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概况
第一节 概况 1963年以前,生产队修建的家属住房、职工宿舍,食堂,全是草木结构。1964年,试建了几栋“穿靴戴帽”(即用砖石奠基础,红瓦盖顶,墙仍采用拉哈辫)的家属宿舍。之后,陆续在各生产队建了修理间,种子库、水泥晒场。 搬到蒲鸭河,平地起家,基建任务繁重。生产用房和非生产用房同时并...
第二节 基建队
第二节 基建队 基建队,始建于1958年春。当时,场部在大营,有现成的营房,生产队是盖“拉哈辫”苫草的简易房舍,农闲时依靠本队力量建造。基建队,实际上没有“基建任务”。工作重点是,维修道路、桥涵。还参加过修汤鹤铁路的复线工程。 1964年,与制材厂合并,只留一个基建排,主要任务是下队承...
第三节 木材加工厂
第三节 木材加工厂 木材加工厂建于1957年秋,设在紧靠黑金河林场的第4生产队,当时只有一台圆盘锯,只能加工一些修理农机具用的小材料。1958年秋,搬到大营,盖起简陋的棚架,增力晒台圆盘锯。1960年后,开辟了贮木场,每年能加工原木500—700立方米。木工车间,开始制做房架和门窗。1961...
第四节 砖瓦厂
第四节 砖瓦厂 砖厂建于1960年冬,手工脱坯,建穹式闷窑一座,因质量不过关,次年停产;后又建立式闷窑两座,仍用人工脱坯,年产红砖50,000块。入冬后,打好轮窑地基,重建轮窑。厂长刘玉平,带领职工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在荒原上竖起30米高的烟囱,半年时间建成投产,年产红砖300多万块。 ...
第一节 物资供应
第九章 物资第一节 物资供应 汤原建场初期,无专门物资供应机构。生产需要的低值易耗品,由办公室负责,无贮备物资。1957年初,首批拖拉机进场,大规模垦荒开始,物资周转调拨不灵,影响了生产。10月,设供销股,股长张林。1959年秋与财务股合并,改称财贸科,科长王洪滨,副科长秦启国。1962年...
第二节 仓库
第二节 仓库 1957年筹建仓库,主任周耳存。先接收了铁道兵9师留下的价值18万元的物资,主要是一些小五金、水胶和部分钢材。接着,购进一批材料、油料。由于缺乏经验和业务知识,管理制度不完善,致使工作受到一些损失。当时,如连队没有贮油罐,却购进大批柴油,只好用洗澡池子,大水缸、大铁锅盛油。无卸...
第十章 粮食、商业
第十章 粮食、商业 汤原时期,粮食、商业工作统由物资科管理。兵团组建后,在后勤处设商业股,负责粮食、外贸、商业、工商管理等业务,股长丁传会。1977年恢复农场体制,改为商业科,历任科长郭文志、靳锡山。
第一节 粮食
第一节 粮食 在国家统购政策指导下,由业务部门对全场生产的粮豆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统一入库。 自销粮主要是职工生活的口粮(及食用油)、农业再生产必须的种子和发展畜牧业必须的饲料粮。自销粮按现行政策规定,不计入商品粮。1977年以来,全场每年自需粮1,800万斤左...
第二节 外贸
第二节 外贸 对外贸易的品种,主要是大豆和土特产。出口的商品,直接运交管局外贸处转运站处理,按出口价格结算。1971年至1984午,共出口大豆9,900万斤。土特产因多种经营没有大力兴办,货源组织也差,所以种类不多,数额甚微。1971年以来,上缴肥猪10,921头,鹿茸9,780两,蜂蜜6,...
第三节 商业
第三节 商业 1957年秋,建第一家商店。当时,农场至汤原县城虽仅八里路,因无公路,无交通车辆,职工买点日用货物,甚感不便。为此,场长尹保任决定,从每个职工工资中扣5元作为基金,组建商店,经营百货及日杂用品,甚得群众欢迎。翌年,偿还了扣发的基金,并用糖果等实物分发了“红利”。 随着农场...
第四节 工商管理
第四节 工商管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自由市场在全国越来越多。而农场由于偏僻,离农村社队远,加之场职工抹不开面子,所以自由市场一直不活跃,仅有少数社员摊卖黄烟,蔬菜等。每年,收工商管理费500余元。在私营商业中,个别人唯利是图,缺乏应有的商业道德。如有的个体户酒中兑水,鱼贩子直接与鱼亮子...
第十一章 交通运输
第十一章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业,是随着生产发展而逐年发展的。1957年建场的第二年,仅有汽车3辆,且型号不一。1958年汽车增至14辆,成立车队,归生产股指挥,后改属工副业办公室。1981年设工交科,科长钱国良。1984年底改为运输公司,副经理兼支部书记李宪超。
第一节 货运
第一节 货运 以场内货运为主。1958年至1969年,车队有汽车14辆,全系载重,汽车,其中9辆是吉斯50。这种车,是苏联四十年代的产品。据说,一车羊毛换一辆车,所以人们你它“羊毛车”。车的设备陈旧落后,车速很慢,最高时速50公里左右,刹车不好使唤,被驾驶员称为“睁眼戳”。由于当时的驾驶员多...
第二节 客运
第二节 客运 迁普阳后,于1971年购置第一辆客车。每天往返普阳——鹤岗(1973年以前隔天延长至汤原),途经军川、名山、萝北、向阳、宝泉岭,全程150公里,票价4.10元。主要为场内职工服务。随着职工的收入增加,生活逐步改善,外出探亲访友的多起来。特别是入冬以后,客流量猛增。于是,1980...
第三节 航运
第三节 航运 1970年建立船队。有机船1艘,拖船2只,载重量300吨。主要航线为普阳——佳木斯——汤原——依兰,全程289公里。每年行驶15个航次,年货运量最高达到9,000多吨。15年总货运量约7.5万吨,累计盈利28万多元。1976年,船队失火,烧毁拖驳一只,损失3万元。有时也航行在黑...
«
1
2
...
14388
14389
14390
14391
14392
14393
1439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