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清查运动
第三节 清查运动 1969年8 月在全场范围内开展了“清查运动”,从场领导到一般干部直至群众,被清查历史,调查社会关系,查祖宗三代,查亲朋故友,受审查人70多名。
第四节 战备
第四节 战备 1969年9 月,中苏关系紧张,做好战备工作十分重要。场革委会召开会议研究战备措施,部署战备工作:第一、进行组织落实,成立各级民兵组织,按编制配备民兵连、排、班。一、二分场成立两个值班小分队。第二、粮食采取储存办法。第三、各家各户挖防空洞掩体。第四、建立战备通讯系统。第五、进行...
第五节 调整干部
第五节 调整干部 1970年4 月,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开展了调干工作,由于农场体制变动,干部超编,在上级统筹安排下,全场有50多名干部,分别调入襄河、大海林等地,原副场长冯有祥、科长沈占奎等在这次调干中离开农场。
第六节 家属生产队
第六节 家属生产队 1970年6 月1 日成立家属生产队,即“五七”生产队,人员包括来自自然增长的劳动力、多子女的家属、下乡知识青年和本场18至25岁的男女青年。“五七”生产队主要从事菜田、果园的生产和其他副业生产。
第七节 人事变动和经营状况
第七节 人事变动和经营状况 1970年10月9日,赵文仲任场革委会主任,关永学任场革委会副主任。 1970年11月从襄河农场调来70名上海等地知识青年,这是岔林河农场首批接收城市知识青年。 在生产上,由于近两年政治运动频繁,政治挂帅,忽视了生产。省体委军管期间,大批干部、工人被揪斗,...
第一节 农场划归绥化分局(1972年12月一1973年12月)
第六章 国营农场时期(1972年12月一1983年)第一节 农场划归绥化分局(1972年12月一1973年12月) 一、组织状况 1972年12月6日,农场划归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绥化分局领导。 12月29日,经省委生产指挥部批准改组岔林河农场革委会,由孙超任主任,刘永志、郭永海...
第二节 农场划归国营农场管理局直属(1974年1月一1976年2月)
第二节 农场划归国营农场管理局直属(1974年1月一1976年2月) 1974年1月1日农场归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直接领导。 一、接收沙河分场 1975年9 月经上级批准将沙河农场划归岔林河农场,命名为岔林河农场沙河分场。沙河分场建立于1954年,当时是省农场管理厅建立的省直属农场...
第三节 农场划归哈尔滨管理局(1976年3月一1983年)
第三节 农场划归哈尔滨管理局(1976年3月一1983年) 一、组织机构概况 1976年3 月,农场划归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哈尔滨国营农场管理局领导,农场原编制不变。 1977年12月23日,经哈尔滨市委组织部批准王化东调任农场革委会副主任。 1978年12月,沙河分场划出独立,成...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第三篇 经济第一章 农业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建场初期,农场设生产股,主抓全场农业工作,首任生产股长杜喜文,农场下设生产队为基层单位,全场设六个中队一个大车队。1956年成立第十劳动管教队,设立生产科,各分场设生产组,分场下设生产中队。1967年以后劳改体制撤消,全场只有3 个生产队,即...
第二节 农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农业发展概况 建场30年,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随着不断的扩大开荒,粮食产量也随之不断的增长,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全场的耕地面积由建场初期的8370亩,增加到50465 亩,耕地面积扩大了4.6 倍,粮食产量由1953年的140 万公斤,增加到1980年的430 多万公斤,...
第三节 作物栽培及产量变化
第三节 作物栽培及产量变化 岔林河农场的作物布局,主要是根据本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特点以及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不同时期的计划要求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来决定的。建场以来栽培作物是以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几种作物为主。 历年上交粮食明细表 表3—1 注...
第四节 科学种田及管理措施
第四节 科学种田及管理措施 农场的科学种田可分成两个阶段,“文化大革命”之前和“文化大革命”之后,前期以水田为主,后期以旱田为主。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农田轮作制度 1953年至1966年,以种水田为主,旱田为辅,水稻面积占70%左右,并且逐年扩大。农场有专业生产队从事水田生产,劳动...
第五节 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对农业的影响
第五节 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对农业的影响 自建场以来,发生了涝灾、旱灾、洪灾、低温冷害及风雹灾害等各种不同的自然灾害,给农场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其中涝灾、旱灾、洪灾对农场造成的危害及损失是最大的。 自1953年至1983年,沿江两个生产队共发生4 次大水,即1957年、1960年、1981...
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第二章 农机第一节 组织机构沿革 1959年农场开始应用农业机械,全场成立一个机务代耕队,首任代耕队长王发钦,1965年代耕队撤消,将机械调给生产中队,以后随着机械的增加,各生产队的机械逐步配套,每个生产队成立一个机务小队,并配备了专职机务队长,农场主抓生产的副场长全面抓机务工作,开始应用...
第二节 农机事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农机事业发展概况 1959年农场购入第一台链轨拖拉机,这是自建场以来第一次使用机械进行田间作业。1960年又进了5 台德特54型链轨拖拉机。随着机械的逐年增加,一支年轻的机务队伍也随之而诞生了。当初,使用机械对于本场工人来说还非常陌生,一无技术,二无经验,困难很大,从事农机工作的全体...
«
1
2
...
15174
15175
15176
15177
15178
15179
1518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