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发行
第三章 图书第一节 发行 1954年,成立铁骊县新华书店,隶属黑龙江省新华书店,设经理、副经理各1人,有工作人员6人,店址在县烟酒一商店南侧,房舍70平方米。新华书店承担马恩列斯、毛泽东著作、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以及大中小学课本和年画等17大类图书的发行工作。供应...
第二节 阅览
第二节 阅览 1978年10月,在原县文化图书室的基础上,成立铁力图书馆,隶属县文化科,编制6人,与文化馆合署办公,经费与文化馆统一核算。本年,对馆内2万册图书按《中国图书法》进行了分类、编目。图书采取闭架外借和馆内阅览两种形式;报刊实行半开架和全开架阅览。1979年,图书经费从文化馆划出,实行...
第四章 档案
第四章 档案 1963年11月21日,成立铁力县档案馆,隶属县委办公室,编制2人,馆址设在县委院内,有库房3间、60平方米,档案相22套。本年,从6个渠道搜集了档案资料:接收庆安县档案馆原铁力县档案3 057卷;接收庆安县钢铁联合厂档案700卷;接收县在各单位1962年档案26卷;接收部分科...
第一节 表演团体
第五章 文学艺术第一节 表演团体 铁骊业余京剧团 成立于1946年,由县城内工商业中的京剧爱好者组成。演出的剧目有:京剧《逼上梁山》、《武家坡》、《群英会》、《借东风》等,兼演过话剧《钢铁战士》、《血泪仇》及歌剧《兄妹开荒》、《白毛女》等。1951年年末剧团解散。 铁骊县评剧团 成立...
第二节 文艺创作
第二节 文艺创作 一、文学创作 散 文 本县散文作家门瑞瑜,于1954年7月在铁骊农场开始从事创作生涯,作品以散文、报告文学见长,多在《人民日报》、《散文选刊》、《散文》、《八十年代散文选》、《当代中国作家散文选人《最佳散文选》、《当代中国游记选》等报刊上发表。结集出版了《漠河白夜》、《游...
第一节 广播
第六章 广播电视第一节 广播 县广播站 1956年,成立铁骊县广播站,隶属县文教科,编制4人,站址设在现邮电局处。主要机器设备有TY/250-1000扩大机和苏联产波罗地海接收机。本年,架设铁力镇内广播线路250米,安装大喇叭3支,小喇叭30支。1958年,新增国产TV250/1000配套...
第二节 电视
第二节 电视 电视转播台 1974年6月,省拨50瓦黑白电视差转发射机。1977年10月,自做自坚电视铁塔及拉线,11月11日完工。12月,差转机开始转播,收5频道发2频道。1978年11且,立干扰台铁塔铁线。12月,调试机器开机,功率为1 000瓦。1981年9月,县政府及铁力、双丰、桃山...
第一节 文物
第七章 文物 遗址 名胜第一节 文物 石钺 1972年,双丰镇公社建国大队第三生产队出土石钺1枚,经黑龙江省博物馆鉴定,系原始社会晚期石制工具,已存省博物馆。 铜锅 1985年,神树镇石长村千呼兰河左侧500米处,出土方铜锅一口。锅呈圆底、鼓腹、敛口,锅口有六*耳,直径47厘米、壁厚...
第二节 遗址
第二节 遗址 古 墓 双丰林业局茂林林场附近有古墓1座,立有石碑,高1.9米,宽0.9米,中间刻“万古流芳,永垂不朽”字样,旁侧小字为:其碑之“太公受奉已成土居佳”吉林怀德县北距城八十里三教寺口人,同治庚五(午)年□□曾祖父母□□相继而世□□其父吾叔□□光绪□□□□子孙,水世不忘□□。四年久风化...
第三节 名胜
第三节 名胜 桃山古洞 亦称桃山洞,位于县城东南12.5公里的桃山北坡,距山顶6.5米。古洞有大小两个洞口,外部大洞口斜长方形,横宽11米,斜高23米。从洞口跃上高1.5米的台阶就到了小洞口。台阶长16.7米,由块石堆成。小洞口呈圆形,横向直径2.1米,纵向2.4米,洞内呈螺旋趋势自有向左弯曲而...
概述
第二十篇 卫生概述 解放前,铁力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极为落后,许多传染病、地方病、常见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人们一旦患上天花、鼠疫、伤寒、麻疹、破伤风、产妇的产褥热和其它内、外科急症,多数没了性命。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组建了县、乡医疗、卫生机构。1951年成立了中西医联合诊所,1952...
第一节 医疗单位
第一章 医疗第一节 医疗单位 一、个体诊所 1938年,境内有个体中医诊所3个,西医诊所1个。即水发东诊所,医生孙洪贵;和发东药局(诊所),医生张修林;光普诊所,医生马光普。西医诊所、医生曹丹忱。1939年增加了英华诊所(西医)、医生孙英华,于1944年停业。1945年又增加了两个西医诊...
第二节 医疗队伍
第二节 医疗队伍 民国初期,铁骊定居人口较少,无固定医生。民国8年(191年),中医张修林从山西来铁骊行医,至1945年县内有中医12人。1941年,县立病院有西医内科、外科医师4人,护士5人。1952年后,国家陆续分配医学院毕业生来铁骊工作,从此医疗队伍逐渐发展壮大。1966年,县、乡镇医疗队...
第三节 医疗技术
第三节 医疗技术 中 医 科 1965年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以门诊为主,1974年,本县选送8名医师参加省、市中医进修学习后,县人民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配合西医治愈了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结核性脑膜炎、小儿中毒性肺炎等疑难病。1984年,具中医院外科对一般性骨折患着采用徒手复位,X光拍片...
第四节 医疗制度
第四节 医疗制度 合作医疗 1969年,年丰公社爱国大队和工农公社前进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是给社员报销一定比例医疗费的新医疗制度。资金由生产队公益金和社员个人各筹一半,一般每年每人集资3至5元。1974年,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全县合作医疗工作会议后,在桃山召开合作医疗现场会。是年,有21个...
«
1
2
...
11682
11683
11684
11685
11686
11687
1168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