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孙连福夫妇收养遗孤
孙连福夫妇收养遗孤 1969年,十九连职工徐守来病故,其妻生活无靠,带8岁幼子徐茂友改嫁到山东单县老家,撇下13岁长子徐茂锁,生活不能自理。共产党员,十九连连长孙连福,十分同情,与爱人董淑云商量收养徐茂锁。董淑云也有此意,可担心自家孩子多,生活比较困难,弄不好别人会说长道短。孙连福说:“只要真...
夏清海临危不惧排险情
夏清海临危不惧排险情 1969年3月初的一日上午,二十连连长夏清海正带着战士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 北京青年小赵,初次参加训练,轮到他投掷,心情紧张,慌乱中竟将拉火后的手榴弹扔到一块冻土上,碰了回来,滚在脚下,嗤嗤地冒着蓝烟,周围还有10余人,情况万分危急。 在这紧急时刻,距小赵3米...
一个好家庭
一个好家庭 公安分局民警吴凤军,鹤岗下乡知识青年,1974年与天津下乡知识青年单积平结为夫妇,家有老母和一个男孩。一家三代4口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小吴的母亲86岁,人老心躁爱发火。一遇到老人不高兴,小吴夫妻俩总是耐心侍奉,说啥听啥,服服贴贴,等老人气消了再做解释,从不给老人火上浇油。平...
好媳妇——刘莲茹
好媳妇——刘莲茹 十队初中教师刘莲茹,人们夸她是孝敬公婆、关心弟妹、疼爱丈夫的好媳妇。 刘莲茹是1969年北京下乡知识青年。1975年她与本连职工王显奇结成伴侣。婚后她与公婆、小叔、小姑住在一起。莲茹的公公半身不遂,婆婆患有肝炎和肺气肿,小叔15岁,小姑7岁,照料家庭的担子都落到了她与丈...
王贵秋双目失明以后
王贵秋双目失明以后 王贵秋是拖拉机站驾驶员,到农场担任过机务队长,为开垦江滨土地付出了辛勤的劳动。1970年因高血压双目失明。他一心想着农场的事业,为队里的生产和工作操心出力,1982年被评为总局特等抗灾模范。 1978年,王贵秋所在的二十五连小麦遭灾减产。为了多收秋粮,玉米全部人工卞棒...
刘明德教子有方
刘明德教子有方 刘明德,男,44岁,萝北县肇兴人,学生出身,场教育科干事。爱人王秀珍,场一中教员。下面是刘明德介绍其家庭教育子女的做法,经整理记述。 我家有孩子二男一女。大儿子龙江在“八一”农大读建筑专业;二儿子伟江在哈尔滨建工学校进修;最小的是女儿在宝泉岭农管局重点高中上学。 教...
“中日人民一家亲”
“中日人民一家亲” 根据渊本昌代(毕建兰)自述整理 我父亲叫仓本正,原住日本东京都,1933年到中国洮南铁路局为日军工作,家安在大连市。 我还很小,生母就去世了。父亲把我及一妹一弟托一位日本老太太抚养。我随老太太姓渊本,叫渊本昌代。老太太有个女儿叫渊本君子,做了我的继母。 继...
第三章 主要领导干部历略
第三章 主要领导干部历略 贺长春江滨农场第一任场长。(详见“人物”一节) 吴荣芝又名吴振岳,男,汉族,初小文化,1926年11月生于河北省仓县风化店,贫农家庭。1944年参加八路军,转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一三二九师六九五团副参谋长、预备役七师高炮团第一副...
第一节 农场总局及其以上劳动模范名录
第四章 名录第一节 农场总局及其以上劳动模范名录 王双芹(省劳动模范,本编二章有记。) 崔瑞江(农场总局劳动模范,本编二章有记。)
第二节 农场总局及其以上先进个人名录
第二节 农场总局及其以上先进个人名录 李振清男,汉族,1941年生,辽宁北票人,贫农家庭,学生出,身,初中文化,中共党员,1960年参军,1963年转业务农。1975年任小学教员。1985年评为全国农垦系统优秀教师、农场总局五好教师。 程平男,汉族,1954年生,原籍湖北荆门,学生出身...
第三节 农场总局优秀党员名录
第三节 农场总局优秀党员名录 徐春科男,66岁,原计财科长,已退休。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1981年评为农场总局优秀党员。 崔瑞江(简历前有述)1979年、1981年、1982年三年被评为农场总局优秀党员。 王秀凤女,52岁,原商店会计,已退休。1975年加入中国共...
第四节 出席东北农垦总局“五好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第四节 出席东北农垦总局“五好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1966年5月下旬,东北农垦总局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江滨农场出席的五好职工代表19名: 单文宝 一队拖拉机车长 王宗礼 二队拖拉机车长 杨其福 二队农业工人,班长 耿保怀 三队拖拉机车长 ...
靰鞡鞋和靰鞡草
第八编 社会第一章 习俗风情靰鞡鞋和靰鞡草 冰天雪地,外地人到北大荒尽管穿着棉鞋,脚一样冻得猫咬。可“老东北”坐着雪橇,两脚伸到橇沿上,说说唠唠,毫无寒意。这就是那靰鞡鞋的功劳。 本地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穿靰鞡鞋,怎么又叫靰鞡,问过许多老人都没弄明白。不过,为什么要穿,怎样穿,他们都能说...
拉合辫
拉合辫 一个地区的住房有一个地区的特点,追溯起来,这大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天然原料有密切关系。象江南有竹楼、陕北有窑洞一样,北大荒则有草编房屋。当地人称为“拉合辫”。 拉合辫住房是这里房建史上的一个进步。它是从窝棚、马架逐步向砖瓦住房过渡的产物,象它本身一样,是住房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这里...
塔头和漂筏
塔头和漂筏 塔头和漂筏,一立一千,生长在泽塘河叉之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色。 塔头,是一种叫做油草的草墩子。此草根扎在河滩淤泥中,河面水位高时,油草与水争高,努力使根部露出水面,以旧根为基,再生新根,年复一年,根墩越来越高,盘结成柱状。水落之后,一个个直径三四十厘米,高七八十厘米的根墩排列...
«
1
2
...
14335
14336
14337
14338
14339
14340
1434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