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七节 建筑工程
第七节 建筑工程一、重点工程建场至1983年,共兴建重点建筑27栋,总面积为24,081平方米。其中:土木结构2栋,面积为1,080平方米;砖瓦结构13栋,面积为 10,069平方米;混合结构12栋,面积为12,932平方米, 1957年至1983年重点工程简介 二、历年房建面积
第八节 水、暖
第八节 水、暖本场原无水、暖专业队伍,亦无专设管理机构。1983年,农场成立水暖站。归属基建科领导。孙传洪任副站长,陈启欣任党支部副书记。 一、自来水 1981年,农场投资20万元,在总场部建50立方米水塔一座,铺设自来水管道1,300米。 1982年至1983年,投资28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
小序
第十章 交通小序 小序1957年至1968年,本场与外地无正规公路沟通。通航期以水路通客货;封冻期依江面(乌苏里江)为路(称跑江道),或以车越野寻路,开辟临时交通线。 1968年冬,“胜七”公路通车。此后,运输由季节性水运转为常年公路运输,客货均取此道;水路则用以少量货运。“胜七”、“胜东...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61年至1963年,交通运输隶属于经营管理办公室。刘福春负责. 1964年,胜利农场设工副业交通基建科。吴际书任科长。 1969年,二十四团设装备股,交通运输归其所辖。配助理员2人. 1971年,范广富任股长。 1977年,恢复农场建制,设工交科。朱云任副科长。 1...
第二节 公路建设
第二节 公路建设一、筑路 本场公路分为国建(虎瓦国防公路)与自建两部分。 建场前(1956年以前),仅有一条土路(胜利屯至东安镇),长年积水,野草丛生,通行困难。 1957年春,八五九农场派一劳改队(120余人)修复此路,并由胜利屯延伸至翠屏山(正在筹建的八五九农场二分场部)。同年,各生产队自...
第三节 交通工具
第三节 交通工具一、车 (一)机动车 汽车: 汽车是本场交通运输之主要工具。1963年,由八五九农场(总场)调入货车十台,开本场汽车运输之始。以后,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汽车逐年增加,车种车型增多。至1983年底,有各类型汽车计101台,总马力为9,455,总吨位359.5。 轮式拖拉机: ...
第四节 运输
第四节 运输一、运输业沿革 1963年,始建汽车排。 1964年,扩大为汽车队。 1969年,改称运输连。 1977年,复谓汽车队;是年四月,建分场汽车队(1981年一分场车队撤销)。 1978年,建船队。 汽车修理: 汽车修理是本场运输业之组成部分。 1966年,成立修理组,辖于汽...
第五节 交通管理
第五节 交通管理一、人员管理 技术培训: 驾驶员培训均采用以工代训的形式。 1963年,始建汽车排。仅有驾驶员14人。 1965年,首批培训驾驶员8人。 1969年至1979年,培训人员多数为知识青年,也有极少数本场就业职工子弟。共培训汽车驾驶员145人、轮式拖拉机驾驶员319人。 1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十一章 电力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7年,无电力生产。 1958年,电力生产归分场(八五九农场二分场)领导。 1959年,四分场设农机(具)修配所,电力生产归其领导。 1964年,电力生产归生产机务科兼管,业务由修配所负责, 1969年,电力生产由农机(具)修配连领导。 1977年,设通电...
第二节 电力概况
第二节 电力概况胜利农场电力生产,经历自发低压直供、外购高压配供与自发电并存两个时期。 一、自发电时期(1958—1979.7.7) 此时期皆以柴油发电机组为电源。采用三相四线制(400V)直接供电;1970年始,部分机组除自供装机单位外,还采用升压制式 (6.6KV)向无机组单位供电。机组散...
第三节 变电所
第三节 变电所胜利变电所,位于胜利农场场部西北部,胜七公路东侧。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3平方米,属农村型变电所。 1979年7月7日16时投产运行。 该所编属胜利农场;行政受辖于供电站(科站合一);业务归属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工交处电业科。编制30人。设党、团支部。财务独立。...
第四节 电力网布局与负荷分布
第四节 电力网布局与负荷分布胜利变电所自管35KV输电线路(呈东西走向,与胜七公路并行)起自红卫变电所,终至胜利变电所,全长33公里。 10KV配电线路以变电所为中心,设五路出口,由五条干线呈放射状向全场供电。1982年末止,受电单位40个,配电变压器装机 42台(2,755KVA),动力负荷...
第五节 用电管理
第五节 用电管理一、电费管理 1、包灯制(1958—1981) 1958年至1981年,用电无章可循,任其自便,电能浪费甚巨。照明一直沿袭包灯制(即按灯头数定额收费)。随意拉、接、改线者甚多,无人问津,甚至有用大功率电热炉取暖者。逢冬季,常明灯,大灯泡比比皆是,是造成(1958年至1979年...
第六节 技术培训
第六节 技术培训1979年以前,对电力系统职工无专门培训。除个别从部队或外埠调入之专职电工外,余均为以工代训、机前示范、个别指导而成就。故理论和技术素质欠佳。 1979年,为使电力工作者适应现有生产水平,提高理论素养,培养实践能力;先后举办四期(场级)电工训练班;以《农村电工实用教材》、《实用...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十二章 通讯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7至1960年,通讯工作归饶河县邮电局管理。由徐辉刚负责。 1961年,通讯工作归四分场办公室管理。由赵英才负责。 1964年,通讯工作归工交科管理。由吴际书负责。 1967年,通讯工作归办公室管理。由赵英才负责。 1969年,农场改为廿四团,同时成立...
«
1
2
...
7257
7258
7259
7260
7261
7262
726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