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七节 成人教育
第七节 成人教育 946年初,本县在城内各街道、农村各村屯办夜校、办妇女识字班,以能者为师,开展识字运动。1950牛,成立铁骊县农业余教育委员会。1951年11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冬季农民业余教育工作》指示。是年,全县有农民夜校55处,初级班63个,高级学习组3个,初级学习组52个...
第八节 少数民族教育
第八节 少数民族教育 境内少数民族多为朝鲜族,本县的少数民族教育,亦指朝鲜民族教育。 小 学 伪康德元年(1934),县内始建1处朝鲜族小学。到1952年,全县共有朝鲜族小学12处,20个教学班,学生1 053人,教师35人。1985年,全县有朝鲜族小学8处,43个教学班,学生636人,教...
第九节 特种教育
第九节 特种教育 聋哑学校 1966年,在铁力二小学办聋哑班,有学生30人,教师2人。1969年,成立铁力县宏尸战校(伊春市聋哑学校的前身),校址设在铁力县木业社院内。开设语文、算术、木工、体育、图画课,教材采用普通小学课本,学制8年。1970年5月,伊春地区接管铁力县宏声战校,改校名为伊春地区...
第一节 队伍
第二章 教师第一节 队伍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全县官办学校仅有教师2名。民国19年(1930年),随着学校的增加,教师增至13人,其中,私塾教师6人。教师的文化程度多为中师水平。到1944年,全县共有25人。其中师范毕业12人,中学毕业6人,高小毕业7人。1949年,全县有教职工6...
第二节 进修
第二节 进修 1962年 10月,成立铁力县教师进修校,年内有教职员工9人。进修校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停办。1972年,恢复铁力县教师进修校。1973年至1974年间,进修校共办2期教师短训班,时间均为半年,共培训48名教师。1978年,县进修校办英语培训班,学习时间半年,培训学员40人...
第三节 工资
第三节 工资 民国4年(1915年),教师月工资约银10.8两,合大洋15元。1923至1924年,因胡匪蜂起,到处骚乱,学生减少,办学经费难筹,所以,积压教师薪值达20个月之久。1931至1945年,伪满期间,教师平均月工资35元,高者50元,低者25元。 1947年,教师工资以米为...
第一节 教学设备
第三章 设备与经费第一节 教学设备 民国及伪满洲国时期,县内学校除桌凳黑板外,无其他教学设备。伪满洲国时期,县城内兴隆街国民优级学校仅有一副木制篮球架和单双杠各1副,草泥结构校舍,学生桌凳破烂不堪,教学挂图仅有东北略图,1949年,全县29处学校都添置了桌凳,黑板,讲台,并维修了教室。19...
第二节 教育经费
第二节 教育经费 民国3年(1914年)9月至民国4年(1915年)4月,铁骊设治局共收学银3 443两,支出银550两,存银2 892两。被警费占用学银727两,实有银2 165两。1915年5月至1916年4月,全县3所学校共支出学银2 724两,合8742吊898文。学银被警费移用1 03...
第一节 勤工俭学
第四章 勤工俭学改善办学环境第一节 勤工俭学 1946年,铁力县民主政府向各小学下拨校田,做为学校的劳动生产基地。1949年,全县29处学校共有校田82.35垧,其中,水田17.4垧。 1958年,县委在铁力一中召开了“学校工厂化,学生亦学、亦农”的现场会,之后,全县中小学迅速开展了...
第二节 改善办学环境
第二节 改善办学环境 1957年以前,铁力一中校舍是伪满时遗留下来的破旧砖记房。夏季漏雨,冬季透风。1957年,县财政集资兴建了有二层主楼的新校舍。1963年,全县维修、更新各中学校舍29 963平方米,修建校园铁栅栏2 050延长米,增添学生课桌、课椅5 000套。1980年,全县有3所中学安...
概述
第十九篇 文化概述 早在民国时期,有少数外地艺人来本县演野台戏,唱二人转,说大鼓书等。民国18年(1929年),有个叫“四季红”的戏班子来铁骊唱二人转,演出的剧目有《西厢》、《蓝桥》、《黄氏女游阴》、《浔阳楼》、《阴魂阵》、《古城会》等。到伪满时期,相继有江湖艺人来县内要戏法、唱皮影、拉洋片...
第一节 机构
第一章 群众文化第一节 机构 文 化 馆 1949年11月设铁骊县民众教育馆,隶属县教育科,有馆长1人,馆员1人。馆会为4间草盖砖房,建筑面积60.7平方米。1950年,铁骊县民众教育馆改称铁骊县文化馆。1957年工作人员增至9人,馆内设文艺、美术和图书阅览组。是年,添置了部分民族乐器、演...
第二节 活动
第二节 活动 1950至1956年,为配合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社会主义改造及农业合作化等运动,本县先后开展了板报、广播、幻灯,展览、图书阅览、文艺辅导等项文化活动。 1953年,全县举行首届群众文艺会演,参加演出236人,演出节目120个。其中吴玉莲等12人演出的朝鲜...
第一节 电影管理
第二章 电影第一节 电影管理 电影管理站 1963年初,成立铁力县电影管理站,隶属县文教科,编制3人,下辖1个电影放映队。其主要业务是负责管理全县城乡电影的发行和放映工作。该站所属电影放映队由绥化电影分公司直接供片。本年共安排影片13部。 1964年,电影管理站同县电影院合署办公,一...
第二节 电影放映
第二节 电影放映 电影院 1956年,在县城南门外路西,建一处二楼大礼堂,面积1 200平方米,座席(长条凳)700个,供集会和演出用。1964年,将大礼堂改为铁力县电影院,编制7人,同管理站合署办公,业务归电影管理站指导,党务、行政隶属县文教科。管理站设站长1人兼任电影院经理。放映设备为...
«
1
2
...
11681
11682
11683
11684
11685
11686
1168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