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成立农场党委
第三节 成立农场党委 1958年3月,庆阳农场召开了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因当时党员人数少,全体党员全部参加了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国共产党国营庆阳农场委员会,第一任书记王维,副书记张茂起,场党委委员五人组成。 首届党委成立后,严格执行了干部任免制,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为了适应农场的发展...
第四节 困难时期的庆阳农场
第四节 困难时期的庆阳农场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的错误的影响,由于反右倾的错误,再加上当时严重自然灾害和苏联卡脖子要债。国忧外患,天灾人祸,使农场经济和职工生活在1960年产生了严重困难。1960年农场在经营上造成亏损,亏损额为55.2万元,粮豆单产和总产显著下降,单产由1...
第五节 “农场下马”
第五节 “农场下马” 1964年11月,经农场场长孙富主持的场长办公会议上,(当时党委书记王维参加九三社教团,副书记张茂起患病休养)对农场连年亏损问题查找原因,认为有五条,一是经营方针不明确。对本地自然规律认识不够,一业为主不突出,时弃时兴,单凭主观意识出发,想搞啥就搞啥。饲养业大的到奶牛,...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兴起 1966年5月1日农场党委派出“文化革命工作组”进驻学校,不到一个月,学生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起来闹革命,赶走了工作组。6月24日学校举行声讨“三家村”大会,由初三红卫兵组织,批判“三家村”揪斗“刘里店”,小学教导主任被...
第二节 “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第二节 “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1968年3月,在延寿县人民武装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农场的两大派组织终于实现了大联合,并成立了由干部、工人、造反派组织的“三结合”领导班子。 3月27日,在延寿县人民武装部的支持下召开了庆阳农场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 革命委员会的主要成员是:主任委员邵永林,副主...
第三节 大批知识青年来场
第三节 大批知识青年来场 1968年,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牡丹江、哈尔滨、延寿县知识青年700余人分5批先后来到农场插队落户,约占职212,总数的33%。成为农场革命和生产中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知识青年的到来,职工、家属和学校的学生们热烈欢迎...
第四节 各种运动
第四节 各种运动 1.“一打三反” 1970年2月,农场开展“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运动以中央三个文件为武器,放手发动群众,大揭发、大检举、大清查、大批判,运动中以忆、追、查的办法,动员全场干部职工和家属人人上阵,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能否把群...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的后期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的后期 1975年,是庆阳农场“文化大革命”后期也是归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的第四个年头。这时的庆阳农场拥有1 163户,5 704人,1 671名职工,有 34 597亩的耕地面积,由13个农业生产队1 111名农业职工负责耕种。种植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
第四章 重新恢复时期
第四章 重新恢复时期 1976年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农场在上级的部署下,开始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消除“左”的影响;改革旧的管理体制,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大量引进农业机械和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国营农场,搞活农场经济,试办家庭农场。各种经济指标,经营成果均达到建场...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农场也和全国一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揭批“四人帮”的运动。首先全场掀起群众性批判“四人帮”罪行和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高潮,开展在思想上、政治上分清路线是非,肃清流毒的运动,农场党委提出了回顾历史,面对现实,紧密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解放思...
第二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建设
第二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建设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全面地认真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错误,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之后,又针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进一步提出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
第三节 抗御自然灾害
第三节 抗御自然灾害 1978年以前,庆阳农场一直是连年亏损的。自1979年开始调整了生产结构和生产项目,以农为主,适当增加多种经营面积,在管理上落实了责任制,一年大见成效,盈利3.8万元,1980年经过努力又盈利11.5万元。 但是,1981年却遭受到了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由于1980年...
第四节 初试改革的庆阳农场
第四节 初试改革的庆阳农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庆阳农场广大干部、职工和家属,他们在农场党委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开始进行改革,使庆阳农场逐步走向辉煌。 一、发展集体、个体经济。农场贯彻中央“决不放松粮食,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清除“左”的干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农场允...
第五节 职工生活的改善
第五节 职工生活的改善 生产的发展是职工生活得以改善的首要条件,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至1985年,农场坚定贯彻党的新时期的经济政策,生产迅速发展,1983年开始经营连年盈利,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受益,职工福利不断提高,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1983年至1985年三年间共...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 1982年的首届职工代表大会上,场长开始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主要日程,提出1982年至1985年将是种田科学化、产量要稳拿;三旁(村旁、宅旁、路旁)全绿化,环境美如画;道路沙石化,行车不用怕;畜牧良种化,膘肥体又大;副业多样化,利润紧紧加;养殖专业化,池塘满鱼...
«
1
2
...
15226
15227
15228
15229
15230
15231
1523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