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九节 建场20周年纪念活动
第九节 建场20周年纪念活动 1997年5月4日农场召开了一次党政联席会议,确定举行建场20周年庆祝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向场内外征集场徽、场歌活动,邀请在农场工作过的各大城市知青和原农场老领导;前锋农场精神系列教育活动;大会各项筹备工作等。农场成立以党委书记包玉清任主任,副书记冷喜、工会主席李秀...
第一节 医院简介
第三章 医疗卫生第一节 医院简介 农场职工医院是一所科院合一的综合性的医院。建于1988年,位于场部西面中心路的北侧,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2464平方米。2000年有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等临床科室6个,医技科室5个,行政管理科室4个,设有病床30张,有职工66人,...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职工医院是1977年农场成立后,在原兵团六师反修营卫生所的基础上扩大组建起来的。当时只是一个卫生所的规模,人员大部分是知识青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医疗设备,一般重一点的患者,都要送到附近的农场治疗。至1981年11月16日,才由反修营搬到场部,当年在场部东部盖了700平方米的房屋,还...
第三节 医疗
第三节 医疗 建场初期,科室尚未健全,一些医疗设备都不充足,医护人员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及农村赤脚医生来场后才转正的,没有系统正规学习,医技水平低。辅助科室还不能开展工作,X光化验只能是从事一些简单的常规工作,门诊和病房还不能分开。到1980年,病床才有6张,到1982年才发展到25张,病房与门诊分...
第四节 器械更新
第四节 器械更新 随着农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国内先进医疗设备的不断创新,农场通过企业集资一点农场投入一点等办法先后为医院的医疗器械逐步增加,为全场的人民群众治病和预防提供了方便条件。 新增主要医疗器械及设备 (1985~2000年) 表5-12 ...
第五节 防疫
第五节 防疫 农场防疫工作1979年开始。由兼职人员抓此项工作,每年都到抚远县防疫站领取防疫药品,如牛痘疫苗和小儿麻痹糖丸等。主要供给2~7周岁儿童服用,据统计到1984年,全场累计仅有256名儿童疫苗接种。1985年,农场在医院内设卫生防疫组,设专职人员2人,只做一些疫苗注射。因农场建场较晚,有...
第六节 队伍及队伍培训
第六节 队伍及队伍培训 一、医疗队伍 建场初期,农场职工医院从连队抽调一部分青年到医院工作,医务人员是15人,其中有5人是医士,其它人员全部是以工代干。1982年底,通过送往外地培训和进修学习22人,其中有5人是基层单位自己培养的,全场共有45人,其中医务人员是26人,其中医师1人,医士7人。1...
第七节 妇幼保健
第七节 妇幼保健 1982年,农场成立妇幼保健办公室,隶属医院领导,在全场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由于各方面条件不具备,只能宣传优生优育工作,后来增加妇女孕期保健工作、儿童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到1984年,初步调查,妇女儿童患病126人。并与农场工会对幼儿园开展早期试点工作,设立一名保健医定期或不定期对幼...
章下序
第四章 计划生育章下序 1977年建场至2000年,农场计划生育工作均由计划生育委员会主抓,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由农场主要领导担任,下设计划生育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卫生科科长兼任。基层各单位都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由党支部书记担任,农场计划生育办曾多次被分局评为先进单位。
第一节 节育措施
第一节 节育措施 1977年建场以来,一直坚持执行一个孩子的夫妇采取可靠的节育措施,两个孩子的夫妇采取永久性节育措施的政策。197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至1982年底降到21%。因该场在1979~1980年这段时间里,大部分青年返城,后来各地来场人员中基本上是青年成份多,年龄早已达到晚婚条...
第二节 管理办法
第二节 管理办法 1977年建场以后,农场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特别在1985年以后,实行了生育指标管理。女子满23周岁方可发给生育指标,有效地控制了计划外二胎和出生率。1990年,对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农场与基层各单位签订计划生育责任状,以保证各单位无计划外二胎,保证晚婚、晚育等各项...
第三节 奖惩制度
第三节 奖惩制度 自1977年以来,农场一直坚持一对夫妇生一个孩的政策。按照规定独生子女的7岁前享受100%的医疗待遇,7岁以后半费,并且每年为独生子女发放60元钱作为奖励,到14岁为止。从1994年7月1日开始,独生子女费的发放又延长到18岁,农场计划生育办还对不发放独生子女费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第一节 人口
第六编 社会第一章 人口与民族第一节 人口 截止2000年农场总人口11577 人(含暂住人口),建场初期(1977年)人口为2743人。随着农场事业的发展,到1985年增加到6040人。以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为突破口的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农场实施各项优惠政策,招商联合开发,人口不断...
第二节 民族
第二节 民族 据统计,到2000年底在农场境内常住人口中有9个民族,其中,汉族居多,共有11190人,占人口总数98%,少数民族共174人,占人口总数的2%。在少数民族中按人口多少为序,其分布状况是:满族94人,朝鲜族47人,蒙古族65人,回族13人,鄂伦春族3人,赫哲族1人。少数民族在农场两个文...
第一节 收入与住房
第二章 物质生活第一节 收入与住房 建场24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衣、食、住、行的条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一是工资额不断增加。1977年之前,职工基本工资为24、28、32元不等。由于“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成为阻碍农场建设的不利因素。当时曾流行着...
«
1
2
...
7435
7436
7437
7438
7439
7440
744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