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卫生事业发展概况初创时期 建场初期,卫生条件极差,无任何医疗设备,绥滨及附近农村也无医务人员。土改前曾有几家私人诊所,土改时被封。有病以偏方治疗为主。 1948年麦收期间发生了一次食物中毒,患病40余人,由于农场无医无药,情况十分危急,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于当时绥滨县兽医诊所的...
第三节 医务人员培训
第三节 医务人员培训对医务人员培训分三种方式: 一、自己培养 1、1958年,办了一批25人的卫生员学习班,时间2个月。 2、1957~1960年,每年办一期新法接生培训班,每期学员10~ 20人 3、1969年,办“红医班”一期,学员40余人,时间3个月。 4、1970—1983年,...
第四节 医药及管理
第四节 医药及管理50年代,管理水平不高,对药的管理缺乏经验,中、西药局、药库不分,分工不明确,各队领药可直接在药局领取,账目也只局限于数量统计,药库经常搬迁。 1959年,成立制剂室,设备极简陋,有个高60厘米,直径30厘米的蒸馏器,制剂时烧木炭,用水要自己挑,制剂的品种也较单一、质量无法检验...
第五节 妇幼保健
第五节 妇幼保健建场时,无接生员。有的孕妇在分娩时,只好到附近农村请接生婆,由于旧法接生,危害大,新生儿破伤风占新生儿总数的70%,在群众中流传着:“三天风、四天惊、七天不扔八天扔”的顺口溜。产褥热的发病率也很高,严重地威胁着妇女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从1957年开始,连续四、五年办接生员训练班。19...
第六节 计划生育
第六节 计划生育农场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从1965年开始的。当时东北农垦总局号召计划生育。场党委副书记刘继全带头作了绝育手术,其他党员干部也都积极响应号召,有些老职工已深受孩子多、负担重之苦。所以,这一次提倡计划生育很容易被群众接受,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第一批做男扎19例,女扎数例。以后又接连做了几批...
第七节 卫生防疫
第七节 卫生防疫建场初期,寄生虫病、地方病(克山病、地甲病、大骨节病等)发病率很高,尤其以克山病、狂犬病为著,另外肝炎病、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很高。 1956年,场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通过广播讲话,张贴卫生公约等形式大造声势。1957年,各队配备了卫生人员,对全场的卫生防疫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打...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三章 文化第一节 机构沿革农场初期,文化工作无专门机构。1958年归党委宣传部兼管,部长田德雨。1963年,文化活动归工会负责,由工会1人兼理文化工作,开展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兵团时期,由宣传股管理,先后成立业余、专业宣传队,1979年3月以后,文娱、体育、电影等归工会管理;广播、电视归宣传部(...
第二节 文艺
第二节 文艺农场建立初期,职工文化生活较贫乏,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业余的民间艺人和文艺爱好者的宣传组织,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形势,自编自演,以地方戏曲说唱、歌舞为主,宣传好人好事。 60年代初,为了鼓舞全场职工战胜自然灾害,排演了一些大型剧目。有李世颖编写的七幕五场大型话剧《三江烽...
第三节 体育
第三节 体育建场初,群众喜爱的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就在农场出现了,相继建起了土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并涌现了一些业余体育活动队。 1958年~1965年,农场由转业官兵为骨干的业余篮球队建成,并进行了比赛活动。 1966~1974年,大批知青来场,使农场体育运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7...
第四节 电影
第四节 电影1955年下半年,农场进一台南京产16毫米手提式放映机,配备放映员2人。一般都是露天放映,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观众都自带板凳,穿着皮袄、大衣、戴着大皮帽子坚持看完。 1957年,又进一台南京产16毫米手提式放映机,经常到各生产队放映,有的在大食堂等屋内,大部分在露天放映。 195...
第五节 广播
第五节 广播农场有线广播始于1954年,兼职播音员1人。有一台200瓦扩大机,当时与电话线并用,各生产队都可收听农场广播,广播稿件一般是报刊、领导讲话,生产进度等。 1966年,成立广播站,归宣传部,专职播音员1人,兼职修理工1人。 “文革”后,通往各生产队广播停止。 1979年,专职播音员...
第六节 电视
第六节 电视1977年,农场场直小学购入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80年,半数以上农业生产队购买了公用(一般为24寸)电视机。1981年,电视机普及到职工各家。有1300余户购买了黑白电视机,到1983年,有2,000余户看到了自家的电视机,农场为了搞好职工娱乐生活,于 1978年开始修建,1979年...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章 科技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9年以前,农场没有专门科技机构。1959年,成立绥滨农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王文海,副主任彭茂生。1965年解散。1977年又成立科技科,副科长高树,1980年副科长宋志学。1982年,科长宋志学,1983年,改为科委,主任郭玉奎、副主任杨玉安。1985年于凤臣...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1959~1966年,处于组建时期,建立了科技机构。完善科技工作内容。推行和普及解放后(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科学技术。 1977年,重新成立科技科后,主要是抓科技科的恢复工作,查找以前有关科技工作方面的材料以及处理科技方面的遗留问题。 1980年,着手进行科技人员的“套改”工作...
第三节 科技队伍构成与变化
第三节 科技队伍构成与变化农场科技队伍的基本成分有两类:一是来自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二是从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中选任的技术干部。 1953年开始,就有专业技术干部调入农场。60年代,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断分配来场。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学院、沈阳农学院、农垦系统机械化学...
«
1
2
...
6830
6831
6832
6833
6834
6835
6836
...
17821
17822
»