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六节 组织工作
第六节 组织工作 1953年7 月,巴彦、木兰、通河、方正、宾县公安局长会议批准冯有祥任五县联营农场教导员,免去副场长职务。1954年4 月原场长孙俊洲调离,由冯有祥代理场长,崔浩任教导员。这时期农场生产股负责人杜喜文,技术员侯振文;政工股负责人于占林;计财股负责人陈秋明;管教股负责人沈占奎...
第一节 改建第十劳动改造管教队
第二章 第十劳动改造管教队时期(1956年--1967年9月)第一节 改建第十劳动改造管教队 1956年初,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由分散到集中,由零到整”“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劳改工作方针,经黑龙江省公安厅决定,将五县联营农场改建为第十劳动改造管教队,隶属于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局领导。农...
第三节 大鸣大放 反右斗争
第三节 大鸣大放 反右斗争 1957年下半年党中央开展整风运动,号召全党和人民群众助党整风,进行大鸣大放。农场号召全场干部、群众给党委提意见,会上做动员,农场的一些干部群众,对部分干部的官僚主义工作作风以及农场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有些意见提得比较尖锐。事隔三个月,中央又开展了“反右...
第四节 建机关办公楼
第四节 建机关办公楼 1959年,经上级同意建场机关办公室。整个建筑由技术员李成章设计,建造面积为1000平方米。 当时农场的运输力量差,施工中所需材料都是用人力来完成的。在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全场干部群众发扬主人翁的精神,进行义务劳动,整个工程用砖全部由干部、家属、学生用业余时间从1...
第五节 三年自然灾害
第五节 三年自然灾害 1959年以后的三年是我国的经济困难时期,农场的经济也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全场干部家属的粮油、物资实行低标准供应。为了分担国家的困难,广大干部群众勒紧腰带,省吃俭用。在党组织领导下,困难面前不叫苦,以顽强的毅力工作着,使“改造、生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三年困难时期...
第六节 稳步发展经济
第六节 稳步发展经济 1961年中央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农场对全场的生产进行了调整,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同时发展畜牧业,林、牧、副、渔协同发展,其他场办工业必须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生产服务。1962年进一步调整全场内部生产结构,贯彻了“三包一...
第七节 组织工作概况
第七节 组织工作概况 1956年,上级组织调陈之畔任岔林河农场场长,同年张松山任副场长,其后于占江调任农场党总支书记和场长。1961年6 月从省公安厅二处调处长耿子山为农场场长、党委书记。1962年11月将笔架山农场场长关士英调来任场长。1964年从黑河公安处调鲍广德来场任副场长。1961年...
第八节 场县水利、土地纠纷
第八节 场县水利、土地纠纷 一、1964年5 月,岔林河农场与通河县围绕着依山扬水工程的壕线问题发生了争执。 1957年通河县计划修建的依山扬水站灌渠要通过农场新生灌渠南部,通过农场已经修成的完整灌渠,横穿农场水田耕地长达2600米,宽60余米,占农场耕地450 亩。这条干渠修成后,对...
第九节 收缩农场规模
第九节 收缩农场规模 1965年3 月,根据省劳改工作局关于调整收缩岔林河农场的指示,经农场和通河县人民委员会共同研究同意,将农场第四分场全部土地、房产和绝大部分财产和农工交给清河公社,他们从原有社员中又抽调一部分骨干力量,就地成立西北河大队。第四生产队(原六分场)因在祥顺公社境内,采取同样...
第十节 劳改农场体制调整
第十节 劳改农场体制调整 1967年9 月7 日根据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关于闫家岗等五个劳改农场布局调整的批示精神,9 月10日以黄波为首的省工作组到岔林河农场,在全体职工、干部大会上正式宣布将岔林河农场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省军区独立二师。随即组织接交班子,由上而下着手进行接交工作。 ...
第三章 通河县管辖时期(1967年10月—1968年7月)
第三章 通河县管辖时期(1967年10月—1968年7月) 1967年10月14日农场脱离独立二师,由黑龙江省政治委员会保卫组与通河县革命委员会办理岔林河农场移交手续。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以龙江革委字(1967)第281 号文件决定,将省保卫组所属岔林河劳改农场改为国营农场,无偿移交通河县革命...
第四章 军管和战校时期(1968年8月—1969年6月)
第四章 军管和战校时期(1968年8月—1969年6月) 1968年夏季,随着“文化大革命”形势的发展,支左部队对农场实行军管。农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3385部队接管。实行军管以后,促进了农场各造反组织大联合。 10月,3385部队撤离农场,由省体委来场300 余人办战校,“五七”战校负...
第五章 省农牧局管辖时期(1969年7月—1972年11月)
第五章 省农牧局管辖时期(1969年7月—1972年11月) 战校若即若离,农场没有明确的领导关系,所以仍由省体委军管小组及县革委会共同领导。战校撤离时,留下一支宣传队由仰峰政委负责,任务是对农场进行政策领导,实际是全面掌管着农场权力,9 月底确定农场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接管,此后战校人员全...
第一节 恢复革命委员会组织
第一节 恢复革命委员会组织 第一次成立革委会不久,由于主要成员被“揪斗、审查”而瘫痪。农场归属省农牧局以后,场革委会进行了调整,恢复后的革委会班子成员有:刘永志、刘生成、王殿发、王玉霞、徐先珍、王德珍、常青、王忠印、肖文臣、高清云、李跃辉、刘军、杨福庭、王德庆、赵春明、郎凤山、刘光正。 ...
第二节 批修整风
第二节 批修整风 1969年7 月,开展整风运动。7 月5 日成立整风领导小组,由刘永志、刘生成、王德珍、赵春明、肖文臣五人组成。这次整风“总的是解决继续革命和团结的问题”,要“三相信、三依靠”。“正确对待自己,不要依靠哪一派而是要依靠一个阶级”,“相信和依靠群众是根本态度问题”。这次整...
«
1
2
...
15173
15174
15175
15176
15177
15178
1517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