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药店
第二章 医药第一节 药店 民国初期,铁骊境内多从绥化、庆城来的散医卖药。民国8年( 1919年),张修林从山西省介休县来铁骊开设和发东药局,诊病兼卖中药。伪满康德元年至伪康德6年(1934年至1939年),境内增设了德发、同盛祥、庆和盛、延寿堂、锦和盛等药店(房)。 1947年10月...
第二节 制药
第二节 制药 民国时期,城内和发东药局,德发。同盛祥、庆和盛、延寿堂、锦和盛等药店(房)开始自制一些。一卜成药,在本店自行销售。1915年“九.三”后,大众药房、志和盛、德庆祥。积盛成、延寿堂儿处私人开设的药房都能自制部分中成药,但大多达不到质量要求,且产品数量也不多。 1956年,县药材...
第三节 药政管理
第三节 药政管理 1934年,由伪县公署警务科卫生股管理药商,办理申请开业手续,发给营业执照,检查药品质量。1938年,药商由伪县公署行政科保健股管理。1951年4月,成立铁骊县药品管理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卫生科。1979年,成立县药品检验所,负责全县的药政管理和药品检验工作。1985年,所内增...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第三章 防疫灭病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一、疫情管理 伪满时期,县公署警务科卫生股负责疫情管理。伪康德5年(1938年)3月伪民生部公布《法定传染病预防法则细则》,规定鼠疫。霍乱、赤痢、伤寒、副伤寒、麻疹、天花。猩红热为法定传染病;规定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回归执为指定传染病。“细则”...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一、克山病防治 民国与伪满时期境内曾有克山病发生,但没有采取任何防治措施。 1947年,经县立医院治疗的急型克山病人达1d5人,其中男1工人,女134人,死亡14人。1948年发生25人,死亡人7。1949年发生36人,死亡10人。1950至1954年没有发病。1...
第三节 结核病防治
第三节 结核病防治 1954年4月,县人民医院对铁骊镇内4所中、小学4 800名学生进行卡介苗接种。1969年,对2 100名15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接种。1973年,除了对29150名15岁以下儿童卡介苗接种外,还配合伊春地区林业结核病防治院完成了2500人份的皮内卡介苗接种。1978年,对9...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 1970年,县农具木器厂制胶车间的两名工人发生苯中毒住院治疗。1971年以后县卫生防疫站购置了简单的器械,在夏季对某些高温作业环境进行了辐射热测定,提出了改进意见和防护措施。 1978年,卫生防疫站购置了常用的医疗仪器,开始了劳动卫生调查和职业病普查工作。全年对接触铅作...
第一节 妇幼保健
第四章 卫生保健第一节 妇幼保健 推广新法接生 1950年,县卫生科举办新法接生培训班,培训接生员12人,1951年培训53人。1954年始,城镇街道和农村管理区成立接生站,实行无痛分娩。1955年8月,推广四区接生站产前检查,产后访视的新法接生经验。1957年县妇幼保健站建立后,新法接生...
第二节 公共卫生
第二节 公共卫生 1949年,县卫生防疫委员会成立后,组织医务工作人员分片包干,深入城乡,进行讲卫生的宣传教育,动员群众清扫环境,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953年,全县利用各种形式发动群众,开展以清除垃圾粪便,改善水质,整修厕所为重点的卫生清扫运动。1953至1954年,全县城乡新修厕所8 ...
概述
第二十一篇 体育概述 民国4年(1915年),置铁骊设治局后,境内人口逐渐增多,各种体育活动也随之开展起来。项目多为踢行头、踢建子、摔跤、跳绳等。伪康德6年(193年),在全县8所学校中开设了体育课,项目以篮球、田径为主。 新中国建立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
第一节 机构
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第一节 机构 体育运动委员会 1956年,成立铁力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县文教科负责。1958年庆(安)铁(力)合县,撤销铁力县体育运动委员会。1962年恢复铁力县制后,县文教科设1名体育视察员,负责全县的体育工作。1971年,成立体育办,1973年7月恢复铁力县体育运...
第二节 设施
第二节 设施 县人民体育场 1945年,于县政府门前建广场一处,占地1.5万平方米,做为全县群众集会及开展体育活动的场所。场内设有篮、排球场地。1956年冬,场内又增设滑冰场,开展冰上运动。 1970年,县政府在建设大街东段南侧辟建60 643平方米体育场。1978年,于体育场北端建筑了体...
第一节 体育课
第二章 学校体育第一节 体育课 中华民国时期,全县有3所小学,每周设2节体育课,内容多为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游戏、打跑球、丢手帕、踢建子、跳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体育受到重视。部分学校配备了兼职体育教师,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 1953年以后,全县各小学贯彻国务院...
第二节 课外体育
第二节 课外体育 1956年,全县中小学普遍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劳卫制锻练标准分为少年级一级二级3个级别,对达到劳卫制及格标准的授予劳卫制证书证章。1959年,全县中小学生达到劳卫制标准的人数占推行劳卫制学生总数的30%。1963年至1966年,县一中、四中均有课外训练...
第一节 城乡体育
第三章 群众体育第一节 城乡体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乡群众体育活动项目仅有篮球、田径等体育项目。1955年,全县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工间操活动,参加这一活动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80%。是年10月中旬,县总工会、县文化科、团县委联合举办了全县职工球类比赛。其中篮球队17个,排球队11...
«
1
2
...
11683
11684
11685
11686
11687
11688
1168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