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篇 农业生产
黑龙江地区农业生产约有4000年的历史。但直到清代中期,基本处于人烟稀少,生产力 薄弱,技术落后,开发缓慢的状态。清代末期和民国初期,随着移民大量迁入,开发土地的 规模逐渐扩大,播种面积日益增加。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入黑龙江地区,农 业生产遭受严重摧残。1945年8月,日本侵略...
第一章 生产演变
黑龙江地区早期农业生产,从使用粗笨的石器、骨器工具锄耕,缓慢地进化到耦耕,历 经了漫长的原始农业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再经千余年的曲折演变,发 展到当今机耕和畜耕并用的时代,生产进展大体是,辛亥革命前的农业生产发展很慢。民国 初期,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沦陷时期,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摧...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的农业
1963年,在宁安县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出土了石斧、砍伐器、石刀、石锛、骨凿和鹿角 锄等农业生产工具。这些农业生产工具证明,这里的古先民们,在距今4000多年的时代,已 经学会使用石器和骨器工具砍伐树木杂草,开荒种地,并已掌握锄耕技术。历经后世长期生 产劳动积累的经验和中原等地传入先进生产技术,到...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农业
一、民国初期(1912—1931年) 中华民国建立后,在黑龙江地区推行移民垦殖政策。1914年(民国3年)设立垦荒局,从 事测量和调查可耕土地等事务。同时还设立了清丈兼招垦局,实行放荒、招垦、清丈同时并 举的方针,大规模移民垦荒。到1930年(民国19年)西部地区放荒7641万亩,东部地...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农业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把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土地改革和农业社 会主义改革的胜利完成,以及科学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特别是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使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30多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恢复和发展阶段(1950—1958年) ...
第二章 生产布局
黑龙江省早期的农业生产,基本上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安排种植作 物。到清末的大开发期,逐渐扩大出售产品的生产,农家把市场需要也作为安排生产的一个 因素,增加或减少某些作物的种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党和人民政府根据 经济建设和改善提高人民生活的需要,要求各地结合当地自然...
第一节 作物分布
随着生产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变化,农作物的种类不断增加,生产布局不断发 展变化。 一、农作物的种类和分布 据《后汉书·夫余传》、《魏书·乌洛侯传》和《北史·勿吉传》等史书记载,从公元 前206年—公元589年(西汉到南北朝时期)居住在嫩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黑 龙...
第二节 种植区划
为使种植业生产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贯彻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加强农业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按照“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适 地适种,发挥主产作物优势”的方针,制定了农作物种植区划,调整了农作物结构。 一、进行农作物区划 1979年,黑龙江省农业...
黑龙江省种植业区划示意图
第三节 商品粮基地
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商品量大、商品率高的巴彦、绥化、海伦、讷河、黑河、 逊克6个县(市)为国家商品粮基地试点县,在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一、商品粮基地县建设投资 1983—1985年,国家和省共投资6812.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00万元。这些投资主要用 于农业...
第三章 面积产量商品量
黑龙江省开发较晚,生产水平较低。新中国建立时的1949年,全省粮豆薯播种面积为81 30.2万亩,粮食总产量577.5万吨,亩产74.5公斤,商品量98万吨。随着耕地面积逐年扩 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粮食的总产和单位面积产量及商品量不断增加。到1984年播种面积扩 大到11032.8万亩,粮食总产...
第一节 播种面积
据史料记载,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黑龙江地区耕地面积为2038万亩。到1930年 扩大到8763万亩,比清末增加6725万亩,增长3.3倍。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8721万亩,占 99.5%。东北沦陷时期,播种面积波动较大。1932年为9320万亩。1934年下降到6056万亩, 减少35%...
第二节 粮豆薯产量
黑龙江省的农作物产量很不稳定。据《满洲农产统计》载,1929年全省粮豆薯总产量为 749.8万吨。1930年为759.5万吨。日本侵略东北后的1934年,下降到397.1万吨,比1930 年减少362.4万吨,下降47.7%。以后一直徊徘在500—600万吨之间。 新中国建立以后,粮豆薯...
第三节 粮豆商品量
民国时期,黑龙江省已成为粮食大宗出口的地区,粮食的商品率很高。据《黑龙江通志 采集资料》,1915年(民国4年)绥化县“全境田亩29万余垧,历年产额甚夥。洋商每届秋冬 购买粮石络绎不绝。而出口以小麦、元豆为大宗,每岁输入欧西各国者不鲜”。1917年(民 国6年)安达县小米商品率达44%,小麦90...
第四节 农业产值
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1949年全省农业总产值 为12.32亿元。到1985年增加到114.31亿元,比1949年增长8.3倍。农业总产值指数按可比 价格计算,以1949年为100,1985年为420.7。
«
1
2
...
3408
3409
3410
3411
3412
3413
341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