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生产人员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生产人员,在1952年建立第一个国营拖拉机站时有70人,到1985年 末,已达274408人,其中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4378人,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1515人,农 村集体农机人员11355人,农村个体农机人员257160人。 ...
第三节 修造人员
1954年建成黑龙江省克山古城拖拉机修理厂,有职工35人。到1985年末,农业机械修造 人员,已达29782人。其中97个市县农业机械修造厂,国家职工21150人;409个乡镇农业机械 修理厂,国家职工4956人;117个乡镇集体农业机械修理厂,人员1088人;184个村集体修理 间(组),人员...
第四节 供应人员
1954年9月,黑龙江省农业厅在拖拉机站管理处内设立了农业机械物资供应组,职工3人 。1956年4月,将农业机械物资供应组,改为农业机械物资供应站。1958年撤销。1959年6月 ,省农业厅成立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物资供应站,10月移交给农业机械厅。1960年2月,省农 业机械厅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
第五节 科技人员
一、科研单位 1958年建立的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年末有职工65人。行署(市)于1959年开始 建立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当年6个专署(市)有5个先后建所,年末共有职工82人,县于1959 年先后建立了15个农具研究所,年末共有职工130人。到1985年末,省属所增到6个,行署( 市)...
第六节 教职人员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厅,在1959年11月,接收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厅划归的哈尔滨农业机械 化学校后,到1985年末,有3所省农业机械化中专学校、2所行署(市)农业机械化技工学校 、5所行署(市)农业机械化干部学校,74所市、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合计教职员工1879人。 ...
第七节 安全监理人员
黑龙江省农村的农业机械系统,从1980年4月开始,在省、行署、市、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机管处(科、股)内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一套人马,两个牌子。 1981年,省、行署、市、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内都单独成立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年末 共配备监理人员264人,其中省站4人,行署、市站33人,县...
后 记
《黑龙江省志·农机志》,以本省各个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革为背景,以农 业机械化为中心,记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依据现有的历史资 料,叙写了农机的缘起。传统的旧式的手工操作农具,上溯到石器时期;现代化的农业机械 ,则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开始记述,下限为198...
《黑龙江省志·农业志》编委会
顾 问:韩世才 钟光天 主 任:王恩山 副主任:高忠江 张树元 委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林田 王碧君 王增志 孙凤舞 刘彦东 刘恩贵 朱绍斌 李镇卿 吴尔奇 杨荫堂 张...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责任副总编:蒋惠群 责任编辑:(以姓氏笔画为序) 吕慧芬 宋静智
《黑龙江省志·农业志》编辑人员
主 编:徐健民 副主编:贾宗谊 毕为人 孙向德 王碧君 张 权 李喜第 伊贵斌 撰稿人员:(以本志篇章节顺序排列) 徐健民 贾宗谊 富永业 朱祥康 吕 良 王喜春 李喜第...
概述
黑龙江地区位于祖国东北边疆。繁衍生息在这片广袤富饶土地上的古先民们,早在新石 器时代晚期,已经从采集、渔猎为生的游动生活,向从事养殖种植的定居生活过渡,开创了 原始农业。种植业逐渐成为定居部族的主要营生。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变迁和 社会演进,农业历经兴衰起落。各族劳动人民,在沧桑变...
第一篇 农业生产条件
黑龙江省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无霜期短,但日照时间长,光资源丰富,基本可以满 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全年降水量400—600毫米,70%的降水量集中在农作物生长的6—9月, 峰值在7月和8月,此期正是高温季节,水热同季,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全省地下水资源 比较丰富,水质较好,埋藏深度较浅,平原地...
第一章 气候
黑龙江省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根据气候变化规律安排农事活动。如农村流传 的“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紧赶慢赶,忙种开铲”和“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等谚语,基本反映了本省农事活动与 气候变化的联系。
第一节 温度
黑龙江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少部分属于寒温带,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春季气旋 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幅度大,易出现霜冻,损伤禾苗;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气候 温热;秋季天气晴朗,降温急剧,全省从北到南,早自8月中旬,晚到9月末就相继降霜。无 霜期最长的南部地区不过150天左右,北部的大兴安岭、...
第二节 降水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由东向西递减。由于地形的影响,山地降水量多于 平原,迎风坡降水量多于背风坡。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50毫米, 在小兴安岭南部的伊春附近及东部山地南部的尚志一带,形成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在650毫米 以上。西部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只有400—...
«
1
2
...
3405
3406
3407
3408
3409
3410
341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