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技术设备
第三章 钻 探 一、钻机 清末时期,无钻探设备。 民国初期,据1930年出版的《吉林新志》中记载,本省探矿向来无何等善法,惟就煤线 露于地表者之附近,掘坑而探其蕴蓄之量。自从日(人)、俄(人)进入后,渐用新法。普 通多用俄国之土法,即折径二寸余之铁条,成螺旋状,配置钢锥于下端,...
第二节 钻探工程
一、早期钻探 清朝时期没有系统的资源勘探,一般都是发现地面露头煤或打井、挖洞、种田时发现浅 煤而开采。从1859年(咸丰九年)至1911年(宣统三年),于嘉荫乌云、铁力金怀马、瑷珲 西山、尚志乌吉密和亚布力、萝北平山、龙江景星山和太平山、五常煤窑沟、鸡西滴道和黄 泥河子(恒山)、穆棱光义...
第一节 资源勘探测绘
第四章 测绘 1954年东北煤田第二地质局成立前,黑龙江省煤田测绘由东北煤矿管理局测量队和鸡西 、鹤岗、双鸭山矿务局测量队共同承担,工作重点是为生产矿井服务。1954年8月东北煤田第 二地质局成立后,把东北煤矿管理局地形测量大队的二〇一、二〇二、二〇三分队划归东北煤田 第二地质局改称测量一、二、...
第二节 生产矿井测绘
一、平面控制 (一)鸡西矿区 沦陷时期各矿独立设假定坐标,方位角有真子午和磁子午,各矿互不联系。人民政府接 收煤矿后,为恢复生产,一面用原假定坐标测定矿井位置,一面测各矿三角网和矿井的相互 位置。1949年和1951年施测了城子河、麻山、滴道矿三角网。1955年东北煤田第二地质局...
第一节 组建队伍
第五章 地方煤矿地质勘探 一、地市县和地方煤矿的小型勘探队 1958年“大跃进”开始以后,煤田地质工作贯彻把普查放在首位,以储量为纲,焦煤为 重点,全民办地质的方针,牡丹江专署重工业局和密山(鸡东)、依兰、碱场、立新、青山 、西岗子、呼玛、永丰等煤矿,都自力更生先后组建了小型煤田地质勘探...
第二节 生产补充勘探和普查找煤
各地市县煤矿和各直属小型勘探队,自1958年以来,采用井探、巷探、手钻、坑道钻机 和地面钻机等多种手段,围绕生产矿井及外围煤点开展生产补充和普查找煤勘探。但因受资 金的限制,所开展的工作多是零星的间断性的,提供的地质资料也多是阶段性的总结资料。 仅有少量的地质报告。1958—1960年三年中,牡...
第三节 储量分布
黑龙江省地方煤矿占有煤炭资源,有气、肥、焦、瘦、贫、无烟、弱粘结、长焰、褐煤 等9个煤种。截止1985年底累计探明储量162230万屯,保有储量153363.9万吨。保有储量的 勘探程度,精查储量占23.6%,详查储量占43%。其余为普查、普找储量。储量的分布:省直 属煤矿(煤产地)10处,占有...
第二篇 煤矿开发建设
黑龙江省在清末时期开始筹建煤矿。1902年中东铁路在胪膑府(今满洲里市)开发扎赉 诺尔煤矿。继而金纯德等筹款开发西布特哈(今内蒙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甘河煤矿。 当时矿井建设较简单。多数是沿着煤层露头掏洞挖煤,深者不足百米,浅者两丈有余。建设 过程即生产过程。 民国初期,政府放宽办矿条...
第一节 西部煤矿
第一章 早期煤矿开发建设 黑龙江省煤矿最先是从西部发展起来的。清末和民国期间,西部地区有以下主要煤矿: 一、扎赉诺尔煤矿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中东铁路公司在黑龙江省之胪膑府(今满洲里)开办扎赉诺尔 煤矿。1904年最高年产量达45万吨。1905年矿坑起火,年产量降至20万吨...
第二节 东部煤矿
黑龙江省主要煤田均分布在东部地区,但开发较西部晚。 一、东宁县煤矿 东宁煤田发现较早。1903年农民张有福在佛爷沟挖菜窖发现煤苗。1904年袁国成在此建 矿,取名佛爷沟煤矿。1915年改为东宁煤矿。有工人50多名,日产煤5吨。以后停办。 1916年4月29日大乌蛇沟砬嘴地...
第三节 中部煤矿
黑龙江省中部地区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大的煤田。煤矿开发虽早,但规模较小,且时开时 停。 一、金怀马煤厂(包括金牛山、怀獾山、马鞍山3个煤矿) 位于铁力县东南40公里,距大呼兰河27公里,距庆安县92公里,距呼海路144公里。煤厂 区长20公里,面积共40平方公里。1897年(光绪二十...
第四节 北部煤矿
一、瑷珲县煤矿 1897年在瑷珲城西阿林别拉沟(今西岗子煤矿一带)发现煤层。当年瑷珲永和公、鼎盛 昌2家商号向瑷珲副都统衙门呈请承办该矿。同年黑龙江将军恩泽上奏朝廷,获准。2商在集 股筹办中,为了在俄岸打开销路,与俄人纪风台,卢宾诺夫签定合同,合股开采。1898年恩 泽得知后,严饬退毁合...
第二章 解放后的煤矿开发建设
日本投降后,黑龙江各地煤矿回到人民的手中。在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以后,根据各个时期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对煤矿的基本建设,采取了不同的方针。认真地 回顾这些方针,以便于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节 以全面恢复为主,重点建设
1947年鸡西矿区在恢复生产的过程中,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绝大部分旧井口已停 产1年多,井内全被水淹,巷道冒落几十米到一二百米,恢复旧井口不如开新井;一种认为, 当时钻探设备差,地质资料不足,地质构造变化和煤层厚薄不清,盲目开井容易落空,而且 旧井的资源尚未完全采出,丢弃是一个浪费。1947...
第二节 大、中、小相结合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加速掠夺煤炭资源,在黑龙江省开发的都是小井,采的是 浅部煤田。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脱离当时的经济条件,片面强调建设大型竖井的优越性, 忽视小斜井投资少、出煤快的特点。 1954年中央燃料工业部批判了东北煤矿管理局轻视小斜井片面强调大型竖井的建设方针 。1955年...
«
1
2
...
3365
3366
3367
3368
3369
3370
337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