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三章 水利第一节 机构沿革 庆阳农场1984年以前没设置专门水利机构,农林水畜牧的全部工作统由生产科管理,仅设一名水利技术员,1984年,新的生产方针确立为具体发好各业务部门的作用,水利以一个独立的机构分设出来,成立了庆阳农场水管理站,主抓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韩义有任管理站站长,副站...
第二节 水旱灾害
第二节 水旱灾害 水旱灾是庆阳农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它威胁着整个农业经济生产效益,客观上可以认为丰富的水源条件是涝灾形成的根本原因,水利兴衰是导致水旱灾害的主要因素。 庆阳农场地处亮珠河东部,共有大小河流九条、贯通全场,以亮珠河为溶地区,驿马河、大小遂河、倒木圈河、石头沟、四十八面沟...
第三节 灌排工程
第三节 灌排工程 农场自1956年开始的水利建设至1985年共投资224万元,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已初步形成三个灌区,即东风灌区(现四十八面沟灌区)红卫灌区,卫东灌区 (胜利灌区)和跃进壕,东风倒木圈三个排涝区,水利工程以自灌排沟渠为主,配套部分桥涵闸建筑物,共完成主干渠三条(红卫干渠、四十八面...
第四节 水利工程队伍
第四节 水利工程队伍 庆阳农场到1984年才正式成立水利管理站,站长韩义有,带领3名科员负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与此同时,水利事业也开始大踏步地向前发展起来。 1984年,农场正逢对五、八队涝区进行整治期,由于水利站人数有限,农场又从基层单位调出12名工人配合水利站工作,3月初,水利科长...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章 林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 庆阳农场地处山区,自有两荒次生林面积31 000亩。1958年农场任蒋风岩为林业技术员。 林业工作由1970年开始引起领导者的重视。林业工作由生产科负责,并设有林业技术员。1979年8月,农场成立了林业专业队,设有队长、书记、技术员和工作人员,有职工40...
第二节 苗圃果园
第二节 苗圃果园 庆阳农场于1952年在一号(一队)南五组建成一处果树园,总面积为237亩,曲海锋亲手创建,主要品种黄太平、大秋,还有少量的梨、李子、葡萄、123小苹果等,1959年开始结果,1964年陈克庭任技术员,1965年孙风树任技术员, 1969年被砍掉,改为旱田区。继之,七队也建起...
第三节 林政
第三节 林政 庆阳农场地处亚布力林业局事业区内,1984年12月经过场局协商,将两荒次生林8169亩划归农场。林政管理过去由生产科林业技术员代管,成立林业科以后,设有专职林政检查员。各农业连队建立森林保护责任区,派专人负责片内的防火工作。
第四节 林业生产
第四节 林业生产 庆阳农场的两荒次生林中有柞木林和硬阔混交林,以胡桃秋、黄菠萝、水曲柳、柞树为主;软阔混交林以山杨、椴树为主,人工林以落叶松为最多,杨树、樟子松次之,在植树造林中重点以林业队或林场为主,其次以生产队为单位,共同营造,以防护林和用材林为主。人工林占全场森林覆盖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八...
第五节 森林火灾与防火
第五节 森林火灾与防火 1970年,农场成立了防火指挥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护林防火措施,严格 执行“五不准”(在外不准吸烟、扒灰不能带火、风大不准烧火、小孩不准玩火、进山不准带火)外,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护林防火方针,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护林防火领导小组,农场成立护林防火指挥部,设专职...
第一节 概 述
第五章 畜牧第一节 概 述 庆阳农场于1955年成立牧场,设有主任、会计、统计还有技术员3人。主要发展养猪,公养574头,预计达到3 000头猪场。 1960年农场设有生产室,生产室中有养蜂技术员和畜牧技术员。9月,牧场改为畜牧队,队长孙国林,副队长王敏楼,吴庆普。 1962年畜牧队...
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庆阳农场自1953年开始发展畜牧业,当年有大牲畜185头,公养猪247头。 1954年10月发现马鼻祖病并开始防治,采取了隔离措施,把带有鼻祖病的马集中在一、二、三队。 1962年,农场对畜牧业实行了三包(包头数、包成活、包粪肥),年底大牲畜发展到387头,其中马...
第三节 生产经营情况
第三节 生产经营情况 庆阳农场从1953年开始发展畜牧业生产,到1985年的32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畜牧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表3—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六章 粮食第一节 机构沿革 庆阳农场建场初至1954年末没有粮食管理机构,1955年农场成立供应室, 1958年成立供销科设粮食员一名,在供销科(供应室)领导下,负责粮食工作。 1980年,农场设粮食科,与粮油加工厂合属办公。第一任粮食科长常文波,继之由满昌盛、周辉、邱广好、刘玉宝担任...
第二节 粮食管理概况
第二节 粮食管理概况 1958年,全场各生产队的原粮净化和管理从粮食进场院到人囤保管,完全靠人工来完成,打粮豆的场地都是把地形整平压硬后使用,俗称土场院,装粮食的是土仓子,收获的粮食除了上交国家外,留足种子和饲料,其余部分上交场部。粮食上交运输动力为牛、马车。 1973年,粮食管理有了较明...
第三节 粮油供应及粮票管理
第三节 粮油供应及粮票管理 1953年建立粮油加工厂,只能加工一部分成品粮供应食堂。1958年,粮油加工厂扩建,设备更新,可加工出大部分成品粮,但也只能供应场部地区居民, 1973年改造了旧设备,有碾米机16台,日产能力10吨,磨面机2台,日产面粉2吨,榨油机2台,日处理大豆1.2吨,农场居...
«
1
2
...
15228
15229
15230
15231
15232
15233
1523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