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八五一○在前进
附录文征八五一○在前进 ———场庆四十周年电视专题解说词 王震将军撰文说:“什么是中国农垦创业精神呢?我以为,最重要的一是艰苦奋斗,一是勇于开拓。在今天,坚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对推动我国农垦事业以致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加速发展,仍是非常重要的。 一部艰苦卓绝的农场创业史,八五一○...
眷眷深情
眷眷深情 ———获管局二等奖电视专题解说词 穆棱河畔,缕缕春光,生机盎然。八五一○农场沉浸在迎接战友的欢乐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以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汝平、田华带队一行21人的演出分队赴老山前线慰问演出后,又风尘仆仆地来北大荒慰问1958年复转军人。 坐落在黑...
致富的金钥匙
致富的金钥匙 ———获奖电视专题解说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雨露春风,滋润着大地,吹拂着边疆沃土。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八五一○农场经济蓬勃发展。 1990年,全场已有3259户、5197人跻身于庭院经济的行列。全场的庭院经济总收入达442万元。这里的职工富裕了,他们自...
我们的乐园
我们的乐园 ———获奖电视专题解说词 完达山逶迤百里,巍巍壮观。兴凯湖碧波粼粼,涟漪荡漾。北大荒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色,令人陶醉。在东临兴凯湖,西至完达山的一片辽阔的地带里,有一条蜿蜒东流的小河,它叫穆棱河。 以铁道兵850旅番号序列命名的八五一○农场就坐落在这块土地上。 ...
通向繁荣之路
通向繁荣之路 ———获奖电视专题解说词 在完达山南麓、穆棱河畔,有一座厂房林立,绿树环抱的小城镇,这就是蒸蒸日上的八五一○农场。 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击着神州大地的每一角落。也给八五一○农场经济的腾飞注入了生机和活力。1992年这里的工业产值已由80年代初的800万元增长...
“非洲红”凝结大荒情
史话“非洲红”凝结大荒情 张祖之 步入坐落在八五一○当壁镇旅游区的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园林,一块刻有记载这项纪念工程文字说明的褐红色的“非洲红”天然大理石碑址便跃然呈现在眼前。这块“非洲红”凝结着一位当年开发北大荒的转业军官对将军此项壮举的崇敬之意和对北...
同窗仨女同获硕士学位
同窗仨女同获硕士学位 张祖之 八五一○农场机关干部的子女中,有三名同窗女友,于1989年同获硕士学位,一时被传为佳话。 这三名女友,名叫张冰、邓湘君、张平。她们的父亲都是1958年相继从部队复员转业开发北大荒的官兵,分别在机关从事政工、财会、文档工作,她们是地...
建队功臣何爱富
建队功臣何爱富 谷云海 1958年,八五一○农场十四队还是一片荒原,杂草丛生,荆棘遍地。开荒的战斗在这时打响了。开荒队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用“马架子”精神,艰难地开垦着,何爱富就是垦荒战士的一员。刚从部队转业的何爱富被分配在三分场任场长。在他的领导下,开荒队...
扫帚头打野鸡
扫帚头打野鸡 于孝坤 1970年冬,地处完达山南端的八五一○农场,飘了两天的鹅毛大雪,接着又刮起了北大荒的“特产”———大烟炮。 位于黑背山脚下的二十二队职工李顺,在家憋了两天闷得慌,便趟着一尺厚的积雪来到村西头场院上。嗬!好大的风呀,他任着西北风吹着自己,好...
野狼沟遇险记
野狼沟遇险记 李宜刚 1962年中秋的一个晚上,按照惯例,李相文又挑着两个大饭筐为机务工人送夜班饭去了。 野狼沟是狼和其它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也是李相文今晚送饭的必经之路。 李相文挑着饭筐趁月光大步流星地向前赶着,当走到野狼沟时,觉得后面的饭筐被什么东西拉住...
李若逸当年二三事
李若逸当年二三事 关明贤 67岁的李若逸,高高的个儿,一脸慈祥,一看就知道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建场初期,他才20几岁,至今已经40多年了。他对当年开发建场时的许多事至今记忆犹新。 1951年,用了很久的油罐需要刷洗。以前没干过这个活,好大个罐子只有一个口,往里...
牛三恒今昔
牛三恒今昔 孙文彬 前些年,牛三恒虽说是一名普通老百姓,但在八五一○农场一分场知名度却很高。资格老:1942年参加革命,给聂帅当过警卫员;出身好:堂堂正正的贫下中农。知青刚下乡那阵队里三天两头请老牛忆苦思甜,每场报告下来,小青年都泪眼巴几的;思想红:那年割资本主...
一捧大豆的故事
一捧大豆的故事 柳德信 卜淑芹 1960年冬天,寒风凛冽,人们在饥饿中不得不到处收集“代食品”充饥。“代食品”吃得人脸浮肿,全身无力,如果吃一顿饱饭就像过年一样。 一天,原十七队队长王润启的爱人去麦台垃圾里筛豆皮子,好回家熬“代食品”。她拿着筛子用心地细细筛着,一遍...
难忘的三十二年
回忆录难忘的三十二年 谭克信 离开八五一○农场已经8年了。回忆在农场工作的32年是弹指一挥间,可以说我把毕生最好年华贡献给了农场。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历程。我对农场的父老乡亲战友感情最深,这里的党组织培养了我,这里的群众关心支持了我,这块阵地锻炼了我,使我不断成...
人与企业同荣辱
人与企业同荣辱 傅 臣 我在八五一○农场从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已经24个年头了,24年来,我始终热爱这项工作,并执著地为之奋斗。洒了一路汗水,收获了一路果实。在这24年中,最值得回忆的,还是1986年~1992年我任党委副书记和党委书记期间,这时间农场的总产值由1...
«
1
2
...
7824
7825
7826
7827
7828
7829
783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