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职工文化教育
第五节 职工文化教育1958年以前职工教育由工会负责,设置职工教育干事。生产队设半个编制,即出纳员或其他人兼文化教员。1959年由文教卫生科负责,设职工教育干事一人。生产队配专职文化教员。职工文化教育活动,坚持农忙少学,农闲多学,大忙不学的精神。以扫盲和普及小学为主,逐步转入提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
第一节 组织沿革
第二章 卫生第一节 组织沿革桦南农场、孟家岗农场(解放三团)两场在合并前都设有卫生机构。 1953年两场合并后,成立了曙光农场卫生所,所长兰其沛。在人少条件差的情况下,只开设了内、外、妇、儿、检验、中医等科。助产士1人,一个医生兼管几科,专设一人下生产队巡回医疗。简易病床12张,建筑面积200...
第二节 医疗
第二节 医疗1958年从部队转业军官中把做过医务工作的充实到卫生系统后使医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1984年增添一批医疗器械后,对医疗技术的提高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各届医院领导很重视,尤其是腾瑞廷任院长期间,通过自学,请进来,送出去等途径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文化知识。据1987...
第三节 医药
第三节 医药农场地区野生中草药有不少品种,如:蒲公英、青蒿、柴胡、益母草、龙胆草、防丰、苍术、仙鹤草、白藓皮、白头翁、地芋、升麻、串地龙、独活、满山红、小蓟、元胡、桔梗、沙参、旱莲草、牛蒡子、车前子,薤白、百合、赤芍、苦参、地龙、水蛭,蝼蛄等。 兵团时期从医院到连队卫生所医务人员有采药任务。还种...
第四节 卫生防疫
第四节 卫生防疫1971年建立防疫站,站长朱锦堂。朱锦堂调走后,王文启任站长。未专门设防疫机构前,卫生防疫工作由医务人员兼任。1971年对结核病进行普查,应检人数13525人,受检率90%,共查出结核病人239人,其中新发现118人,对患病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做了分析,从而摸清了全场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第五节 妇幼保健
第五节 妇幼保健从建场到1963年全场仅一名助产士。1963年举办了接生员学习班,为生产队培养了一批接生员,学习新接生法,器械消毒,孕期检查,增加了产妇和婴儿安全感。 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对妇幼保健工作更加重视,不断送妇科医生外出学习,提高她们的技术水平。1980年对3120名妇女进行了妇科病普...
第一节 图书
第三章 文化第一节 图书1960年前各生产队设有简易图书室.由队工会负责管理。1960年至1966年场工会设流动图书箱,生产队轮流交换阅览。场部图书馆为全场职工服务,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1966年“文革”开始后被停止,图书被毁坏、遗失,场图书馆《鲁迅全集》及其它名贵书籍同样遇此厄运。1980年3...
第二节 广播 电视 电影
第二节 广播 电视 电影 广播 建场初期,场部与生产队通电话后,随后就通有线广播。从初期到现在,电话线与广播线合用。三十一团时期各连自办有线广播,户户收听。1969年广播器材增添更新,如广播机(GY2×275瓦)、GY通用前级增音机,收信机(7512型一丙...
第三节 文娱体育
第三节 文娱体育1951年10月解放三团成立宣传队,演出配合形势的“九件衣”、“王家大院”、“白毛女”等,面向生产。服务群众,成为农场的政治宣传队。 1959年成立文工队集中在良种场(现15队),自编自演,后因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奉上级指示而解散。 1966年前文娱活动以修配厂为主,文娱骨干集中...
第四节 通迅报道
第四节 通迅报道1950年8月1日,解放三团组教科创办《生产通迅》,到12月15日共出刊20期。1951年1月1日改为《开垦报》,图文并茂,刻印清晰,质量好吸引读者。解放三团撤销后,《开垦报》由孟家岗农场编印。1953年两场合并后,曙光农场编印《曙光报》,质量不断提高。宋继明长期担任《曙光报》的刻...
第五节 文学创作
第五节 文学创作孟家岗农场(解放三团)的何允良、潘志阳、张国瑞等创作诗歌在《开垦报》上发表。 1958年转业官兵中文学爱好者王承晃、刘芳渭、韦启勋、杨子仙、廖尚邦、胡文高等在《曙光报》、《东北农垦报》、《北大仓文艺》上发表作品。王承晃在黑龙江省级刊物《北方文学》上发表过作品。刘芳渭从1960年到...
计划生育
第四章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农场计划生育工作是从1963年开始的,1934年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斌(党委副书记)。计划生育工作开始时阻力很大,尤其是思想认识阻力。负责具体做这项工作的医生张玉兰同志,受到不少的非议和讽讥,她以工作为重排除阻力不怕困难,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赞扬。1963年是大...
第一节 曙光农场科学技术委员会
第六编 科技第一章 科技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节 曙光农场科学技术委员会曙光农场科委于1959年建立。科委主任:宋发才(场长);组长:徐洪福(副场长)、王守斌(党委副书记)、孙洪武(副场长)、祖秉文(农机技师、科长)。农业小组组长刘明允(农业技师),组员4人;农机小组组长祖秉文,组员6人;畜牧兽...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曙光农场科协于1983年9月20日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科协大会。全场农业、农机、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全部技术干部及工交、医务的代表共计115名出席大会。选举产生了农场首届科协委员会,由14人组成。并成立了农学、农机(含工交)、畜牧兽医、医学、基建等五个专业学组。1984年5月29日...
第一节 概况
第二章 科技成果与推广第一节 概况建场初期,农场单一生产粮豆作物,科学技术低,粮豆单产低。1951年前后,粮豆亩产仅在100斤上下。 1953年农业科技人员开始在选择绿肥品种和耕作上初步找到改造白浆土的部分有效途径。1954年~1959年的8年,全场粮豆亩产提高到140~190斤。 六十年代...
«
1
2
...
7135
7136
7137
7138
7139
7140
714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