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非田间机械化
第三节 非田间机械化 1953年到1966年的13年间,非田间机械发展缓慢,仅有的两台脱谷机也已陈旧待废,不能使用,秋收打场所用的都是畜力、人力,扬场时人工用木铣一点点扬,种子精选全靠人力抬筛子,畜饲草用人工压铡刀,条件很差,1967年以后,非田间机械得到发展,秋收脱谷时,脱粒、扬场等机械可...
第四节 农机修造业
第四节 农机修造业 1961年春,以劳改犯人为主体的省劳改局修理厂划归我场,由哈尔滨市搬迁到农场,来时设备比较简陋,只有一台铣床和两台皮带车床。当时农场机械设备比较少,只能修理一些简单的部件。为了加速农机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机械力量的优势,办好修理业,1964年将原来的修配厂加以扩建,设置了厂...
第五节 机务队伍培训及农机具保养
第五节 机务队伍培训及农机具保养 一、机务队伍的培训 随着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机务队伍不断状大,农场加强了对农机工作的领导,非常重视对机务队伍的培训,机务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普遍得到提高。自1968年以来,每年农场都利用冬季等农闲季节和不同的作业阶段,集中全场的机务人员进行技术培...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三章 林业第一节 组织机构 自建场以来至1957年,林业工作始终由生产科具体负责,生产科设一名林业技术员,指导全场星星点点的环境绿化,1959年农场建立一个果园,设有园艺技术员和园艺工人,1980年在科研站内设林业小队,1981年二队、三队、八队分别成立林业承包组,保证林业生产发展。
第二节 林业生产概况
第二节 林业生产概况 1956年冬筹备建立苗圃。1957年春组织人力采集杨树插条育苗。1958年全场开始大面积植树造林,营造了农田防护林、四旁绿化林。1959年建立一个果园,现今在职工医院东的一条农田防护林和场区内路旁绿化林就是当时营造的。到1960年植树1741亩,美化了环境,得到了效益。...
第三节 果园
第三节 果园 1958年建立果园,由园艺技术员尹园珠任技术指导,建立了专业生产队伍,果园地点设在今基建队一带,当年栽果树苗30亩,以后逐年增加面积,1960年面积达295 亩。1959年果园开始得到效益,1966年产果达到高峰,产果34250 公斤,不但满足了全场职工的水果供应,而且外销到通...
第四节 林政管理
第四节 林政管理 “护林防火,人人有责”,从建场以来农场一直把护林防火列为头等大事来抓。 1958年农场成立第一届护林防火委员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防火措施,严格执行“五不准”,即“野外不吸烟、扒灰不带火、风大不烧火、小孩不玩火、出门不带火”,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护林防火方针...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第四章 畜牧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劳改农场时期畜牧工作占重要地位,牛、马是主要的生产工具,所以建场初期就设有兽医,对全场的役畜和家禽进行防疫和治疗,建场初期的兽医有谢文芳、杜振芳、马金龙等人,韩进兼任兽医院长工作。在治疗中,要求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针。 1967年,由东北农学院毕业...
第二节 畜牧事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畜牧事业的发展概况 一、劳改农场时期的畜牧业 1953年,全场拥有大牲畜142头,其中使役牲畜141头,养猪126头,家禽64只。 家禽饲养业也随着农场各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最初几年是以家属零星自养自食鸡、鸭、鹅为主,1959年以后办起了一个小型养禽场(主要劳力是...
第三节 防疫工作
第三节 防疫工作 农场对畜禽防检疫工作一直很重视,对猪每年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苗,对仔猪注射伤寒苗,鸡注射防鸡瘟和禽霍乱疫苗,马、牛注射防炭疽和破伤风疫苗,对马每年进行一次马传贫检疫和马鼻疽检疫,对牛每年进行一次结核病检疫和布病检疫,对养畜单位每年都进行严格消毒。 1967年以后,...
第四节 兽医事业概况
第四节 兽医事业概况 农场的兽医人员大多数经过专科学校学习,有的是学校毕业直接分配来的,还有的是本场职工子弟上学后分配回场,从技术上各有自己的业务和技术特点,他们不但完成了本职工作,而且还在技术上不断的钻研和创新,使农场的畜牧业发生的各种传染病和常见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
第五节 历年畜禽增殖和存栏情况
第五节 历年畜禽增殖和存栏情况 历年全场大牲畜增殖统计表 表3—16 历年全场饲养畜禽统计表 表3—17 历年畜禽存栏头...
第一节 工副业发展概况
第五章 工副业第一节 工副业发展概况 工业和副业生产,自建场以来始终坚持根据场情,结合农场各时期发展的实际情况,综合农场的经济实力,本着因陋就简、勤俭办企业和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方针,以开辟经济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从5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建起了米厂,(包括制米、制面、制油...
第二节 粮油加工业
第二节 粮油加工业 建场初期农场没有粮油加工企业,生产的粮豆全部送交通河县粮库,全场职工的口粮畜禽饲料均由通河县加工供给,这样一出一进,给农场增加了很大负担,特别是当时交通不便,又没有运输车辆,农场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1955年开始自建米厂,是农场最早建立的工业单位,整个厂区占地1...
第三节 砖瓦厂
第三节 砖瓦厂 1957年随着农场的扩建,基本建设项目逐年增多,为了解决本场大批量需用建材的实际问题,首先办起了小型砖厂,厂址选择在场部以北一公里处的山坡上(今张富房前),东靠场北公路、南邻新生干渠,占地面积1 万平方米,生产用地1000平方米,同年5 月份投入生产,主要产品有红砖、平瓦,少...
«
1
2
...
15175
15176
15177
15178
15179
15180
1518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