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自营经济成果展
第四节 自营经济成果展 第一次自营经济成果展 1999年9月16日,农场在农贸市场门前举办第一次自营经济成果展,这次成果展共分八大类,即蔬菜类、瓜果类、花卉类、经济作物类、养殖类、食品加工类、手工业类、板报图片类。设三个展区,即成果展区、科技咨询区、便民服务区。这次共有146个参展户参加成果展出...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十章 工商管理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79年,农场设立工商行政管理科,由宋保先任副科长兼管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隶属抚远县工商局。1983年8日,成立前锋工商行政管理局,物价管理局,挂两个牌子,设一套机构,宋保先任局长,编制2人,隶属建三江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物价局。1988年11月,陈俊彦任局长,编制...
第二节 概况
第二节 概况 农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是1979年开始的。 1981年,开始对市场、执照、物价进行管理。从1988年开始设农贸市场后,集市贸易日益活跃,并先后进行了3次整顿,农贸市场由露天变为室内。1992年,农场建立起综合大市场,1998年,职工个人筹资建起了两幢商业楼,即“金太阳商城”和“前锋农...
第三节 市场管理
第三节 市场管理 一、市场贸易 农场的市场贸易在建场初期,一切商品统一由农场商业科及商店统一购统一销。自从对外开放后,市场开始发生了变化。1983年,外地商贩开始涌入农场,走街串户推销商品,在农场场部也开始出现摆摊设点,推销农副产品。1984年,场部的一些个体商贩也大部分集中在场部的南北路南面路...
第四节 执照发放
第四节 执照发放 1981年以前无营业执照登记制度,1981年发放营业执照2户。到1988年发放营业执照88户,其中全民企业6户,集体企业21户,个体企业61户。到2000年底发放营业执照381户,其中集体企业15户,个体企业366户。 执照发放表 ...
第五节 前锋综合大市场
第五节 前锋综合大市场 1992年春,农场为繁荣市场,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建起1294平方米的农贸市场,1993年春开始使用。转卖12间房屋,租赁47户,主要经营农副产品、服装、小百、鞋帽等。吸引全场和外地消费者,节日市场繁华热闹,消费者川流不息。据统计这一年销售额520万元,户均纯收入达4 ...
第一节 邮电
第二十一章 驻场机构第一节 邮电 一、机构沿革 反修营组建后,1969年,上级批准成立邮电代办所,隶属抚远县邮电局,当时命名为东风邮电代办所,编制3 人,1 名负责人,2 名业务员。1977年,农场成立后,上级业务部门将八五九民主邮电所与反修营的东风所合并在一起,成立前锋农场邮电支局,隶属建三江...
第二节 税务
第二节 税务 一、机构沿革 1971年3月,兵团供字第218号通知,转发“龙革”字76号文件规定,兵团所属单位的税收工作,统由兵团负责。税收业务由各级部门负责。农场成立后,税收工作由地方抚远县派一名税务助理员吕振林常驻前锋农场,负责税务征管和解缴工作。1996年,抚远县税务局在前锋农场设立前锋分...
第三节 农行办事处
第三节 农行办事处 中国农业银行建三江支行前锋办事处成立于1978年1月,行政管理和银行业务隶属建三江支行。自1978年到2000年,办事处的负责人先后有许家祥,窦玉华、高日斌、张晓春、毛世荣。多年来,前锋农行办事处,始终坚持执行财政金融方针和政策,坚持为农场生产建设服务,为职工家庭农场服务的工作...
编下序
第四编 政治(上)———党群系统编下序编下序 建场24年来,农场历届党委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坚持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教育,坚持做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农场经济建设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农场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党的组织、宣传、...
第一节 概况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前锋农场委员会第一节 概况 1968年12月~1971年8 月,反修营党委隶属兵团六十团党委。反修营党委下辖4 个支部,专职指导员4 人。 1971年9月~1973年8月,隶属于二十三团党委,改名为二十三团七营,当时七营党委下辖7个支部,专职指导员7人。 1973年9月~19...
第二节 机构设置
第二节 机构设置 1977年建场到1987年,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分工负责制。 建场初期,临时党委领导小组下设政工办,政工办内设有组织、宣传、共青团、工会、公安分局、文教、卫生等部门。 1980年6月14日,农场党委正式成立,党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教育科、团委、党校、工会。 1982年...
第三节 组织建设
第三节 组织建设 一、党委 1968~1976年,反修营党委成员都由上级党委批准任命,没有经过党员代表大会选举。1977年,农场组建后,当时的临时党委领导小组成员也是由上级党委批准认命的,由于领导班子配备不齐,党委工作上级指定由段成志负责。1981年3 月22日,召开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四节 组织发展
第四节 组织发展 农场党委在党的组织发展工作中,认真执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发展方针。1977年建场初期,大多数党员都是原农场的技术骨干和转业官兵,这些党员,经过实践锻炼和军队生活,政治素质好,有吃苦精神,但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术人才较少。1970年以后,有大批知识青...
第五节 党员教育
第五节 党员教育 反修营时期,党员大部分是老农场技术骨干和转业官兵及知识青年。到1980年底,全场党员达到268名。虽然大批知青党员返城,党员数量减少,但不断接收新党员。1984年底,党员298人。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场党委为了加强党员思想建设,按照上级党委的指示结合农场具体情况...
«
1
2
...
7428
7429
7430
7431
7432
7433
743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