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节约能源
黑龙江省气候严寒。千百年来,人们既用柴生火做饭,又用柴烧炕取暖。柴是农村不可 缺少的能源物质。过去农村用的多是没有炉篦子的大锅灶,炉堂容积大(0.12立方米左右) ,吊火高度大(大于27厘米),灶门和喉门也过大,热效率仅为8—10%。炕多是四洞土坯炕 ,炕面受热面积小,温度不均匀,保温蓄热性能差...
第二篇 农业经济制度
黑龙江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文化进步、民族融合、 社会变迁、政权更迭,先后形成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具有显著民族特点的农业 经济制度。 据考古资料,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000年前,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一些先进部 族,已出现原始公社制农业。土地为氏...
第一章 封建制农业经济
黑龙江地区封建农业经济制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演变。农业经济制度的核 心是土地制度。随着社会的变迁,先后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土地占有制:清代中期以前的各封 建王朝,土地主要归皇朝占有,支配权属最高统治者。同时也存在少量的私人占有土地。清 代中期以后,土地逐渐转化为私人占有,自主经营。土地占有...
第一节 皇朝占有土地
清代中期以前的各封建王朝,土地主要归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所有,由其任意支配 。由于执政民族自身进化程度和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其支配土地的方式、经营土地的策略 也有所不同,农业经济各具民族特征。 一、设置州县,督导民耕 公元7世纪,以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渤海国,土地和人口基本都由封...
第二节 私人占有土地
一、私有土地制度的形成 黑龙江地区自渤海国以后的各封建朝代,都曾出现过私人占有土地的形式。但由于受皇 朝占有土地制度的限制和政权的更迭,没能得到发展。直到清朝中期后,朝廷腐败,国力贫 弱,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频繁入侵,丧权失地,清王朝经济日绌,被迫逐渐废除“ 封禁”,放垦官荒,寻求...
第二章 殖民地农业经济
清代初期,黑龙江地区就屡遭沙俄帝国主义侵略。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三省,黑龙江省沦为殖民地,遭受长达14 年之久的殖民统治。广大农民深受殖民者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大量土地资源和农 产品被掠夺,农业经济遭受严重摧残。
第一节 殖民者掠夺土地和农产品
一、掠夺土地 19世纪中叶以后,沙皇俄国就把黑龙江流域作为其主要的扩张目标,屡次以武力入侵。 从1850年起,强行占领了黑龙江口的庙街。1853年把黑龙江下游地区包括库页岛等地置于其 军事控制之下。18541857年3年间,在黑龙江左岸和乌苏里江右岸的中国领土上建立军人村屯 和移民屯垦。...
第二节 汉奸地主吞并土地剥削农民
一、吞并土地 东北沦陷时期,许多大地主与侵略者相互勾结,充当汉奸,在日伪各级政权机关中担任 要职,依仗日伪势力侵吞土地。据《土地改革运动》资料记载,伪满洲国的国务总理张景惠 、大臣李绍庚、吕荣环、熙洽等大汉奸,都在双城县占有大量良田。由二地东或管事的代为 管理,租给农民耕种。农民不但受汉...
第三章 土地制度改革
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光复了的黑龙江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 继设立黑龙江、嫩江、松江、合江和绥宁(牡丹江)5个省。各省党组织和政府,认真贯彻中 共中央关于“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领导从日本殖民者蹂躏下解放出来的劳苦大 众,开展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基本任务的土地改革...
第一节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一、没收分配敌伪地产 黑龙江地区土地改革从处理敌伪地产开始。中共中央东北局1946年3月20日《关于处理日 伪土地的指示》指出:“所有东北境内一切日伪地产的开拓地、满拓地以及日本人和大汉奸 所有土地,应立即无代价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所有”。各省党工委按照这个要求,在 领导群众剿匪除霸...
第二节 实现耕者有其田
一、平分土地 在没收敌伪地产和清算斗争的基础上,各地根据《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要求,从1947年 11月起,全面开展平分土地,建立新的土地所有制。在平分土地之前,各省均按照党中央规 定的阶级政策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划分阶级成份的标准。黑龙江省规定:凡是在土地 改革前占有较多较好的土地,...
第四章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
黑龙江省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主要是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经过对农业社会主义改 造而形成的集体所有制农业经济和建立国营农(牧)场发展起来的全民所有制农业经济两种 形式,这两种所有制奠定了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 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入进行农村经济...
第一节 集体所有制农业经济
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后,党和人民政府及时引导广大翻身农民走互助合作、集体化的道路 。经过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于1956年2月完成了对 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 决议》,全省农村用1个多月的时间,于同年9...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农业经济
1947年建立的第一批国营农场,是黑龙江省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 农业经济。这种新生的农业经济,3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下,随着国营农场的 开发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省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85年,全省已建起包括 省农场总局领导的国营机械化农场,省劳改局领导...
第三节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一、集体所有制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1981年,嘉荫县在县委的默许下,在红光、保兴、向阳、沪嘉公社的14个贫困队,实行 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1982年,部分地区的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在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指 引下,在安徽、四川、贵州等省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经验的鼓舞下,又有杜尔伯特蒙古族自 治县...
«
1
2
...
3407
3408
3409
3410
3411
3412
341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