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公路建设
第四节 公路建设 汤原建场数年,场队之间均无正式公路;车队只限睛天活动,交通极为不便。1963年成立工程队,开始修筑桥涵和公路。当年,建成中心屯大桥,并陆续铺设沙石公路。 迁普阳后,首先修筑军(川)普线,沟通场部与外界的交通。场部与各生产队之间的道路,结合兴修水利,按统一规划修筑。东西...
第一节 概况
第十二章 工副业第一节 概况 场的工副业,是以自给为目标发展起来的。1958年,汤原农场发展成型,工副业也随之兴起。大致可分为:为职工生活服务的粮油加工、食品加工、酿酒,为生产服务的农机修配,为基建服务的制材和砖瓦生产等。从业人员约占全场工人总数的20—27%。生产总值约占全场的14—20...
第二节 面粉
第二节 面粉 按照农场与地方的协议,由1959年起,农场必须实行粮油自给。为此,粮油加工于1958年秋草草上马。 最早的粮食加工机器,是从鹤立废旧物资库借用的两台旧式碾米机。用一台拖拉机作动力,一台康拜因抽风扬筛,把积存的稻谷加工成大米。1959年夏,建磨面加工厂,用两扇直径60公分的...
第三节 豆油
第三节 豆油 油厂建于1958年秋。当时,只有一副豆碾、三个螺旋榨。设备陈旧落后,全部由人工操作。豆子,先在炕上烘干,再碾压成片,然后上笼蒸熟装垛,人工紧杠榨油。出油率平均为10%。1963年扩建时,由修配厂自制设备,增至14个榨,每天能处理大豆4,000斤,出油400斤,年产豆油约50吨。...
第四节 酒
第四节 酒 1958年10月1日,酒厂正式投产出酒。当时,有窖4个,原料是粮食和碾米副产品。1960年,扩建成8个窖,每天投料两锅,年产白酒48吨。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不准用粮食酿酒,改用甜菜和土豆。先将甜菜切成丝淘洗,将液汁熬制糖稀,再用淘洗后的菜渣和料酿酒,出酒率10%左右。1963年改...
第五节 食品加工
第五节 食品加工 1957年,食品厂开工时,只做烧鸡和豆制品,产品由工人推车叫卖。1960年砌烤炉,开始生产饼干、糕点和麻花。因技术低下,产品质量不高,但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低质产品也能畅销,用玉米面做月饼,用豆腐渣和玉米面炸丸子,每斤0.5元,供不应求。1960年建成酱油车间。室内高温发酵...
第六节 服务行业
第六节 服务行业 服务行业,是到普阳后逐步建立的。缝纫和粮油供应由商店百货分出,归属副业。建了副食商店,开设了钟表修理、电器修理、照相,理发部,方便了职工生活。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最多时200余人。1979年以来,实行各种承包责任制:有包定任务超产得奖的,有包利润产值的,有自负盈亏、合...
第七节 渔业
第七节 渔业 1957年春,建打渔队。有张网一具。在松花江捕捞。大鱼食用,小鱼供畜牧队喂鸡,不计成本。 1958年,渔队扩大,张网增至四具,在松花江上设两个网埠。1959年,又织大捕网一具,投资万余元,渔船增至七只。年产鲜鱼平均10吨左右。1961年,捕获一条300余斤的大鳇鱼。捕到的...
第十三章 电力
第十三章 电力 普阳农场的电力事业,随着国家的兴旺发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80年冬,建立电业所,职工和管理人员35人,所长侯心善,支部书记廖仲辅。经过三年多的苦战,完成35千伏送电线路31.5公里、变电所一座、高压配电线路147.5公里、低压配电线路63公里...
第一节 概况
第一节 概况 1965年4月,开始架设高压配电线路。抽调12名机务工人组成架线班,归工程队领导。全班没有一个正式电工,没有任何机械力量,只有一辆马车作为运输工具。由于没有专门技术人员,对此项工程既无设计又无计划,盲目上马,干出来的活,不合标准。如用8米木杆,坑深2.2米,档距150米,不装横...
第二节 修建35千伏高压送电线路
第二节 修建35千伏高压送电线路 1980年3月,场党委下达建设35千伏送电线路和变电所的任务。当时接受设计、施工和技术管理的电工侯心善和其他几名同志,在既无资料又无经验的情况下,勇敢地担起了。他们四出寻师访友,虚心求教,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43天终于完成了设计任务。 7月5日工程指挥...
第三节 配电线路的建设
第三节 配电线路的建设 1981年春,全场高压配电线路和变电所设备安装全面开始。当时的情况是,架完送电线路以后,大多数电工返回原单位,整个电业所只有14名外线工和11名临时工(力工),除维护已运行的原有线路和发电设备,还要承担全场的高、低压配电的更新和新架工程。由于地势低洼,多次遭受洪水袭击...
第四节 改造内线
第四节 改造内线 1981年1月,12队发生一起电失火,烧毁一栋223平方米职工宿舍。直接原因是:电工不在家,找不着保险丝,用沿线代替。这时,有人用锯条电热烧水,导致失火。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搬迁以来,房屋盖的块、盖得多,急切用电。由于电工少,技术水平低,为了赶进度,拉临时灯线,不是电工的人...
第五节 节约用电
第五节 节约用电 1981年元旦用上国电以后,一直是吃“大锅饭”。尽管采取了不少措施,节电效果仍不明显,年用电量均在300万度左右,上缴电费达25.3万元。为此,电业所向场提出报告,申请贷款装表,三年还清。 1984年,全场共装家用电表2,742块,基本上做到了家家有表计量。公用电装有...
第一节 概况
第十四章 通讯第一节 概况 通讯工作建场至“文革”前,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最初,只有20门磁石交换机一台。1958年冬,15军支援20门磁石交换机一台、电话机和被复线一部,场部地区和几个主要生产队装上了电话。线路多用被复线,很不标准,电线杆更是五花八门,所以通话质量很差,经常断路。文件交往,...
«
1
2
...
14389
14390
14391
14392
14393
14394
1439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