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生物资源
第五章 自然资源第一节 生物资源 禽 类 乌鸦、喜鹊、麻雀、啄木鸟、老鹰、布谷、大雁、野鸡、红颏、野鸭、百灵、苏雀、云雀、油拉罐、燕子、红马料、烙铁背、白眉、鹞子、大鹊、鹌鹑、三道眉、黄眉、留分秋、沙半鸡、猫头鹰、...
第二节 矿产资源
第二节 矿产资源 县内矿产资源丰富,以非金属矿产居多,主要有: 高岭土、钾长石、石英砂 分布于讷谟尔河南岸,仅全胜乡孟照君屯附近的0.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原矿砂(干矿石)储量即达759万吨。该矿属于浅湖相沉积的共生矿,石英砂...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县内规律性的自然灾害为春早、夏涝、秋早霜。一些年份还夹杂着水、风、雹、虫、霜、雪等灾害。
第一节 旱灾
第一节 旱灾 据1954年至1980年27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程度不同的干旱就有22年,可以说是十年八早。其中夏旱11年,占干旱年份的50%。在夏旱的年份中,有7年是春旱加夏旱。干旱严重造成灾害的有四年。平均每年受灾面积达百万亩以上,占播种面积的27%,粮豆减产幅度达5.6——39.2%。 ...
第二节 涝灾
第二节 涝灾 县内地形复杂,水笸箩地块易受内涝,江河套地易受水淹,岗坡地块易受暴雨冲刷。据1954年至1980年27年的记载,有10年发生夏涝,占34.5%。其中有3年为严重夏涝,占9.4%,即十年一遇。3个夏涝年份平均每年受灾面积达91.7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3.9%。粮豆减产幅度在5.6...
第三节 霜灾
第三节 霜灾 讷河县地处中高纬度,作物生长期短,遇到低温早霜年份,大田作物受害严重。据1954年至1980年27年的积温资料统计,比常年平均值低50度以上的年份有1957年(—1108.1℃)、1969年(—59.6℃)、1972年(—116.1℃)、1976年(—52.2℃)等4个年份,是...
第四节 风灾
第四节 风灾 县内农区森林覆被率低,春季常受蒙古低压影响,大风次数多,风沙大。据1954年至1980年27年的气象资料统计,风害比较严重的有6年,占22.2%,为五年一遇。这6年风剥成灾面积达2115000亩,平均每年353...
第五节 雹灾虫灾
第五节 雹灾虫灾 县内有三条主要雹线。北部的老莱镇;东部的龙河镇、友好乡;南部的同心、通南、和盛、同义等乡镇。1949年至1982年,共遭严重雹灾12次。局部受雹灾年年皆有。 民国6年(1917年)7月7日,拉哈站东南七、八里处遭受雹灾,受...
第一节 位置面积
第二篇 建置第一章 地理位置第一节 位置面积 讷河县隶属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位于小兴安岭西麓,松嫩平原北端,齐齐哈尔市区北部。北靠嫩江县,南邻依安、富裕县,东与德都、克山县接壤,西以嫩江与甘南县、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分...
第二节 区域演变
第二节 区域演变 清初,县境属布特哈。布特哈,满语为“虞猎”,汉语译为“打牲处”。康熙四年(1665年),清政府将迁入这里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部众编“佐”。康熙十年(1671年)设立布特哈八旗,总部落称布特哈打牲部落(亦称黑龙江打牲处)。他们平时以打牲为业,岁贡貂皮,担负旗役,战时则荷...
第一节 设治前沿革
第二章 历史沿革第一节 设治前沿革 远在一万年以前,讷河县境北部清和屯附近的山顶上就有人类活动。已发掘的大量打制石器证实,此地属嫩江流域旧石器时代遗物点。距今3000多年的著名白金堡文化类型遗址之一——二克浅乡敖包山,也是我们的祖先生活繁衍的地方。 商周时期,县境为秽貊族系生活地区。...
第二节 政治后沿革
第二节 政治后沿革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下辖佐领97员,衙署在嫩江右岸的宜卧奇后屯。乾隆年间,布特哈总管为墨尔根副都统所辖。光绪二十年(1894年)布特哈总管升副都统,衙署移入博尔多站。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第一节 清末行政区划
第三章 行政区划第一节 清末行政区划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西布特哈分治后,东布特哈总管衙门实行旗屯制,置满洲正黄、正红、镶白、正蓝、达斡尔镶黄、正白,索伦镶红、镶蓝八旗,按姓氏落居计62屯,由总管及八佐领管辖。其屯落分布为...
第二节 民国行政区划
第二节 民国行政区划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内务部颁发《地方自治试行条例》,行政区划改以区为单位。但因当时政令不一,县行政区划仍沿旧制。民国6年(1917年)始置区,全境共设6个行政区,辖292个屯。 第一区,南由靠山电起北...
第三节 伪满行政区划
第三节 伪满行政区划 伪大同元年(1932年),县内一些较大的村改为镇,统称都市,有讷河县城、拉哈站、通南镇,讷南镇、龙河镇。翌年6月,将民国时期的6个数列区改为地名区,并实行保甲制。全县划为6个区,22个保,205个甲,608个...
«
1
2
...
12147
12148
12149
12150
12151
12152
1215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