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小学教育
第三节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始于1956年,建场初期,由于农场物质条件差,场中心小学(三井子)只有42平方米土木结构的简陋校舍,学生20人,配教师1人。1958年海伦县营叶家农场划归海伦农场,又成立了海伦农场中心小学叶家分校(1959年划出),有学生30人,配教师1人。 1958年秋先后成...
第四节 初中教育
第四节 初中教育 海伦农场的初中教育是从1958年秋开始的,在场直中心小学(十三井子)内设初中班,当年收小学毕业生21人。1959年成立海伦农场子弟中学,又招收38名新生,加上原来场直小学的初中班分为初一、初二两个教学班,1962年海伦农场子弟中学改为半耕半读的农业中学。原来的在校生,凡是干...
第五节 高中教育
第五节 高中教育 海伦农场在“文化大革命”前没有高中教育,初中毕业生经过参加考试,合格的被海伦县第一中学录取才能成为高中学生。1969年黑龙江省编发九年一贯制教材后,对学制进行了改革,海伦农场开始有了高中教学,但没有单独成立高中学校,只是挂靠在初中里。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当年参加高...
第六节 教研与教改
第六节 教研与教改 海伦农场的教学研究机构是在1975年教育科成立时配置的,当时只配一名教研员,1980年教研室成立,配正副主任各一名,教研员二名,分管小学教研和中学教研工作。 60年代以场直小学为中心开展了常规的教研活动,每年组织部分教师到海伦县的小学参加公开课或教学观摩活动,同时根据...
第七节 教师队伍
第七节 教师队伍 海伦农场的中小学师资大部分是从场内职工中选拔的。农场建校初,选用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干部职工做教师工作,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学历。60年代期间,海伦农场逐渐接收很少的大中专毕业生来场任教,还有少数由外地调来的具有大中专学历的教师。1968年大批知识青年进场,知青中表现较好的初高中...
第一节 医疗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 医疗卫生第一节 医疗事业的发展 海伦农场于1954年4月开始开荒建点,场部临时设在海伦县海伦镇北大商场办公,当时在场部设有卫生所,只有医护人员12人,治疗一般常见病,而在场内各开荒和基建点只配一名卫生员。 1956年,在总场所在地十三井子建立卫生院,建筑面积329平方米,设有...
第二节 防疫
第二节 防疫 1974年以前,卫生防疫工作由海伦农场卫生院兼管;卫生科成立的同时,建立了防疫站,专门从事全场的卫生防疫工作,配备专职防疫人员1人。 农场的防疫工作在50—60年代以预防天花和小儿麻疹为主,主要进行接种牛痘、注射卡介苗。进入70—80年代后,预防项目有所增加,每年春季都要按...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海伦农场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于1958年,农场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场的爱国卫生工作。基层单位成立“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农场医院则是总场爱国卫生运动的办事机构。负责宣传指导,利用会议、板报、广播宣传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大意义,把除“四害”、“五有三勤...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四节 计划生育 海伦农场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从1963年开始的,当年采取避孕措施的就有1 122人。1964年春开始在场内推行输卵或输精管结扎术。截止到1966年8月,做结扎术96例,其中2例失败,男结扎术4例。海伦县、海北镇医院先后三次派医生来农场做妇女结扎手术500例。 1979年以后...
第五节 特殊病例
第五节 特殊病例 海伦农场建场30年来,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在内科、外科都成功地治疗了一些特殊病例,挽救了一些垂危病人。 1966年由外地传染到场内的小儿麻疹,迅速漫延,发病小儿高达300人。麻疹加肺炎,患儿大部出现呼吸衰竭的严重情况。海伦农场医院组织力量全力抢救,用毒毛旋花子、K或G治疗患儿...
第一节 广播
第三章 文化第一节 广播 1956年,总场成立广播站,设站长1名、广播员1名、外线工1名,隶属宣教科,有专职编辑1名,各大队设1名兼职通讯员,及时向广播站提供稿件,由农场出资为全场职工家属每户装有一个广播喇叭,各集体宿舍,各大队办公室门前装有大型广播喇叭。每早5点开始,晚19点开始,由场广...
第二节 电影放映
第二节 电影放映 1957年,由场工会购置了一台16mm放映机,设队长1人、学员2人组成放映队,在全场巡回放映,每个居民区每月平均可看到1至2场电影。1964年以后,随着职工增加,电影放映队也不断发展扩大,设专职队长1名,放映员14名,放映机有24mm1组,16mm放映机5组,并配有幻灯机,...
第三节 图书报刊
第三节 图书报刊 1956年开始,每年农场为各生产队、场直单位订阅《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各1份;场工会为各基层单位订阅《工人日报》1份;团委为各团支部订阅《中国青年报》1份;场妇联为各单位订阅《中国妇女报》1份;垦区《农垦报》发行后,农场为机关各科室,各基层单位根据其规模每年为其订阅3...
第四节 群众文艺
第四节 群众文艺 1959年海伦农场成立了文化馆,马增跃任文化馆长,由于党政领导重视,工作上支持,群众文艺工作创建场以来的全盛时期。 一、组建职工业余文工团 1959年9月,由场机关干部,场直单位职工业余文艺爱好者组成业余文工团。由于乐队缺人,经场领导批准由就业农工中抽调十余名乐队人员,...
第五节 体育活动
第五节 体育活动 一、开展“工间操”活动。1963年—1965年场部机关干部常年坚持“工间操”。每天上午9时,下午3时,进行为时20分钟的工间操。由政治处干部张凡负责组织、教练,全机关都参加工间操活动,对增强干部体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消除疲劳,起到很大作用。社教队进场后中止。 二、组织开...
«
1
2
...
15416
15417
15418
15419
15420
15421
1542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