐家屯。地处萝北县县城——肇兴——南门外二三公里。当时的交通要道绥萝公路就从村边而过。绕村后有一条弯弯的小河,西边河上有座木桥;村前有上千亩肥沃的土地;全村60来户,300多人口。是绥萝公路的要道口, 旧时,兵荒马乱,歹人出没,恶霸横行,吃住摊派且不说,“绑...
白马山
白马山 江滨无山,人们爱山。于是,把比较高一点的土岗,都叫做“山”。“白马山”,就是在场部西南10里处的一个土岗。它方圆不过1平方公里,海拔70.2米,比全场平均海拔高5米。象这样的岗地还有几个,数它最高。这些小岗,都是按方向命名的,东边的叫“东山”,西边的叫“西山”。这个土岗在南面,故叫“南...
垦荒树
垦荒树 仲秋8月,那棵挺立在场部西北、八队东南五号地里的大柞树换上了新装。叶子绛紫、大红、橘黄,三色间杂,太阳一照,容光焕发。它就是“垦荒树”。人们习惯地称它“一棵树”。 大家对这棵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经过的人总爱倚树歇息片刻,测绘小组用它定点座标,连飞鸟也把它做为歇脚之处。那些下地...
小钱柜
小钱柜 “小钱柜”并不是木制铁铸,而是五队北边的一湾水塘。这水塘的形状也不象钱柜或方或圆,远远望去,恰似初升的月牙儿跌落在绿毯上。 这片泽塘有75亩水面,枯水期水深有两三米,水多时深度能有五六米。水中生物繁多,岸边杂草丛生。水塘的东端通旱河。黑龙江涨水时,江水便顺旱河流入其中。这时,由江...
十八颗坟
十八颗坟 在十一队东1公里的鹤绥公路北侧,有一片弯牛舌形的岗地,向北延伸1,000多米。其上多生榆树,树间空地有坟墓百余座。这是江滨地区的公共墓地。 选择这块地方做公墓,是对当年因火遇难的18名同志的纪念。 1959年1月,十一分场各队共抽调100多名垦荒队员到鹤岗大陆区修建铁路。...
老龙冈
老龙冈 弯弯曲曲的旱河南岸,是一道40多公里的长坡冈,高约五六米,形成了旱河的自然堤坝。它有好几个名称,有人叫它黑龙江“二道坝”,因再往北不到5公里有第一道江坝。有人叫它旱河“河坎儿”,坎儿南坎儿北一高一低,称“坎儿上,坎儿下”。有人叫它“冈”,北边的人称其为“南冈”,南边的人称其为“北冈”。...
激战老龙冈
第五章 抗联故事激战老龙冈 1938年5月,现七、八队之间的老龙冈上,还是一片荒原,在草丛和灌木林中,闪动着一双双鹰一般的眼睛,抗联六军一师和五师的150名战士,夜间就埋伏在这里,等待着猎物的封来。 这一带,草木密不透风,对面三五步远都难以发现,更有两个土岗和旱河堤岸(老龙冈)做天然工...
«
1
2
...
14337
14338
14339
14340
14341
14342
1434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